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农业税,俗称交公粮。新中国成立后计划征收,2006年1月1日起全面取消。在这50多年里,农业税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建国40年来,安徽省农业税的征收,贯彻中央统一规定的税法,评定“常年产量”,依率计征,依法减免的办法。1949年,全省实际负担率12.4%,这一年农民负担较重,是为了支援解放全国的战争。三年恢复时期(19501952年)和“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实际负担率分别为9.26%、9.19%和12.2%。1961年,为了在遭受三年严重自然灾害后,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安徽省根据中共中央批转财政部党组关于调整农业税负担的报告,把平均税率降到9.3%,实际负担率从1960年的11.2%降低到1961年的6.5%。“四五”、“五五”、“六五”计划期间的实际负担率一直下降,分别为5.2%、4.1%、2.75%,1989年只有2.42%。

——摘编自安徽族讯


(1)依据材料,概括安徽农业税征收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新中国农业税的征收。
2023-10-30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高邮市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建立后,民众迁徙受到政府的严格管理。里耶秦简曾记载,秦洞庭郡迁陵县启陵乡徙往都乡的劾等17户民众缺少登记年龄的簿籍,都乡希望启陵乡协助查询。启陵乡回复劾等迁徙时有过文书通知都乡,启陵乡现没有记录,不知道劾等的年龄,请都乡自己询问。这份文书是启陵乡写给县廷的,迁陵县守丞批复给都乡负责人“以律令从事”,要求都乡应按照规定去查询登记年籍。……岳麓秦简中有《亡律》,对逃亡者的身份类型及“匿亡人”者有详细划分和法律处理规定。

——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乡里社会演变与国家治理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   关于汉代迁移户籍制度,居延汉简有如下记载:

正面:“建平五年八月□□□□□广明乡啬夫、假佐玄敢言之:善居里男子丘张,自言与家买客田居作都亭部,欲取□□。案张等更赋皆给,当得取检谒移居延,如律令,敢言之。”

背面:“放行”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据上述材料,概括秦汉基层治理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秦汉基层社会治理。
2023-02-24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学者在张居正研究中,尽管对其在神宗即位后的身份有不同的认识,有的称其为“政治家”,有的称其为“著名首辅”,有的称其为“改革家”,但在叙述其政绩时,大都不加辨析,以“改革”“改良”“中兴”等词来表述其行政特点……《中国人名大词典》认为张居正“在任时厉行革新。推行考成法,整顿吏治,清丈田亩,在全国推行一条鞭法,改革赋役制度,把各项税收合而为一。用潘季驯浚治黄、淮。执政十年,成效卓著”……美国学者阿瑟·沃尔德隆认为张居正“并没有推出什么富有想象力的新政”,其在世时,“他所支持的防御和对外政策得到了继续。但是,这些政策依赖于他的特殊权力的支持……他没有能够重新改组机构,而只是利用个人权力控制住了他们。”

——摘自田澍《正德、嘉靖之际的政局剧变与明朝改革的轨迹》

(1)据材料概括张居正执政时的主要作为。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选择张居正的一种身份及其对应观点予以评析。
2024-05-30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盐城市高三5月考前指导历史试卷
4 .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以苏联为鉴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49126日,新中国党政代表团对苏联进行国事访问,这次访问主要有两项任务: 一是向苏联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二是与苏联签订新的友好同盟互   助条约,寻求苏联对新中国经济建设的援助和支持。随后,中苏双方签订了新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关于中国长春铁路、旅顺口及大连的协定》《关于苏联贷款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协定》等文件,这些文件的签署为新中国经济建设带来了强大助力。

——钱津《新中国经济建设70年的道路与成就》

材料二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反对苏联斯大林式的教条主义,强调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指出:“我们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基本精神是解放思想,独立思考,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来制定政策。因为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这样的事,马克思的本本上找不出来,列宁的本本上也找不出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情况,各自的经历也不同,所以要独立思考。不但经济问题如此,政治问题也如此。建设一个国家,不要把自己置于封闭状态和孤立地位。过去我们满脑袋框框,现在就突破了。”

——摘编自左凤荣《中国改革开放是对斯大—苏联模式的否定》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经济建设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评析。
(2)据材料二,概括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改革的突破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予以说明。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科举取士情况简表

