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6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15 道试题
1 . 纪念邮票是为纪念重大事件或重要人物而专门发行的邮票。从右列邮票提炼一个主题,该主题应为(     
A.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英模B.保家卫国、奋勇杀敌的战士
C.以身作则、廉洁奉公的干部D.勇于探索、勤于研究的工人
2 . 1953年,在毛主席亲自过问下,经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选调了全国200多位优秀的教育干部,筹建包括叶圣陶、吕叔湘、华罗庚等著名学者在内的编写委员会,历经四年努力,于1957年编写出版了新中国第一套中小学教材供全国中小学使用。上述重要举措意在(       
A.满足工业化对优秀人才需要B.执行科教兴国的国家战略
C.展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D.贯彻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以前的100多年间,中国的对外交往史是一段备受欺凌的历史,旧中国的外交是屈辱的外交。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赢得了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从此,维护国家独立,维护领土、主权的完整,成为新中国外交的首要目标。实现独立必须废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断绝与旧中国屈辱的外交“遗产”的联系。新中国成立后,制定和执行了“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另起炉灶”和“一边倒”的三大政策。根据上述政策,毛泽东访问了苏联,并于1950年2月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摘编自张清敏《当代中国外交》

材料二   20世纪60年代末以来,共同的战略利益促使中美关系缓和,两国关系逐步实现正常化。中美建交是两国关系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转折,两国关系从此进入新阶段。两国关系正常化为两国进一步发展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开辟了新的广阔前景。同时,中美建交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中国同其他国家关系的发展。但两国关系的基础是脆弱的,由于双方在美国售台武器问题上没有达成协议,美国也没有放弃干涉中国内政的图谋,这也为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

——摘编自颜声毅《当代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政策的特点并简述其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美两国关系基础脆弱的原因。
4 .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同时,在科技、国防、文化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文化领域取得的成果的有(     
A.第一颗原子弹成功试爆B.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C.高铁技术领先世界D.“蛟龙号”载人深潜器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建国初期,我国在苏联及东欧国家的援助下实施建设了156项重大工程。“156项工程”项目主要分布在中部地区的洛阳、太原、武汉、株洲,西部地区的包头、西安、兰州、成都以及东北地区的哈尔滨、齐齐哈尔、吉林、长春、沈阳、抚顺等城市。这表明“156项工程”(       
A.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B.建立起我国独立的工业体系
C.完善了现代中国的工业布局D.建成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
2023-12-05更新 | 14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6 . 20世纪70年代,四川简阳人民在政府领导带领下兴建了东灌工程,靠双手打通岷山6000多米隧道,引岷江水人简阳,解决了当地千百年来的干旱问题,至今该工程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该水利工程的兴修(     
A.践行了三线建设的具体要求B.彰显了艰苦奋斗的时代风貌
C.体现了八字方针的实践价值D.展现了基层政府的组织能力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7 . 下表为1952年、1978年我国农业发展的部分指标。农业的这种巨大变化主要反映了(       

类别

年份
农业机械总动力(万马力)机械耕种面积(万公顷)机电灌溉面积(万公顷)化肥施用量(万吨)农业用电量(亿度)
1952年2513.631.77.80.5
1978年1597540672489.5884253.1
A.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B.农业合作社的发展
C.国家重农政策的贯彻D.工业对农业的反哺
2023-11-28更新 | 1894次组卷 | 21卷引用:江西省鹰潭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023·福建·高考真题
8 . 下表列出了著名科学家华罗庚1955年11月参加的部分活动。这可用于说明当时(       
26日上午参观苏联展览馆的计算器,后到科学院开会
下午主持外国科学家学术报告会
27日晚上参加外事活动
下午报社来人约稿
晚上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开会
A.科教水平迅速提高B.国际学术交流密切
C.科技人才受到重视D.科学精神得以弘扬
2023-11-28更新 | 1621次组卷 | 16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新高考七省专用)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如图所示为1918年至2022年国内某钢铁企业的发展大事记。

·1918年,官商合办的龙烟铁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19年,设计年产8万吨铁、6万吨钢的龙烟铁矿公司的石景山炼厂由北洋政府主持投资建设,政府首脑悉数入股;全部采用美国技术装备,设备国内领先
·1922年,石景山炼厂因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施工停滞而不得不延期投产
·1938年,日军侵占石景山炼厂,并对其实行军事管理。日占期间,石景山炼厂共产铁26万余吨,其中23万余吨被运至日本本土
·1945年,被国民政府接管
·19496月,成为解放区第一家恢复生产的现代钢铁企业
·1952年,生铁(年)产量增加到34.2万吨,超过该厂19201949年的累计总产量,当年的产量名列全国第二
·1956年,提前16个月完成国家“一五”计划规定的工业总产值指标
·1958年,在全国首创“基本建设投资大包干”
·1979年,采用37项国内外新技术建成我国第一座现代化高炉并投产
·1980年,自主研发的顶燃式热风炉技术出口卢森堡
·1981年到1995年,实行上缴利润递增包干“承包制”
·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授予投资立项权、资金融通权和外贸自主权;同年,创办了中国工业企业第一家银行
·1994年,年钢产量已达824万吨,成为行业“全国冠军”
·20032010年,企业主体开始逐步搬迁至唐山重新投产;2010年,老厂区全面停产
·2022年,老厂区部分工业遗址经改造后,成为北京冬奥会竞赛场地之一

——据《中国国家历史》杂志社官方网易号专栏文章整理

材料呈现了一个大型民族企业的百年发展历程,其中蕴含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启示,围绕“企业发展和中国式现代化”提炼一条或多条启示,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广东肇庆·一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下图所示为1965—1975年中国内地工业产值变化情况。这反映了(     

1965—1975年中国内地工业产值变化情况
A.三线建设促进了内地发展B.农轻重的比例已渐趋平衡
C.国家经济重心已转向内地D.西部大开发取得显著成效
2023-11-11更新 | 37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年1月江西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适应性测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近现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