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据记载北魏孝文帝在位29年出猎次数为0,后宣武、孝明、东海王、节闵、安定王诸世只3次出猎的记载。8帝73年平均24.3年才出猎一次。这反映出孝文帝改革后鲜卑族(     
A.传统经济方式发生剧变B.破坏了固有文化传统
C.尚勇猎射奋勇精神丧失D.改变了民族传统信仰
3 . 许有壬《至正集》记载:“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种现象出现在
A.汉朝B.唐朝C.宋朝D.元朝
2021-11-08更新 | 133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水富市云天化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彭燕郊溆浦土改日记》记载:土改的地区,如果要兵,有要不尽的兵源。农村中偷窃的现象没有了,现在有些地方真正是夜不闭户,没有偷牛、赌宝,人人都以劳动为光荣。该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土改
A.彻底改变了社会风气B.推动了工业化的开展
C.目的是为了获得兵源D.有利于巩固人民政权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商鞅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悉,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

——据《史记。商君列传》记载

材料二   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富,国以富强,百姓采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材料三   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

——《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概括材料所反映的改革措施
(2)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导致商鞅悲惨结局的原因
6 . 据明代沈榜的《宛署杂记》记载,他任知县的宛平县辖区有8万人,有5官38吏,其中官俸由户部拨发,吏禄不固定,要地方自行解决。沈榜限于地方财政制约,为完成庞杂的公务,不得不大量加征徭役。据学者考证,这一做法在明朝非常普遍。这一现象反映出明代
A.积贫积弱问题非常严重B.封建经济发展停滞
C.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削弱D.社会矛盾极其尖锐
7 . 《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与材料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B.分封制C.行省制D.宗法制
2021-02-05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彝良县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新唐书》记载:“(杨)炎疾其敝,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户无主客,以见(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这些规定
A.必然加重小农经济自耕农的经济负担B.客观上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有利于消除不同民族间经济发展差异D.通过税收货币化推动商品经济的发展
9 . 《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的积极意义在于
A.承认土地私有B.打击旧的贵族
C.树立君主权威D.强化社会控制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左传》记载,夏朝有《禹刑》,商朝有《汤刑》,周朝有《九刑》,表明早期国家可能有了法律。春秋时期郑国的子产“铸刑书”,把刑法浇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中国最早的成文法。据此可知,先秦时期
A.法家法治思想成为当时治国共识B.法律体系建立并走向完备
C.礼法结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D.国家治理日益走向规范化
2021-03-12更新 | 688次组卷 | 15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永善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