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公元前477年,以雅典为首的一些希腊城邦结成提洛同盟。雅典利用强大的实力强迫同盟将金库迁移至雅典,强令盟国的重要案件交由雅典审理,规定同盟采用雅典货币。这些举措旨在(       
A.保障希腊城邦的独立自治B.强化雅典的政治影响力
C.扩大雅典城邦的公民权利D.促进民主政体普遍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2014年以来,我国修改环境保护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生态文明立法进一步加快;制定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坚决维护国家安全与核心利益;出台外商投资法,助力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首部民法典,全方位保障人民群众各项民事权利。这反映出我国(       
A.法治建设将市场经济作为中心B.民众法治观念不断增强
C.加强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D.立法形式趋于丰富多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04年,四川成立劝工总局,作为推行实业的总机构,其宗旨是使川省产品力求精进,抵制外货;又规定凡民间有能仿制洋货或发明新器者,均可呈送总局,以便推广;总局还选派留学生赴日本、比利时留学,实习各种工艺制造。这些措施(       
A.践行了“新政”经济思想B.源于民众思想的觉醒
C.突破了中体西用局限D.促进了民族工业产生
4 . 清朝在中央设立理藩院,与六部平行,下设旗籍、王会、典属、柔远、徕远、理刑六个使司,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套比较完整、严密的体系。理藩院的管理内容涉及边疆地区的行政建制、社会经济、民族立法、宗教文化等。清朝理藩院的设立旨在(       
A.践行因俗而治的理念B.巩固国家政治大一统局面
C.推动宗藩体制的建立D.增进各民族间的文化交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五月间,革新之诏数十下。士民条陈新政者日数十辈,部臣疆臣,日不暇给。秋八月,康有为事败,亡走海外。其弟康广仁,及谭嗣同、刘光第、杨深秀、杨锐、林旭等斩于市,诏罢新政。慈禧皇太后已归政九年,至是复听政。

——沈恩膏《历史教科书本朝史》,1908

材料二   德宗(光绪帝)原是英明之主,那时虽已亲政,无如孝钦后和恭亲王事事牵制,不能自主……当时政治气象,为之一新,但那班顽固的官僚,深恶不利于己,多方破坏,因此发生新旧之争。那时太后本厌恶新党,遂起废德宗之意。后来便由后党直隶总督荣禄等,密谋破坏,散布谣言,说新党要围颐和园,谋害太后;一面奉太后还朝,下诏德宗有病,重行听政。同时捕杀御史杨深秀等六人——号为戊戌六君子。

——朱翊新、陆东平《高中本国史》(1929年)

材料三   1898926日,日本《东京朝日新闻》评论到满人投靠俄国,汉人依赖英国,故戊戌政变在名义上是改革派与守旧派的矛盾,实际上则完全是亲英派与亲俄派的权力争夺10月,大隈首相在东邦协会发表讲演称:中国地广人众,绝不会被列强以武力消灭,但若守旧如故,则是自取灭亡。日本与中国同文同种,最适合担当诱掖引导中国之责

——摘编自王美平《日本对戊戌变法的认知、态度与战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书对于戊戌政变的看法。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戊戌政变的态度。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各方对戊戌政变评价不同的原因。
2024-05-22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永荣中学校高三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