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7 道试题
1 . 有宋一代抵制皇帝“内降”的记载常见于史籍。如仁宗时宰相杜衍,接到皇帝封赐某人的“内降”并不执行,累积到十份以上,一起交还给皇帝,反而得到仁宗的赞许。这说明了宋代(     
A.皇权受到了极大挑战B.文官集团势大不掉
C.中枢决策机制的成熟D.中央集权受到威胁
2 . 下面为武周时期恒州鹿泉县检校官裴琳的德政碑的部分记载。这一记载反映出当时(     
其年(长安二年)检校官奉敕总停(朝廷停罢检校官),君(指裴琳)则随停,例也。百姓众庶而谋,我君去矣。人斯悴矣。若不□命而诣阙(奔赴京都)乞留,道路相属。奉长安三年四月救:“元瑶清平化俗,奉法无私、人不忍欺,吏不敢犯……特听修旧检校。”
A.德政是地方监察的价值导向B.中央与地方政府存在权力博弈行为
C.官僚考课呈现多元评价体系D.民间力量在国家治理中具有能动性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头会箕敛”在现代汉语中是形容赋税繁重的成语。史书记载:“吏到其家,人头数数出谷,以箕敛之。”下列赋税制度与其记载最为接近的是(     
A.口赋B.“税民资”C.租调D.“科差”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到民国的调解主要有民间调解和官方调解两种。民间调解包括宗族调解、中人调解等。作为传统熟人社会的乡村“固守厌讼与调解等传统解纷方式”,对官方主导的调解较为排斥。在纠纷调解时“一般无需法律,或只需要很少的法律”。国民政府曾训令各地普遍建立政府主导的调解委员会,还在1931年颁布《民事调解法》,规定民事纠纷“非经民事调解除调解不成立后,不得起诉”。由于实行效果不理想,1935年,《民事调解法》被废除。

——据谢健《民国时期的基层司法建设与社会治理研究》等

材料二   1978年以后,我国颁布一系列法律、法规文件,重建了人民调解制度。相关法律规定:在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下设人民调解委员会,由基层群众选举产生人民调解委员会和人民调解员;人民调解员往往由政治机关工作人员和基层法律专业人员组成;调解双方自愿遵守调解协议,如有反悔可向法院起诉。到21世纪初,各行各业专业的人民调解组织在各地纷纷设立,商会、行业协会、民办非企业单位为社会提供调解服务的现象大量出现。到2012年,我国已经建立了比较健全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人民法院一审民事案件调解结案比例达到42%,反观判决结案比例下降到27%。

——据刘青《我国人民调解制度变迁研究(1978~2015)》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调解制度发展困难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调解制度与新中国人民调解制度的不同点。
(3)根据材料一、二、说明新中国发展人民调解制度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5 . 1327年,当英格兰贵族罢黜爱德华二世并将其子推上王位时,引用了“人民的声音就是上帝的声音”这句格言。两个世纪以后,意大利一位著名的教皇党人曾表达了如下观点:“废黜不信守义务的国王并非叛乱,因为他本人即是一个人民有权推翻的叛乱者。”这反映出14—16世纪的西欧(     
A.资产阶级代议制日渐完善B.王权与教权间斗争激烈
C.有限王权观念得到了传播D.人民主权原则深入人心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古代斯巴达,国王和长老会地位显赫,长老会一般通过为公民大会准备议案影响大会的议程,但公民大会的主持权掌握在监察官手中。由于城邦没有职业常备军,因此一旦由全体战士组成的公民大会希望行使权力时,没有任何机关能阻止。这说明(     
A.公民大会逐步掌握城邦司法权B.斯巴达政治体制具有一定民主特征
C.监察官已经垄断了军事统帅权D.君主专制导致了公民大会形同虚设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抗战时期边区表彰的农业劳模有吴满有、冯云鹏、刘玉厚等,涉及植棉、移民、水利、农业技术。工业劳模有赵占魁、袁广发、陈振夏等,涉及纺织、化学、煤矿、印刷,以及生产、炊事、运输等领域的模范。这主要是为了(     
A.弘扬爱国主义精神B.塑造人民群众价值观念
C.巩固工农革命同盟D.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8 . 15世纪,西葡两国主张“发现论”,明确对美洲土地的财产权。该理论不仅被欧洲国家所认同,还成为国际法的组成。16世纪,英国提出“无主地论”和“有效占有论”参与到美洲的争夺,“发现论”在国际法中的位置逐渐被新理论取代。这一变化(     
A.深刻揭示了近代国际法的本质B.说明美洲陷入欧洲各国的争夺
C.标志着英国全球殖民霸权确立D.顺应了国家治理法治化的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03年,盛宣怀在《开办高等商务学堂折》中奏请开设的课程有“商律、财政、商业、历史、舆地、物理、化学、算数、簿记、书札,又有机器学以究工艺,商品学以辨物产,游历考察以求实验,而广见闻”。其旨在(     
A.改革科举制度B.推行西式教育C.培养实用人才D.提高国民素质
10 . 至正十八年(1358年)三月,朱元璋命提刑按察司佥事分巡郡县录囚,凡答罪者释之,杖者减半,重囚杖七十,有赃者免征。1368年朱元璋登基后,先后颁布《大诰》《大诰武臣》和量刑较重的《大明律》,并设置锦衣卫和诏狱,频施廷杖。这反映了(       
A.统治集团内部矛盾趋向缓和B.时代变化影响立法精神
C.法律建设旨在整顿司法腐败D.社会治理水平逐步提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