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9课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有学者认为,新文化运动的干将们所宣扬的科学,并不是科学本身,而是用科学及其所蕴含的价值来抨击中国传统价值观,希望以科学的世界观取代传统的生命哲学。陈独秀、胡适、吴稚晖等相信科学万能,反对宗教、民间信仰以及传统价值。该学者意在说明,新文化运动中倡导的“科学”(     
A.具有片面性和非理性的色彩B.反映了中国近代科技的兴起
C.抨击了尊孔复古的价值取向D.与近代经世致用思想相一致
2 . 在1916年前后,陈独秀十分推崇西方民主,他说:“美利坚力战八年而独立,法兰西流血数十载而成共和,此皆吾民之师资。”可是到1919年,陈独秀却呼喊人们要觉悟起来,抛弃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西方大国推行强权政治B.列强在华的争夺加剧
C.北洋政府实行反动统治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下图为《新青年》中对民主观念类词汇(含民主、民治、德谟克拉西等)评价倾向频度数据。这种变化可说明(     
时间正面评价中性评价负面评价合计
1915年9月—1918年6月85次63次3次151次
1918年7月——1921年4月224 次125次58次407次
1921年5月—1926年7月95次180次703次978次
A.知识界对资本主义弊端认识加深B.新三民主义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资本主义发展模式被知识界否定D.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改变
2024-05-23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新高考考前提分演练(三)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未来”是个包罗广大的问题,从1900年至1930年左右,短短二三十年间,新派人物的时间意识及其连带的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与计划呈现巨大变化,“未来”成为一个无以名之的巨大力量。近代中国,经过晚清以来的历史巨变,过去与现在变得愈来愈不相似,范例式史学也逐渐没落。晚清民初流行的几种新史学,所带出来的新时间观与传统史学有所不同,也使得历史与未来的关系,以及“未来”的性质产生重大的改变。这些史学带有寻找并建立公例、律则、规律的特色。它们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是认为历史中可以找到规律;另一种是以律则或类似律则的方式在写历史。

——王泛森《中国近代思想中的“未来”》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近代思想中的“未来”加以阐述。(要求:自拟论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4-05-23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中国现代某哲学家指出:“新文化运动的最大贡献在于破坏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的躯壳和形式末节,及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该哲学家认为新文化运动(     
A.对中国传统文化全盘否定B.对中国思想觉醒力度有限
C.全盘肯定了西方民主思想D.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更新
2024-05-22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十一)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袁世凯继任临时大总统之后,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了尊孔读经之风。但这不是从正面吸取孔子思想和儒家经典中的精华,而是要借此恢复封建主义伦理道德、纲常名教。袁世凯的这股歪风邪气(     
A.催生出一场思想文化的革命B.是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补充
C.表明儒家思想已经不合时宜D.加快了民主与科学理念的传播
2024-05-22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考前提分演练(九)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主张的是民众运动社会改造,和过去及现在各派政党,绝对断绝关系。我们虽不迷信政治万能,但承认政治是一种重要的公共生活;而且相信真的民主政治,必会把政权分配到人民全体,就是有限制,也是拿有无职业做标准,不拿有无财产做标准;这种政治,确是造成新时代一种必经的过程,发展新社会一种有用的工具。至于政党,我们也承认他是运用政治应有的方法;但对于一切拥护少数人私利或一阶级利益,眼中没有全社会幸福的政党,永远不忍加入。我们相信政治、道德、科学、艺术、教育,都应该以现在及将来社会生活进步的实际需要为中心。

——摘编自陈独秀《新青年》7 1号(191912 1日)

(1)根据材料,概括陈独秀的观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独秀上述思想形成的背景。
2024-05-21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 2024届河北省高三年级大数据应用调研联合测评Ⅷ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1918年1月,胡适、陈独秀等人编辑《新青年》时,开始用白话文发表文章。随后,陈独秀等人创办白话刊物《每周评论》,北大学生傅斯年等人创办《新潮》白话杂志。五四运动中,“以白话行文的定期刊物,遍于全国”,共有四百多种。这表明,此时(     
A.民主科学成为社会共识B.白话文完全取代文言文
C.新思潮的社会影响扩大D.国民精神改造任务完成
2024·河北沧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如图所示为《新青年》不同类型译文占各卷译文总字数的比重情况。这实质上说明(     

A.制度变革呈现循序渐进特点B.近代救亡图存道路的深入探索
C.新文化运动已然背离了初衷D.马克思主义已为社会普遍接受
2024-05-19更新 | 12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17年,李大钊发表《新中华民族主义》,他指出:中国各民族经千年融合,早已形成中华民族共同体,需以中华民族的概念取代“五族”的提法,必须以倡导各民族大团结的“新中华民族主义”来统一民族的思想。李大钊的这一思想(     
A.指出了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正确道路B.表明新文化运动发生了质变
C.有助于构建平等团结的新型民族关系D.奠定了民族自治的思想基础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