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01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新中国成立初期扫盲运动以“识字”为中心任务,各地编制诸多“识字课本”作为临时性教材,这些课本的内容、用途以文化教育(识字)为主,并适当结合政治教育,还直接规定民众识字的方向和主要内容。这一运动(       
A.提高了全体国民的文化水平
B.利于构建新社会的价值观念
C.构建起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体现了科教兴国战略的要求
2024-04-16更新 | 60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1961年五六月间,中共中央制定并颁行《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修正草案)》,规定:“生产队必须认真实行按劳分配,多劳多得,避免社员和社员之间在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在生产队办不办食堂,完全由社员讨论决定”。中共中央此举旨在(       
A.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热情B.推动国民经济调整工作开展
C.加快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步伐D.加速推进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024-04-1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两害相较取其轻”曾是中国某时期外交政策的原则。中国领导人根据这一原则采取的外交活动是(     
A.参加日内瓦会议B.争取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同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D.与日本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59415日,航空工业试飞中心的前身——飞行研究院在古城西安东北部的小镇阎良悄然诞生,从此结束了中国没有飞行试验研究机构的历史,开创了新中国自己的试飞事业,我国也成为继美、苏、英、法之后,世界上第五个拥有独立飞行试验机构的国家。

材料二   “刚到阎良的时候,连加油车都没有,只能拿着脸盆,一盆一盆打到加油口里面去。”今年84岁的王昂是我国第一批试飞员,他隐姓埋名,名字和身份是严格保密的。他回忆起“一穷二白”的艰苦创业时期,他感慨万千。“一边建设,一边研究”是试飞事业艰苦创业的写照。在基本不具备试飞条件的空十一航校的旧址上,试飞人整修机场、解决设施、组建队伍,以极快的速度在1960126日实现首次飞行,并于1960617日实现了中国历史上飞行试验的第一架次,仅用80天就顺利完成了任务,在一张白纸上描绘出新中国试飞事业的最初蓝图。

材料三   改革开放的春风推动飞行事业加速发展脚步。这一时期,歼8Ⅱ、7Ⅲ、歼教7等新机同时进行鉴定定型试飞。“飞机落地后,仪表板上2/3的仪表连着五色导线全都振落下来,洒了我一身。”黄炳新说。到20世纪末,飞行试验专业配套、技术成熟,内容基本完整、程序基本规范,而且逐步形成自己的试飞模式,对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作出了开创性贡献,中国飞行试验进入了成熟发展期。

——选自人民网《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60年代中国飞行壮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昂、黄炳新等英雄人物所体现的时代精神。
2024-04-16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A)
5 . 2023年11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同美国总统拜登在斐洛里庄园举行中美元首会晤。51年前,中美两国老一辈领导人打开了尘封多年大门,两个长期隔绝的世界大国开始了全面交往,为时代发展埋下了富有生命力的种子。中美两国领导人从历史发展潮流与两国根本利益出发,高瞻远瞩,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打破了隔绝对立22年的坚冰,拉开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序幕。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推动中日关系正常化的根本原因B.有利于我国对台湾政策方针的提出
C.促进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正常化D.在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高潮
2024-04-1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尚义县第一中学等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阶段测试历史试题(A)
6 . 1956年5月,浙江温州永嘉县燎原社试点“包产到队、责任到户、定额到丘、统一经营”的责任制,时任县委副书记的李云河将之称为“包产到户”,到1957年4月,燎原社85%的农户增加了收入,单季春粮增产40%。这表明(     
A.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顺利地完成B.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
C.部分干群的创造激发了生产活力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得到了推广
7 . 1965年,全国青联、全国学联和中日友协(简称“三团体”)邀请500名日本青年访问中国。受邀的日本青年团体冲破阻力来到中国,并赴各地进行了参观。8月26日下午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多位领导人会见了日本青年。这次活动(     
A.得益于中日两国的正式建交B.开创了中日民间交往新局面
C.标志两国结束长期的敌对状态D.体现“亲、诚、惠、容”理念
2024-04-13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青霉素诞生于二战期间,堪称抗感染类“神药”。新中国成立初期国产青霉素产能有限且质量不佳,而进口价格却贵如黄金。在苏联的帮助、政府的重视与爱国专家的努力下,1958年6月, 华北制药厂建成投产, 青霉素依赖进口的局面被打破。据此推知(  )
A.苏联为中国培养大量科技人才B.新中国医疗事业得到发展
C.中苏合力打破了西方技术垄断D.新中国外汇收入大幅提升
2024-04-13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图是1970——1979年中苏贸易额度变化图。这一时期中苏贸易的复苏一定程度上得益于(     

A.中苏同盟关系的强化B.中国国际影响力提升
C.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D.全球经济联系的加强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线建设中的青年选择

材料   三线建设,是指自1964年起至1980年我国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借助三线建设参与者的口述对三线建设时期政治动员实效进行个人口述反证可以发现,三线建设参与者对当时政治动员的认知、解读以及响应动机突显出较强的青年群体特征。三线建设政治动员口号有效建构了青年的身份认同,充分尊重了青年的主体性,极大激发了青年的政治效能,其与青年群体特征的叠加合力是促成三线建设成就的重要力量。

三线建设是动员青年从一线城市迁往艰苦的三线地区,甚至是搬进丛林与山洞之中,访谈中我们发现支撑他们最初选择以及半个世纪后回忆时依旧充满自豪感的主要来源是响应国家号召,支援国家建设,为地方发展作贡献。有被访者回忆当时参加三线建设是需要写申请的,被批准的条件有三:第一是要政治过硬,第二是技术过硬,第三是身体素质过硬,“不是任何人说你想来就能来的”“因为在那个群体里边,我算最年轻的,而且文化层次最高的,所以就把我调出来叫支援三线”。

——摘编自时昱《政治动员中的国家叙事与青年选择

——基于贵州三线建设亲历者口述历史调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三线建设中的青年选择”为主题撰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4-12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武威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二)(4月)历史试卷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