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近代中国始终涌动着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启蒙运动。翻开晚清以来思想先驱们的煌煌巨册,有关启蒙思想的文字和呐喊比比皆是。从魏源的《海国图志》,到谭嗣同的《仁学》和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从孙中山的《建国方略》到五四运动中民主与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近代中国的启蒙思潮波波相续,异彩纷呈,成为救亡和革命的重要思想基础。

——摘编自马粼《论影响近代中国启蒙运动发展的因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兴起发展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思想启蒙运动的意义。
2024-02-04更新 | 28次组卷 | 2卷引用:安徽省马鞍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人民逐渐觉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树立了“国民全体”作为“国家主权”拥有者的崇高地位,……废除了绝对的不受任何限制的最高权力,……是革命党人将权力关进牢笼的一次勇敢的、大胆的尝试。

—杨天石《帝制的终结》

材料二

材料三   下表为《新青年》重大事件表。

时间《新青年》重大事件
1915年9月上海创刊,每期发行1000份;作者主要是陈独秀
1916年9月《青年杂志》更名《新青年》出版
1917年初编辑部迁往北京,北京大学教员和学生轮流主编
1918年使用白话文和新标点,每期发行量达到15000多份;《庶民的胜利》发表
1919年开辟“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作者是来自全国其他地方活跃的知识分子和青年
1923年成为中共中央纯理论机关季刊
1926年7月终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尝试“将权力关进牢笼”,《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作出了哪些规定?分析《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荣氏兄弟开办的产业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915年左右荣氏家族产业得以崛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青年》宣传内容的阶段性变化,并分析该变化的影响。
2024-01-2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国的学术思想,起源是很早的。然其大为发展,则在春秋战国之世。……所以仁人君子,各思出其所学以救世。其中最有关系的,要推儒、墨、道、法四家。大抵儒家是想先恢复小康之治的,所以以尧、舜、禹三代为法。道家则主张径复大同之治。法家可分法、术两方面。墨家舍周而法夏。”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在近代早期,儒学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以新的面貌出现。……著名近代启蒙思想家康有为更自觉地利用他所掌握的西学知识对儒学进行比较全面的改造,使之不再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而成为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的理论根据。

——摘编自张朝松《儒学近代转型的一个侧面》

材料三   李大钊主张“打倒孔家店”,但是他并不是全盘否定孔子,他反对的是被历代封建帝王塑造成“专制政治之灵魂”。

——摘自《李大钊全集》第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法四家为“救世’提出的治国主张。
(2)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是近代哪两次思想运动?他们对待儒家思想的态度分别是什么?李大钊为什么要打倒孔家店?
2023-04-11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割据与统一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相互矛盾又相互联系的两种现象。在清政府这个统一政权灭亡后,国民党新军阀“统一”政权建立前,中间也经历了一个过渡时期,这便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袁世凯当政时期,中国社会虽然军阀间互相混战,各据一方,但对外北洋政府仍算是一个比较完整的统一政权。虽然有名而无实,但毕竟符合了人们几千年来的大一统心理,中华民族有着优良的传统,向来崇尚统一…分裂割据的背后,却存在着统一的迹象。

——摘编自毕春丽《北洋军阀与近代中国社会》


概括材料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角度对这一观点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3-06-1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第三中学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伴随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逐渐形成,中国文化艰难地迈上了近代化的征程,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与李鸿章等人的“外须和戎”思想不同,张之洞提出“以战练海防,以败练战,数败之后自然渐知制胜之方”。张之洞认为“铁路之用,尤以开通土货为急”。他还指出“中国不贫于财而贫于人才”,并以兴学为求才治国之首务。在办学思想方面,他要求“以忠孝为本,以中学经史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

——摘编自马帆《张之洞洋务思想浅探》

材料二:维新派把儒家经典《易经》中的变易思想和从西方传来的进化论结合起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进化学说,以此作为变法的理论依据。维新派利用西学来解释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康有为在解释孟子“民贵君轻”时认为君权不是神授的,而是民众赋予的,君主是民众的一员,是民众的仆人。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认为,中国所以危亡,民主和科学所以不能实现,是由于封建伦理道德的严重束缚所致。陈独秀尖锐地指出:以孔子学说为代表的封建伦理道德,阻碍了中国人民觉醒和社会进步。李大钊发表文章指出,孔子是“数千年前之残骸枯骨”、“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保护君主政治之偶像。”……对于不合时宜的旧道德,“虽冒毁圣非法之名,亦所不恤矣。”

——马尚斌等编《中国近代史教程》


(1)据材料一,概括张之洞洋务思想的主要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维新思想的理论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所主张的政治体制。
(3)据材料三,说明随着资产阶级革命和共和运动的深入,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是如何认识和评价儒家思想的?
2023-07-0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东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材料三
晚清以降,国人科技意识因“师夷”而增长。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冲决专制制度和伦常之网罗,接引“西学”以启蒙。进入民国,各主要报刊加入对《临时约法》的大讨论,民主与科学思想得以倡扬。北洋军阀上台,妄图复古倒退,陈独秀等奋起反击,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有学者侧重于从晚清以来西学东渐的演变历程分析,也有的侧重于从1915年前后各种主客观因素分析。
——据李侃等《中国近代史》整理
(1)联系所学知识,写出材料一中“伟大的人”的名字及其所发现“钥匙”的重要意义。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9世纪后半期美国在科学技术方面有哪些“发明与创造”?
(3)阅读材料三,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起因,您侧重于哪一种观点?试结合相关史实扼要论述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