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63 道试题
1 .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藩镇类型

数量(个)

官员任免

赋税供纳

兵额与功能

河朔型

7

藩镇自擅

不上供

拥重兵以自立

中原型

8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防骄藩

边疆型

17

朝廷任命

少上供

驻重兵守边疆

东南型

9

朝廷任命

上供

驻兵少防盗贼

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2024-02-21更新 | 80次组卷 | 12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第六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分裂动荡导致专制权力产生B.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C.武力夺取政权有利于国家统一D.君主专制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
2024-02-11更新 | 340次组卷 | 184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国际学校2019-2020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测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困难(0.15) |
名校
3 .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方向发展。这有利于(       
A.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耕作时间B.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C.减轻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2024-01-31更新 | 150次组卷 | 192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肥城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余桂元《中国古代史》目录(节选)


章标题节标题
第二章封建大一统时期--秦汉第一节秦朝的统治
第二节―西汉的兴衰
第三节东汉的统治
第四节两汉政治经济制度
第五节秦汉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六节秦汉时期边疆各族的发展和民族关系
第七节秦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八节秦汉时期的文化
第三章……第一节三国的鼎立与统治
第二节西晋的统一和东晋十六国
第三节南朝的兴替和北朝的民族融合
第四节魏晋南北朝的政治经济制度
第五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
第六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
第四章繁荣与开放的时代——隋唐……
第五章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辽宋夏金元……
第六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由盛而衰——明清(鸦片战争以前)第一节明朝建国和加强中央集权
第二节瞭明朝中后期的政局与明的灭亡
第三节清朝的建立和中央集权的强化
第四节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
第五节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第六节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第七节明清科技与文学艺术

(1)阅读材料,为《中国古代史》第三章的目录拟定一个标题。
(2)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以其他章节为样本编写第四章节的目录。(要求:逻辑清晰,最少列出四个子目)。
(3)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自秦汉以来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12-26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实验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大单元测试(月考)历史试题
5 . 下面为《明太祖实录》中的部分记载。据此推断,明政府实行海禁政策的目的是(     
A.防御倭寇骚扰B.封锁日本经济C.限制海外贸易D.打击走私活动
2023-12-06更新 | 14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实验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孝文帝改革是北魏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南朝梁武帝派大臣陈庆之出使北魏,陈庆之在宴会上振振有词:“魏朝甚盛,犹日五胡。正朔相承,当在江左。”他在言词中充满对北魏的蔑视,自以为长江以南才是“正朔”所在。但是当他亲眼目睹洛阳旧貌换新颜,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后,回到梁朝对人说:“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目所不识,口不能传。”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孝文帝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也为北魏后期的统治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特别是孝文帝大定姓族,移植门阀士族制度,在经济利益上一味向鲜卑贵族让步,这对尚无文化积淀可言的鲜卑贵族来说,无疑是给了他们滋生腐化的肥沃土壤。凡此种种,销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

——摘编自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1)根据材料一指出陈庆之对北魏的看法有何变化?结合时代背景说明北魏社会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的观点与材料一有什么差异?你同意材料二的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你如果不同意材料二的说法请简要说明理由。
2023-11-2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弘文部)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开皇(隋文帝)三年,度支尚书长孙平鉴于“天下州县多罹水旱, 百姓不给”的社会现实, “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 贫富差等, 储之闾巷, 以备凶年”。此后,中央政府将此项措施推广至全国, “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这表明隋朝(     
A.实行轻徭薄赋B.消除贫富分化
C.关注社会赈济D.重视粮食供应
8 . 对欧洲的中世纪,不同学者有不同的认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欧洲“中世纪”的概念,最早是由15世纪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提出的。他在《罗马帝国衰落以后的历史,472-1440年》中,认为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古代史的结束,开启了另一个新的时期,即中世纪,它的历史绵亘千年,至14世纪初文艺复兴时代的来临。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教会禁锢了人的思想,人民生活在痛苦中,所以中世纪或中世纪早期被人文主义学者称为“黑暗时代”。19世纪以来的浪漫主义学者以及一些历史学家则认为中世纪并不黑暗,中世纪中期以来,西欧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新变化,在多方面取得进步。它对人类文明同样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是人类发展史上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摘编自张广智《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围绕“欧洲中世纪”,自拟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大约280字左右)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美国学者罗伯特在《西方文明史》中指出:“(庄园)农奴无疑是不自由的,他们要忍受数不清的侮辱性的赋税,服从领主法庭的判决。但他们耕种分到的土地用以谋生,而且通常不能加以剥夺,所以他们的处境比奴隶好得多。”该材料反映了中古时期西欧(     
A.庄园经济的解体B.自耕农经济产生C.生产关系的进步D.政治上分裂割据
10 . 下图是1954年7月毛泽东在全国政协常委会上的讲话摘录。这反映出新中国(     
一、争取恢复印度支那和平。
二、开始建立东南亚和平区域,建立合作并发展它。
三、与英国改善关系,争取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四、争取与法国改善关系,建立邦交。
五、争取与美国政府改善某些关系。
A.积极倡导建立国际和平统一战线B.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成为工作重心
C.为国家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D.为日内瓦会议召开作出积极的努力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