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0 道试题
1 . 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对《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进行修订,其中重要修改,一是取消供给制;二是规定办不办公共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这表明
A.中央着手调整分配制度B.人民公社体制得以废除
C.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成效D.农业经营模式发生变动
2 . 建国以来,我国外交上出现四次建交高潮(如图所示)。其中第一次和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
A.表明我国外交政策发生重大变化B.符合相关国家的国家利益
C.是由超级大国关系的变化所决定D.根本原因是国际环境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1961年开始,中国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到1965年,全国共压缩城镇人口2600万,大城市数减少至171座,减少了17.8%;城市化水平由1960年的19.8%下降到14.6%(1964年)。这种现象
A.终止了人民公社运动B.推动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C.加速“左”倾错误的发展D.有利于国民经济的调整
4 . 宣传中共“八大”路线的标语口号有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动员一切的力量,争取新民主主义的新中国”
C.“放弃剥削,学好本领,做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D.“公社赛过铁饭碗,幸福生活万万年”
2020-04-2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如图是1970—1975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变化示意图。这一变化
A.以对外关系的改善为基础B.反映出牛产能力大幅提高
C.说明了发展经济成为中心D.反映出开放局面逐渐形成
2020-03-17更新 | 656次组卷 | 20卷引用:江西省新余市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新中国70年代外交关系的三次突破可以用此表述,突破一:艰难复常,扬眉吐气。突破二:跨洋握手,冰释前嫌。突破三:相逢一笑邻里往来。其中第一次突破指的是(        )
A.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美建交
C.中日邦交正常化D.中美关系解冻
7 . 20世纪70年代初,针对某事件,全中国和全世界的人喜悦、迷茫、震惊交织在一起。当时最流行的三句话是:蒋邦受打击,苏联干生气,佐藤真着急。由此可知,该事件
A.表明中日关系逐步正常化B.促使中国重返了联合国
C.体现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D.是美苏关系缓和的表现
8 . 它的超重发射令世界震惊,它的出现证明“天大的事,文革中也不能耽误”,它还诞生了“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航天人的企业文化与精神。据此分析,它是
A.东方红一号
B.长征一号
C.南优二号
D.神舟一号
9 . “在人民公社期间,中国农村共建起了七、八万座大小水库以及相应的灌溉渠网络,当我们翻开新旧中国的两本分省地下图对照,就会发现,新中国的地图上,造福于农民的人工湖泊星罗棋布,与旧时代有天壤之别。我国的农业灌溉面积在1980年以前每年以1700万亩(3.5%)的速度增加。到1980年达到7.33亿亩。”材料反映出
A.“大跃进”运动带动农村水利工程的快速发展
B.人民公社化为中国的农业发展作出了贡献
C.人民公社期间中国经济建设中更注重对农村的投入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2019-08-20更新 | 276次组卷 | 27卷引用:2016届江西新余市第一中学、吉安县中高三联考历史试卷
10 . 下图为中国1952——1960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图,对此分析符合史实的是( )
A.“过渡时期”农业总产值始终超过工业总产值
B.“三大改造期间”工业总产值均高于农业总产值
C.“一五”计划完成时工农业总产值都大幅度的提高
D.大跃进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呈现背离状态
2019-01-30更新 | 2895次组卷 | 66卷引用:【全国百强校】江西省新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5月)段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