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客们急于分得一杯羹,他们大批涌进了华盛顿。这种现象也没什么新奇,因为共和国建立以后,大多数总统都把政府职位留给自己党派的人。然而,距上次的政治变动,已经有很长时间了。另外,上一届总统亚当斯上台以后,也没有对官员进行大的调整,没有因政治原因免除或任命哪个官员。这样就显得杰克逊的政策具有革命性。他的人事变动也不是完全不合理,因为许多政府工作人员现已年老体弱,还有一些人贪污腐败。许多官员的账户出现赤字。一部分人还成为酒鬼,整日酗酒。杰克逊决定根除这些败类。

——摘自(美)马克C卡思斯约输A加勒迪《美国通史》

材料二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联邦政府机构成员无能、食污、病败目益增刷,政党分制引起国内普遍不满,1881年加菲尔德总统被一求官未遂者暗杀更引起朝野震惊,文官制度改革遂成为紧迫问题。1883年1月16日美国国会通过了文官制度法,主要内容有:通过公开考试择优录用文官文官考核和工资以实绩为依据,公布待补文官职位缺额;经考试录用的文官实行常任制,由法律保障其职位,不得任意撤换;受到惩罚的文官,有权提出中诉等;文官不得提供政治捐款。

——选自石庆环《美国联邦政府治理腐败研究:从1883年く彭德尔顿法>的视角观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这种现象”的实质及其危害。
(2)根据材料二,指出美国文官制度法出台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美国文官制度法通过的意义及其主要特点。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进程(摘要)

时间名称备注
1979《关于加强医院经济管理管理试点工作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份明确提出医院经济的文件。该《意见》提出,医院试点方案与国企改革“放权让利”有一定相似性。
1981《关于解决医院赔本问题的报告》建议实行价格改革,对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按不包括工资的成本收费,增加的开支由地方财政和企业单位负担;对城镇居民和农民的收费标准可以保持不变。
《医院经济管理暂行办法(修改稿》》进一步扩大医院财务管理自主权,调动医院职工积极性。
1984《关于贯彻财政部“关于控制行政事业经费和企业管理费开支的通知”的意见》卫生部从官方层面认可了承包制的做法,将“打破大锅饭”的改革意向写入了正式文件,特别指出“奖金发放要克服平均主义”。
1988《关于部属医院试行承包贵任制的意见(试行)》在坚持全民所有制基础上参照两权分离原则,以承包合同的形式确定国家、医院的贵权利关系。

——摘编自昝馨《历史的往复:1978~1992年的中国公立医院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举措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79~1988年中国公立医院改革的背景。
2022-07-19更新 | 254次组卷 | 17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如表为某同学整理的历史笔记片段。若继续完善这一笔记,可以补充的是
背景:因用兵西北而设立
职能: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有赞画于其间
成员:大臣由皇帝指派的朝臣兼职充任
特点:简、速、密

A.主题:明朝内阁B.时间:雍正年间设立
C.影响削弱皇帝军权D.性质:法定中央行政机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统计,在公元1050年左右,宋代有科举出身背景的人数约占全国人口的0.035%,而至110年左右,这一比例上升至约0.1%。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宋代
A.社会教育的发展极为缓慢B.庶族地主的政治地位提高
C.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的功能D.科举制扩大了政权统治基础
2021-01-10更新 | 468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区实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中国制度的创新与变革推动了国家治理的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提拔了一批中下层官员,作为自己的高级侍从和助手,替他出谋划策9发号施令。将全国地区分为13个监察区域,叫十三州部,……于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冬,初令郡国每年举孝廉各一人。

——摘编自晁福林《中国古代史(上)》

材料二唐朝在政治运行机制的继承与创新方面做的比较好,通过制度变化,使政务运行更加合理,唐代的中央政治制度在牵制管理的基础上形成了严密的体系。

——摘编自《中国政治文明运行机制路径与选择》

材料三(1898年,上谕)著照所拟,乡会试仍定为三场,第一场试中国史事、国朝政治论五道;第二场试时务策五道,专问五洲各国之政、专门之艺;第三场试四书义两篇、五经义一篇。……礼部即通行各省,一体遵照。

