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70年大事表(部分)

时间

代表性事件

1949— 1959年

开国大典(1949年10月);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1950年 10月);第一座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1956年7月)

1960— 1969年

周恩来访问亚洲六国(1960年4月至5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10月); 我国自行设计和施工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全面建成通车(1968年年底)

1970— 1979年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1971年10月);中共中央决定恢复高考(1977年8 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深圳蛇口港和蛇口工业区开始建设(1979年7月)

1980— 1989年

中央一号文件为“包产到户”正名(1982年1月);法定教师节确立(1985年1月)

1990— 1999年

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1992年1月至2月);香港回归(1997年7月);1998年抗洪 抢险(1998年夏)

2000—2009年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成功(2003年10月);成   功举办北京奥运会(2008年8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提出(2005年8月)

2010—2019年

中共十八大胜利召开(2012年11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启动(2013年6   月);“精准扶贫”概念首次提出(2013年11月);《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通过 (2015年4月);首艘国产航母下水(2017年4月);主办“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 坛(2017年5月);中共十九大胜利召开(2017年10月);首届亚洲文明对话大会(2019年5月)

——据中国社会科学网— 国史网《新中国七十年大事点读(特别策划)》等整理

表格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些代表性事件。任选一个阶段,围绕这一时期的时代主题或时代精神自拟论题,并另举史实加以阐述。(要求:阶段明确,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某同学在学习了秦汉至唐宋宰相机构演变的知识之后,整理出了如下表格,据此判断(        
秦汉至唐宋宰相机构的演变
1宰相人数越来越多,任职资格越来越低
2机构分权越来越细,彼此牵制越来越强
3内侍机构权力扩张,取代外朝宰相机构
4立断不废旧,但实权逐渐转移至新设机构
A.提高了中央行政效率B.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D.保障中央决策合理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西晋武帝时期实行占田制(见下表)。占田制体现了西晋政府(     
诸侯占田近郊田,大国田十五顷,次国十顷,小国七顷
官员占田品第一者占五十顷,第二品四十五顷,第三品四十顷,第四品三十五顷
编户占田男子一人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
A.重视农业恢复与社会经济发展B.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
C.推行强化门第等级的选官政策D.迎合士族诉求放任土地兼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表是清末皇族、立宪派、革命派各自关于保中国与保大清的认识。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派别主张
清廷皇族先保大清,顺便保中国
资产阶级立宪派先保中国,顺便保大清
资产阶级革命派只保中国,不要大清
A.皇族认为保大清与保中国同等重要
B.立宪派主张延续皇族固有统治
C.革命派不具有反抗帝国主义的精神
D.资产阶级革命面临着重重阻力
5 . 元仁宗延祐元年(1314年) 恢复科举制,将时务策与经史时策分立,如下表所示
类型区别
时务策策试专对蒙古、色目人, 内容为朝廷时政, 一般不涉及经史, 主要考察对政事利弊的分析. 策题较短, 问题明确。
经史时策策试专对汉人、南人, 内容为经学、史学, 主要考察对经史的理解与辨析或推问时政, 策题较长, 问题复杂。
据此可知,元朝(     
A.科举考生的地位渐趋平等B.确立程朱理学正统地位
C.考试对象与内容较为明确D.选官用人制度日臻完善
2024-04-0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八中学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六)历史试题
6 . 下表反映了唐代前期“道”的创立和演变历程。据此可知,唐前期“道”的设置(       
贞观元年自隋季丧乱,群盗初附,权置州郡……。贞观元年,悉令并省。始于山河形便,分为十道。
贞观十三年户部按道整理各州地理、人文情况,以及户口、赋税、田亩等信息。
开元二十一年划天下为十五道,每道常设采访处置使,负责“检察非法”。
A.提升了地方治理效能B.开创了地方行政新体制
C.适应了区域发展差异D.埋下了内轻外重的隐患
2024-01-21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下表是早期文献中关于德刑关系的记载。这些史料反映了(     
摘录出处
“惟殷之迪,诸臣惟工乃湎于酒,勿庸杀之,姑惟教之。”《周书·酒诰》
“议事以制,不为刑辟”,“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左传》
“礼之所去,刑之所取,失礼则入刑,相为表里者也。”《后汉书·陈宠列传》
A.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B.中华文明的本质特征
C.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D.礼法之争的发展演变
2024-02-29更新 | 79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拔尖强基联盟2024届高三2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8 . 下表是唐代周边胡族成员改从汉姓表。下表作为直接论据可以用来探究的论题是(     
姓名原出身民族资料出处
王武俊契丹《旧唐书》卷142
王廷凑回鹘《旧唐书》卷142
张宝皋新罗《新唐书》卷220
刘崇望鲜卑《旧唐书》卷179
高仙芝高丽《新唐书》卷135
白元光突厥《新唐书》卷136
裴玢疏勒《新唐书》卷110
A.隋唐时期胡族政权的演变B.胡族成员对汉族政权的冲击
C.唐朝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D.唐代汉族对胡族成员的吸收
2023-10-2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巴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下表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影视塑造的劳模形象统计(部分)。

时段代表作品作品特点
19491965《伟大的起点》等人物的“激情状态”与”竞赛意识”作为一种内驱力推动着故事情节的走向,其中,劳模作为奋进精神的核心驱动力起着关键作用。
19661989《逆光》等“文革”十年中的劳模形象,显示出一种特有表征—阶级斗争的典范。劳模逐渐弱化其生产本性,转而成为某种高度典型的“斗争英雄”。20世纪80年代,劳模主体意识觉醒,对个体理想勇敢追寻。劳模的“集体”属性开始缓慢向“个体”属性挪移。
1990年至今《蒋筑英》等这一时期劳模题材电影往往以真实经历改编和文献纪录片的多重弥合,传达出历史的厚重感与影像的真实感;从叙事结构与视听层面来看,劳模的讲述方式增加了“拼贴式的、时空跨越式”的讲述方式和他者视角,更加接近观众审美需求和主流情感的路径。

——摘编自王飞翔《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银幕劳模变迁》


根据上述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10 . 下表是唐代部分官员出身情况。这反映了当时(     
阶层
群体
士族小姓寒素
朝廷品官66.2%12.3%21.5%
司法官大理寺卿69.84%11.11%19.05%
刑部侍郎93.48%6.52%0.00%
刑部尚书95.90%3.28%0.82%
A.官僚集团的腐败B.九品中正制一直延续
C.科举制度的缺陷D.士族政治仍具影响力
2023-08-01更新 | 175次组卷 | 5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中国古代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