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6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19 道试题
1 . 下列文献中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是
A.《四洲志》B.《海国图志》
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导游带领一群学生到博物馆参观,走到近代展馆前,导游在向同学们解说关于近代列强是如何一步步侵略中国,如何不断地侵占中国权益时是这么说的:“起初①美国提出了‘利益均沾’的‘门户开放’政策;接下来②取得了‘片面最惠国待遇’和‘领事裁判权’;后来③各国派兵保护东交民巷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最后④外国可以在中国开设工厂。”显然导游把列强取得这些特权的顺序弄错了,那么符合历史事实的顺序是(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②④①③D.③④①②
单选题-单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入最早提出的持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其作者是
A.洪秀全B.杨秀清
C.洪仁玕D.石达开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关于甲午战争日本教科书原稿(节选)
日清战争,是“日本作为欧美流的近代立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与中华帝国的一场不可避免的决战”。
日本统治朝鲜对英美俄国都有利。日本吞并韩国作为稳定东亚的政策得到了欧美列强的支持,对维护日本的安全及其在满洲的权益也有必要。它根据当时的国际关系原则是合法的。当然韩国国内对此有赞成、反对两种意见,部分反对者进行了激烈的抵抗。
日清战争的结果是列强诸国群聚清朝,马上获得了各自的租借地,构筑了进入中国的立脚点。

——摘编自日本“新编历史教科书之会”编写、扶桑出版社出版的中学历史教科书原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该教科书原稿中存在的错误提出修改意见,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意见不少于两条,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日本社会历史观的看法。
5 . 爱国诗人丘逢甲在《春愁》中写道:“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诗中的“去年”是指
A.1840年B.1860年
C.1895年D.1900年
6 . “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
2016-11-27更新 | 154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0年重庆一中高一12月月考历史卷
7 . 晚清朝臣和士大夫联名上书反对议和说:“赔款、割地的各条款是‘五洲所未有之奇闻,三千年所无之变局’,如照此签约,后果必然是‘法人窥粤,英人窥滇,俄人西窥新疆、东窥三省。四夷入侵,各示所欲’。”据此可知,这些反对者
A.顽固地坚守传统政治体制
B.“天朝上国”观念根深蒂固
C.对19世纪末的时局认识较清
D.深刻揭露了清政府的腐朽本质
2016-11-27更新 | 262次组卷 | 23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费正清在《美国与中国》中提到:“北京同那些最富饶的省份的联系被切断时,当地士绅的头面人物就不得不就地筹款招兵来平定叛乱。在士绅领导下的这种地方军事化,是以前从未有过的新事物。”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国民大革命
2016-11-27更新 | 360次组卷 | 24卷引用:重庆市南岸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调研抽测历史试题
9 . 同治二年(1863年)七月,湘军出身的成员已经在督抚中占据了多数。其中,为总督者已达5人。(同治)三年五月,总督只有一个旗人,巡抚一个也无。湘、淮军将帅还拥有自行招募的私家军队,其权力远远超过了过去的封疆大吏。材料反映了
A.顺应近代化需要,清政府大力实施权力的转移
B.太平天国运动基本上推翻了满洲贵族的统治
C.满族贵族的专制体系受到地方汉族势力的挑战
D.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的权力由满人转移到汉人
10 . 马汉在《海权论》中提出:“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下列史实最能体现上述观点的是
A.《马关条约》开商埠
B.《辛丑条约》拆炮台
C.革命党人在武昌起义
D.国民政府迁都重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