科举取士人数平均每年取士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代的3.4倍。
进士出身背景据《宝佑四年登科录》所载,仅该年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的184人、平民出身的417人。
担任高官比例北宋的71名宰相中,有64名为进士或制科出身,除去一些特殊情况,真正不由科举而任宰相者,仅有3人。
进士及第方式礼部录取后,要到殿庭复试。及第与否和及第等级由皇帝决定。

——据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等

材料二   一方面承负沉重的外部压力,一方面鉴于五代时期内部变乱频仍、政权倏忽更迭的教训,“稳定至上”始终是赵宋王朝内政措置的目标。外部压力当前,宋代的军力不振,一直被人诟病:“一个以军人为首脑而组成的国家,偏在军事上的作为,不及其他任何主要的朝代。”

——据邓小南《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的立国特色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高祖时期任命的刘姓诸侯国相基本都是最早加入刘邦集团的将领,地位普遍很高。在刘邦制定“非刘氏不得王”的封王原则时,这类军功阶层极力维护建立于郡国并行制基础上的汉政权。此时所封刘氏诸王大多年幼不能执政,故由诸侯国相、傅代理掌治其国,帮助王国稳定。中央政权与王国间相互协作,为汉初中央政府制定的政令、举措顺利推行奠定了基础。

文、景时期,中央政权与王国间的冲突、诸侯王骄奢不法之事逐渐增加。诸侯国相在中央命令下,从王国内部取得对王国兵权的控制。“七国之乱”后,汉武帝为进一步削弱诸侯王而设立“左官”“附益”“阿党”,“诸侯有罪,傅相不举奏,为阿党”。

汉武帝晚年至昭宣时期,诸侯国相的职能与汉郡太守职能渐趋一致。宣帝继位后,“是时选博士谏大夫通政事者补郡国守相”,即重用“通经”“明理”并熟悉政事的大臣为郡国守相,来循吏拊民。此时期诸侯国相在职责上除了监督、辅助诸侯王外,还有着提高地方治理政绩的责任。元帝好儒学,即位后为包括太守、诸侯国相在内的地方官员附加“宣明教化”地方人民的职责。成帝时期,正式提出将相、内史与郡太守、都尉对等接轨,制度上规定相承担王国行政职责。

——摘编自陈昆、李禹阶《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及其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西汉诸侯国相的“郡守化”趋势。
2023-06-01更新 | 444次组卷 | 3卷引用:黄金卷08-【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江苏专用)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西按察使凌在《西江视臬纪事》一书中,回忆了雍正十一年至乾隆八年他在江西的任职经历,其中不乏对清朝乡村治理的看法。他针对当时流行秘密宗教,建议“凡寺院歇店等处,如有容留来历不明之人,保甲一并惩处。”他发现约长宣讲《圣谕广训》成效不大,提出各州县要“勤于宣布”,“不难易俗移风”。谈及江西推行族正制的情形,他指出族长未必都是公正之人,最好在族正之外另设族约,以举、贡、生、监中下层士人担任最佳。他认为治理宗族和乡村主要靠教化,不能给予宗族和保甲太大的权力,不能使之成为摆脱国家的乡村自主力量。

——据凌《西江视臬纪事》等

材料二       雍正四年,族正制作为保甲的一环出现,保甲、乡约渗透到宗族中,称为宗族的保甲乡约化。学者常建华根据闽浙总督觉罗满保的两篇奏折及朱批等资料,探讨了族正制出现的过程。他查阅了乾隆六年二月广东按察使潘思榘奏折、乾隆十五年广东督抚批准该省《设立族正副约束子弟总理尝租》的文件,认为广东族正是作为保甲系统设立的。他通过研究乾隆七年江西巡抚陈宏谋推行的族正制,指出族正由宗族内部选举出来,经州县“查验确是”,给予牌照产生,族正的首要职能是讲读《圣谕广训》。