——摘自《光绪朝东华录》第四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武帝改革政治体制的主要举措。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的观点加以论述。
(3)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政府变革科举的新举措并分析其变革背景。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班固对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进行了统计。其中春秋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32%,战国时期没有贵族背景的名人占当时名人数的60%。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推广B.世袭制度的没落
C.郡县制的实施D.井田制度的盛行
7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赋税始于夏代,在井田制基础上,三代行贡、助、彻之法,即“籍田以力”的劳役地租……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实行“履亩而税”……确立了以田亩计征的实物地租制,是税收由初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的标记。

第二次重大改革是秦汉时期……秦统一后,征收田租“舍地而税人”,即按每人应有土地亩数征税,田租约为“什一之税”……至唐时实行租庸调制,国家征收租庸调时,只问丁身,不问财产,定额缴纳。

第三次重大变革是唐中后期的两税法……

第四次重大变革是明代的“一条鞭法”……标志中国赋税制度向以稻田为课税对象的租税制度转化。

第五次重大变革是清代的“摊丁入亩”……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完成了赋役合并,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废除。

——摘编自《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发展史》

材料二

现代有史学家把中国古代税收变化表示为“黄宗羲定律”,公式为:

两税法=租庸调+杂税

王安石免役钱法=(租庸调+杂税)+杂税

一条鞭法=(租庸调+杂税+杂税)+杂税

地丁合一=(租庸调+杂税+杂税+杂税+杂税)+杂税

通式:bn=A+nx。式中bn为经过n次改制之后的新税额,A为原始税额,x为杂税,n为改制次数。显然,这是个累进的算术级数。

——改编自秦晖《并税改革与黄宗羲定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改革的影响。
2023-11-19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循吏·黄霸

“奉职循理”的官员,被称为“循吏”。两汉史书记载了多名循吏,黄霸是其中的一位。黄霸,淮阳郡阳夏县人,其家为豪绅,年少时就学习律令,喜好为官。武帝末年以待诏身份捐钱获赏而补侍郎谒者,却因亲兄弟犯罪而被弹劾罢。后来又捐谷给沈黎郡,补左冯翊二百石的卒史,因是捐谷获官而被左冯翊轻视,仅让其管理郡内钱谷的出入。但黄霸却因记账不欺瞒,以廉洁被察补为河东郡均输长,后又因廉洁而升为河南郡太守丞。宣帝即位后,听闻黄霸持法公正,便召其为廷尉正,后又临时担任丞相长史。后左冯翊宋畸以贤良举荐黄霸,升任扬州刺史,后又以贤良高第身份升任颍川太守,因治理有功,被征召试任京兆尹。又因治郡有功,赐爵关内侯,征召为太子太傅,调任御史大夫。五凤三年,黄霸取代丙吉任丞相。黄霸治行常被称为天下第一,其以宽仁爱民著称,郡治中推行教化,少用刑罚,但维护公正。所治之郡路不拾遗,孤寡老幼有赡养,狱中八年无重犯。同时注重维护下属权益,在他的治理下,吏民皆“向于教化,兴于行谊”。

汉代18位循吏的选拔方式统计表


——以上材料均据徐鹏鹏《文官制度与汉代政治治理研究——以汉代循吏群体为视角》


(1)指出黄霸成为“循吏”的原因。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汉代选官制度的认识。
2024-02-15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安史之乱后,南方有户184万,垦田162万顷。按相同的标准,如果此时继续推行租庸调制,可得租330万石米,而实行两税法,则可得1620万石米。故当时尽管受到一些人的反对,德宗还是坚决实行了两税法。由此可知(     
A.推行两税法是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B.经济重心南移是实行两税法的原因
C.南方地区是国家赋税收入主要来源D.推行实物税收是生产力发展的需要
2023-08-15更新 | 1120次组卷 | 20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战国形势图                            图2 秦朝形势图

                            图3 西汉形势图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太宗)曰:“自古突厥与中国更有盛衰。……至汉、晋之君,逮于隋代,不使兵士素习干戈,突厥来侵,莫能抗御,致遗中国生民涂炭于寇手。我令不使汝等穿池筑苑,造诸淫费,农民恣令逸乐,兵士唯习弓马,庶使汝斗战,亦望汝前无横敌。”

——《旧唐书太宗纪上》

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能精选贤良,安抚边境,惟解筑长城以备突厥,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世勣于并州,遂使突厥畏威遁走,塞垣安静,岂不胜远筑长城耶?”

——《旧唐书李勣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战国到西汉各时期长城的概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对修长城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