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27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47年 ,意大利热那亚湾的里窝那宣布为自由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以“自由港”命名的特殊经济区域。18-19世纪英国占领直布罗陀、香港岛等地后, 均先后宣布这些地方为自由港。这一时期的自由贸易区还有德国的不莱梅、法国的敦克尔克等地。进入到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期 ,出口加工区在世界范围出现并且迅速发展。许多国家划出特定区域土地作为自由加工区,专供外资厂商开展出口加工业务。20世纪70年代末80 年代初以来 , 是世界经济特区向科学化和综合化发展的新时期。许多出口加工区在转型升级,向技术知识密集型发展。其中较有影响的有: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三角研究园”、日本的“技术城”特别开发区等。中国80年代创办的深圳等经济特区都是大面积综合性的经济特区。 此外还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伊朗等国也建立了综合性经济特区。

——摘编自钟坚《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态势及其经验》

材料二   1979年4月,广东省委负责人向中央领导同志提出兴办出口加工区、推进改革开放的建议。同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8月党和国家批准在深圳等地设置经济特区,明确要求发挥经济特区对全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窗口和示范作用。......深圳是改革开放后党和人民一手缔造的崭新城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一张白纸上的精彩演绎。

——摘编自习近平《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世界经济特区的发展特征,并分析影响世界经济特区发展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经济特区设立的历史背景,并指出与西方相比较,中国经济特区发展的不同之处。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现代以来中外经济特区发展的历史启示。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经历了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外贸承包,财政包干;取消补贴,自负盈亏;汇率并轨,宏观调控四个阶段。19947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施行,它标志着中国在外贸管理上靠行政管理和一事一议时代的结束,以法律为准绳的规范统一时代开始。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制度,使中国对进出口的行政性控制转变为利用汇率工具的市场化调节,这是外贸管理控制与激励方式上的一个重大变革。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以来,原来十几家国营外贸公司垄断进出口的体制被打破,全国直接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达到18万家,其中有外贸经营权的内资企业7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17万多家。通过改革,深化了外贸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推动了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摘编自仲鑫《我国外贸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与政策性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影响。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 17、18世纪以来,自由主义经历了古典自由主义和新自由主义两个大的阶段。古典自由主义由约翰.洛克提出,让·雅克.卢梭加以发展。到18世纪中后期,亚当·斯密适应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从伦理和经济两个角度阐释了自律性的市场经济理论,从而确立了以自由放任为核心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把自由主义扩展到经济领域。新自由主义到20世纪70、80年代取代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经济理论中的主流,其理论的核心内容是私有化、市场化、自由化和全球一-体化。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自由主义鼓吹的彻底私有化、减税和削减社会福利等政策,对本国经济造成很多消极影响。在发展中国家,新自由主义理论和政策的强制推行,使这些国家的主权不断弱化,民族工业和本国市场的保护屏障严重削弱,政府控制本国经济和保证金融安全的能力大减。在拉美,新自由主义导致拉美国.家企业大量破产、资本外逃、债务危机深重,收入分配严重不均和失业不断增加等。

——摘编自梅荣政、杨军《西方自 由主义的流变、实质与危害》

材料二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曾提出“中国世纪从2015年开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正在不断突破既有的新自由主义理论框架,正在世界舞台.上提供着充满中国智慧的“中国方案”。所谓“中国方案”,是指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治理中提出的一系列观点和方法,是中国“对全球治理和经济发展的新态度”。

——摘编自周文、包炜杰《中国方案:一种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当代回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出现的原因,并分析新自由主义经济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与西方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本质区别,并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理论的意义。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代田租实行“三十税一”,即其土地收益的三十分之一缴纳谷物。此外,还向农民以货币形式在收口贼、算赋等人头税。曾统时期实行租调刻,规定“其故田祖亩四升(谷物)”户调“户出编二区,绵二斤而己,……无令强民有所隐藏,而弱民兼赋也”。在实际操作中,户调按户评定家资,依据家资多拿分成九等进行征枚。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为了解决纠历年来征粮中“上层轻下层重”及不劳而获与勤劳所得同样负担的现象。l944年,陕廿宁边区政府在延安、赤水、请边三县试行农业统一累进税。它规定以农业收益与土地财产为农业统一累进税的税本。同时,分别依据各地区不同的经济情况及人民生活水平,规定不同的起征点与起征率。在登记土地中,庆阳县解决了250件土地纠纷,请边县一个区两个乡解决了116件纠纷,是安县在这次登记中,地权得到了整理与确定。对农副业,凡属政府奖励发展的,如纺织、运盐收入等,一律免征。

——摘编自陈锋《中国财政经济史论稿》

材料三   


2003年,全国全面推开了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2004年,中央决定农业税税率总体降低1个百分点。2005年,中央决定在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实行免征农业税试点。2006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农业税。

——据《中国统计年鉴》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代与曹魏时期农业税的异同,并说明曹魏时期农业税变化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陕甘宁边区农业统一累进税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取消农业税的背景。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方工业化没有技术革新,任何变化都不会发生,将来也不会发生。但是在法国,应用科学无疑领先于英国。那为什么法国工业发展的速度远远落后于英国呢?显然,事实在于工业革命也产生于其它原因。某些最为重要的原因是经济方面的,譬如英国农业农场的发展。其它的是社会方面的……譬如18世纪英国人口64%的增长率。

——布罗代尔《文明史》

材料二   社会主义工业化

——摘编《世界当代史》与党的十六大、十九大决议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英国工业革命早于法国产生的优势条件。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比较改革开放前后两条工业化道路的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当前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应该注意的问题
2018-04-12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调研测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两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1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8世纪后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从1815年起,公司每年在茶叶贸易中的获利都在100万英镑以上,占其商业总利润的90%。

——摘编自周重林《茶叶战争》

材料二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罗伯特·福瑞首沈将中国茶盗取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72年,杰克逊制成第一台揉茶机;1877年,维尔·大卫发明了墙炒机;19世纪来,印度实现制茶各个环节的机械化。……另外,美国规定进口印度茶是零关税,而进口中国茶需缴纳35%的关税。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

——摘编自周重林、太俊林《茶叶战争》

材料三表5

年份1953197619852002
茶叶产量(吨)12871786360016178
茶叶产值(万元)123.55285.761029.727955
种植面积(万亩)12.541421.4840

——摘编自章红《新中国成立后湖北恩施州茶叶经济发展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世界贸易中发挥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北恩施茶叶生产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变化产生的背景。

7 . 土地问题在人类社会发展中一直起着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1931年春,毛泽东制定出一条完整的土地革命路线,即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1941—1942年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了严重困难的局面,中共针对性地实行了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即“双减双交”的土地政策。这就减轻了地主的封建剥削,改善了农民的物质生活,团结了包括地主在内的各阶级一致抗日。

——摘编自聂佳辉《中共领导下的土地革命和改革》

材料三建国后的乡村建设使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基础空前加强,遗憾的是1958年的人民公社给无数的农民造成了极大的痛苦。1978年后,新的土地政策极大的调动了农民劳动积极性,在保证国家工业化的前提下准许农民获得有限的自由发展空间。

——摘编自李昌平《回首乡建一百年,有待我辈新建设》

(1)依据材料一指出土地制度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社会影响。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共对地主政策的变化,并从政治形势角度分别概括其作用。

(3)依据材料三指出,1958年后中国土地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上述三则材料,指出导致土地制度或政策变化的主要因素。

2016-11-27更新 | 1201次组卷 | 4卷引用:2014届安徽省淮南市高三一模文综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