——据常建华《清朝大历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述清朝乡村治理的主要举措。
(2)评析材料一、二论点所依据的不同类型史料的价值。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英国的济贫历史十分悠久。1601年的《济贫法》就规定,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济贫费用的专项开支;各地方保安审判官负责组织当地教区的救助事宜。《济贫法》的实施标志着英国的济贫体制基本确立。其中一些重要原则影响深远,如对老、弱及残疾人、穷人实行院内救济,不准对不愿意入(济贫)院的贫民给予任何院外救济;收容贫困儿童、青少年到贫民习艺所进行技术培训;对寻找工作的穷人,给予劳动介绍;对健壮的流浪者和乞丐,采取强制收容和强迫劳动。1662年,英王查理二世颁布《住所法》,规定凡擅自变更居所的人,都得被送回其法定住所所在地的教区,非法居留者则被驱逐出境。

——摘编自毛日清《论英国社会福利的历史演进与特征》

材料二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初期,英国农业连年歉收,物价飞涨。工业革命初期,机器的发明和使用,加剧了谋生的竞争。1779年,兰开夏地区出现大规模反机器骚乱。1793年,英法开战,法国实行大陆封锁政策,英国贸易受到阻碍,食品价格飞涨。1795年,英王颁布法令,正式废除《住所法》中的“预防性驱逐权”,人口流动得到保障。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出台,该法案对进入收容机构的穷人制定了更为严格的人身约束制度,如进行日常劳动,男女隔离,不准吸烟、喝酒,外出、会客须经请示、汇报等。收容机构往往食物粗劣、劳动繁重。时人嘲讽道,身体健全的人要么设法自立,要么进入“井然有序的劳动院”。

——摘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近代英国的济贫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济贫政策调整的原因。
2022-07-21更新 | 6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东元高级中学、射阳高级中学等三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敦煌户籍残卷所见唐代均田户受田情况表

户籍年代均田户数受足户数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10101.069.0
武则天时期40143.5102.0
玄宗时期322148.7106.6
代宗时期112149.389.8

注:唐代上柱国按规定受勋田3000亩,表中是排除了上柱国户后的数据。

——改编自王仲荦《隋唐五代史》

材料二   白居易的《赠友》描述了两税征钱导致钱重物轻而伤农的现象,“胡(何)为秋夏税,岁岁输铜钱。钱力日已重,农力日已弹”;表达了对租庸调法的认同,“庸必算丁口,租必计桑田。不求土所无,不强人所难。量入以为出,上足下亦安”,主张“复彼租庸法,令如贞观年”。柳宗元的《答元饶州论政理书》指出,两税法实行按户等征税,富人贿赂官吏求居下等以逃税,导致“贫者愈困饿死亡而莫之省,富者愈恣横侈泰而无所忌”。他认为要避免上述现象的出现,只有“舍其产而唯丁田之间”,即恢复以身丁为本的租庸调法。

——改编自付志宇《唐人诗文所见两税法变革补证》

(1)根据材料一,指出唐代均田制推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白居易、柳宗元对唐代税制改革的看法。
2023-06-21更新 | 4232次组卷 | 28卷引用: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古代自秦以来,多数朝代的监察机关职责就是监察百官。自中央至地方垂直领导, 具有相对独立性,监察官员摆脱了行政、司法桎梏,被誉为“天子的耳目”。历代对监察官员的选拔均十分严格,而对监察官员的考核,比一般官员更加严苛,奖优罚劣力度极大。 汉武帝时期的《刺史六条》、唐代的《监察六法》、明代的《宪纲条例》等都是以法律的形式严格规制监察权行使。为使监察机构既发挥应有效能,又要防止监察机构形成社会和地方独立政治势力,皇帝一方面赋予监察官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同时又不得不压低他们的官职品级。

——摘编自巩建萍《我国古代监察制度评析及其现代镜鉴》

材料二     孙中山、章太炎等人主张建立民主立宪政体,坚决反对沿用封建监察模式,认为监察官员是对民选的国民大会负责,而不是对君主负责,并主张监察官员应从考试、选举、任 命等较为民主的方式中产生。要求监察机构作为政体的一个独立部分,加强对所有政府官员的监察,充分保证监察机制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它的效能。同时,他们吸取了中国古代监察思想的合理成分,反对只依赖议会对政府进行监察,认定建立独立的,有较大权力的监察机制是必要的。

——摘编自马克敏《略论民国时期的监察思想》


(1)据材料一说明统治者为实现监察效能最大化所做的制度设计,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监察制在汉、唐、明三代发挥“天子耳目”作用的具体史实。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时期监察思想的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