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7 道试题
1 . 1960年英国元帅蒙哥马利访华,毛泽东告诉他:“我们对戴高乐有两方面的感觉,一是他还不错,这是因为他有勇气同美国闹独立。另一方面他的缺点很大。他把他的军队的一半放在阿尔及利亚进行战争。”会谈中,毛泽东还询问道:“有没有这种可能,英、法、苏、中在某些重大国际问题上取得一致意见?”这一会谈反映了中国政府(     
A.释放出与欧洲缓和的信号B.要积极推动与英国建交
C.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D.团结欧洲各国孤立美国
2 . 下图为20世纪60年代初期新中国电影的代表作。据此可知,当时电影业(     

A.注重人们价值观念的引导B.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
C.以歌颂党和社会主义为主D.宣传国家的大政方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5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围绕以苏联为鉴、根据中国实际情况走自己的路的基本思想,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报告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对十大关系问题的正确论述。据此可知,《论十大关系》(       
A.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B.为国民经济的恢复提供了理论支撑
C.表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D.意在反思苏联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
2024-03-30更新 | 194次组卷 | 2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面抗战爆发前后,为了在中国西部地区建立新的国防工业基础,准备和坚持长期抗战,国民政府策动了规模巨大的工业内迁。内迁工厂大多数是当时中国工业界各行业中规模较大、设备较先进、管理和技术水平较高的名牌厂。如内迁民营工厂中大鑫制罐厂、上海机器厂、中国亚浦耳电器厂、华生及华成电器厂等,都是中国近代工业中名列各行业前茅的者。内迁的国营工厂多数是当时最先进的钢铁联合企业。这些工厂的内迁,不仅把当时沿海地区的相对来说较为先进的工业设备、工业技术和管理经验带到了大后方,更重要的是使大批工业科技人才和熟练技工汇集到大后方,据1941年的统计,内迁的工程技术人员达2万余人。

——摘编自黄立人《论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工业科技》

材料二   1964年5月,毛泽东提出,要考虑解决全国工业布局不平衡的问题,加强三线建设,防备敌人的入侵。8月,中央作出了在三线地区开展以战备为中心大规模建设工业、交通、国防科技设施的重大战略决策。三线建设从1964年开始,到1980年,全国三线地区共投入2052.68亿元,相当于1953年—1964年投资的三倍。根据1984年普查,在中西部建成了1945个大型企业、科研设计院所。三线建设无论规模还是时间跨度都是前所未有的。由于涉及国防安全,三线建设当时不见诸报端。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工业内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新中国三线建设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原因。
2024-03-08更新 | 308次组卷 | 11卷引用:海南省海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如表为1956—1958年陕西西安供电区电价。这可以用来说明(     

年份

大宗工业

普通工业

非工业动力用电

表灯

1956

0.075

0.13

0.13

0.25

1957

0.07

0.12

0.12

0.22

1958

0.075

0.13

0.13

0.25

A.国家推进工业化的决心B.西安地区电力基本普及
C.陕西省发电量增长有限D.重工业耗电量逐渐降低
6 . 分析如表。表中所示中国农产品产量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1958—1961年全国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粮食棉花油料糖料
195820000196.9477.01563.1
195917000170.9410.1127
196014350106.3194.1985.5
19611475080.0181.4506.5
A.“文化大革命”的破坏B.社会主义改造的影啊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行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7 . 1956年年初,毛泽东陆续听取了工业、农业、运输业、商业、财政等30多个部门的工作汇报;他整理出自己的调查研究结构,并对苏共二十大上:总结的苏联模式经验教训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最终撰写出《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由此可知,《论十大关系》(     
A.未充分认识到苏联模式的弊端B.揭示了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变化
C.指导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改造D.探索中国道路具有重要启示
8 .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广大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涌现出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其中被誉为“党的好干部”的是(     
A.杨根思B.王进喜C.焦裕禄D.邓稼先
9 . 图1、图2分别为1955~1956年拍摄的动画片《神笔》《骄傲的将军》的剧照,两部影片融入了中国传统戏曲、诗画等元素,在世界影坛上独树一帜。这体现出新中国艺术创作(     

      

A.探索民族化道路的取向B.以进入世界市场为主要目标
C.摆脱外来艺术形式影响D.服务于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2023-06-09更新 | 6510次组卷 | 4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的海南岛,讲述了从恶霸南霸天府中逃出来的丫鬟吴琼花,在红军党代表洪常青的帮助下,从一名苦大仇深的农村姑娘,逐渐成长为一名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战士。

1964年10月8日,毛泽东在人民大会堂观看了演出,给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以很高评价:“方向是对的,革命是成功的,艺术上也是好的。”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诞生记

·1956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出版一部反映我军30年革命斗争史的回忆录文集,‘红色娘子军”连连长、老红军冯增敏的回忆文章《红色娘子军》位列其中。

·1963年下半年,周总理看了中央芭蕾舞团演出的《巴黎圣母院》后说:“你们已经演了十年西方、苏联的芭蕾舞剧了,是不是可以搞一个革命题材的剧目?”

·1964年9月,经过千锤百炼的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正式演出,世界上第一部用西方芭蕾的形式演出的中国的芭蕾舞终于登台。50多年来,演出4000多场,观众达400多万人次。

·1970年,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又被拍成了彩色电影,红遍了大江南北。

——摘编自朱冬生《从红色种子到参天大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能够获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红色娘子军》中吴琼花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进行阐释。(要求: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