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初.英国城市“日益严重的饥饿、贫困、健康、法律和秩序的问题,使地方政 府陷入难以忍受的极度紧张中”。1829年.伦敦大都市警察厅在伦敦正式创建,标志着英国近代警察制度正式诞生。1835年的《市自治机关法》责成每个自治市从选举产生的市议会议员中选出一个市治安委员会.指派足够数量的警察负责城市治安秩序。新警察被赋予了多重角色:打击犯罪的战士、和平秩序的保护者、福利机构及道德牧师:还充任起道德居间人,界定高尚与粗鲁或不体面的范畴,并担任邻里生活的仲裁者.都市公共空间的管理者的角色。警察机构还从组建之初就采用了“赞同式警务”,用“威望”而非“权力”来武装警察。 迫使他们要依靠民众的支持来执行警务。“在19世纪三、四十年代,伦敦警察在控制民众骚乱中的确成绩卓著”。“凡英属或曾是英属殖民地的国家和地区,其警察制度莫不受到英国 的影响”,新警察制度传播到法国等国。

—— 摘编自刘锦涛《试论英国创建近代警察制度的历史功效》

材料二1898年.湖南按察使黄遵宪首次将近代欧美的警察制度引进中国.建立了近代中 国第一个专门的警察机构——湖南保卫局。总局设有士绅充任的会办一人,议事士绅十余人,总局的最高长官总办也是由议事士绅公举。该局后被清政府勒令废除。1902年,袁世 凯在天津设立的天津警察总局,取得了一定成效。因此,清政府下令各省仿照直隶普遍推行新式警察,“不准视为缓图,因循不办”。但绝大多数的督抚只是虚应故事。直到清亡前夕, 各地方警察制度的差异仍然较大。晚清警察最初的制度定位过度强调对国家安全与社会秩序的维护,忽略了对公民权利的保障。

——摘编自刘琳璘《清末维新运动与中国近代警察制度的生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近代警察制度创建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近代英国警察制度与晚清警察制度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 . 秦国的“道”是设置于少数民族地方的县级政区,它由中央派官和部落君长联合治理。秦统一后,更多的少数民族区域不断被纳入版图,但朝廷并未广设“道”进行管理,而更多的是直接设县。这表明秦(     
A.对地方加强直接管控B.边疆华夏认同意识的增强
C.治国理念的急剧转变D.新统治区民族交融的实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是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1950年至2020年,党和国家先后进行了16次全国劳模评选和表彰(1995年以前表彰不定年份,1995年以来每五年召开一次表彰大会),累计表彰近3.65万人次。1950年9月,在首次全国劳模评选活动——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和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上,共有464人受到表彰,其中工业战线208人、农业战线198人。自此到1960年代中期,“团结苦干、无私奉献”的劳模精神已经逐步凝聚成型,“学雷锋”“学铁人”成为社会风尚。1979年,首次明确了评选标准:“判断一个职工是不是模范,一个集体是不是先进,归根到底要看其在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是不是起了显著的作用,对社会主义建设是不是作了较大的贡献”。上世纪80年代的6届受表彰劳模中,有煤矿职工、工程师、机械研究员、货车司机、轮船服务员、核物理学家、医学院副院长、机械厂车工、修脚技师、水产局长、厂长、挡车工、教师、围棋教练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劳模群体构成发生了显著变化。2005年,民营企业家和农民工首次受到表彰。2020年受表彰人员涵盖各个领域和行业,一线工人、企业技术人员、科教等技术人员、农民工、科级及以下干部的占比优势明显。

图为1989年至2020年受表彰劳模的主要职业构成和任职统计。

——综合摘编自王治东、施政《新中国成立以来劳模精神内涵变迁及其当代启示等资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整体或局部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4-28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青海省西宁高三下学期一模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下图为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邦确立的公民等级制度(图中的“元宝”图样数量代表土地收入的多寡)。这一制度(     

A.消除了贵族与平民间的矛盾B.扩大了雅典公民群体范围
C.打破氏族贵族对政权的垄断D.确立了城邦民主政治体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下图反映了人民币加入前后,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A.促使美元丧失世界的主导地位B.有助于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C.表明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D.造成国际金融秩序领域的混乱
6 . 20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对非洲的援助以无偿援助为主,帮助非洲国家建设了大量基础设施。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提出“平等务实、共同发展”的方针,中非之间关注效益、互利共赢的经济技术合作大大增加。这一变化(     
A.反映了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深化B.标志着全方位外交战略的开启
C.体现了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战略D.推动了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
7 .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皇帝的御批,大都亲躬力行,十分详细具体,而且数量众多。至嘉庆以后,《南屋述闻》记载:“若寻常安折之批‘朕安’等字者,章京蘸殊敬书,以代御笔。”皇帝“批文件”,除了重要的军国大事外,都是批“览”“知道了”“该部知道”之类的话。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出清朝(     
A.中枢机构日益完善B.君主权力日益弱化
C.封建制度基本成熟D.封建统治日趋衰落
8 . 宋代科举考试不仅有进士科,还有制举、词科和武举考试。制举旨在选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且有治国安邦之策论的人才;词科则是为国家预储写作应用文书的代言之士;武举主要考察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才兼文武之儒将。据此可知,宋代(     
A.科举录取人数大幅增加B.注重选拔实用性人才
C.科举考试程序日益完善D.选官途径呈现多样化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尚书·周官》记载:“议事以制,政乃不迷。”西汉参加廷议的包括会卿(政府理政大臣)、列侯(国家元老)、二千石(熟悉京师地方情况)、大夫(掌议论)、博士(掌通古今)。唐代政事堂议事,程序规范,秋序井然,“有军国大事,则议之。由唐历五代,不改其制”。宋代设置了廷议的固定场所,参加者的排编及廷议的议程程式化,设有掌管廷议的监议御史。明代的廷议形式为群臣集议,但廷议结果“卒出于一人之见”,“统于一二尊官”。

——摘编自林乾《论中国廷议制度对君权的制约》

材料二   兰开斯特王朝时期。议会的发展达到了中世纪议会发展史上的巅峰。下院地位进一步提高,议会规程、制度更加完善。议会的基本权力进一步明确和扩大。君主为了更好地利用议会维持其统治,不得不时常对议会的批评做出回应。但是,议会对君主统治的批评和规范并未与其维护王国统治的主要功能相悖。也未否定君主的统治。实际上,由于议会的作用。反而弱化了君主统治中所出现的各种矛盾,有利于王朝统治机器的可持续运转。

——摘编自李家莉《英国兰开斯特王朝议会君主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廷议制度发展的特点,并简述该制度的积极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的议会君主制与中国廷议制度的不同,谈谈你对两种制度在国家治理方面的认识。
10 . 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任何公民对某项提议或法律不满意,便可以对其提出意见;如果意见被公民大会采纳,则废止该提议,并且原提议人要接受惩罚;反之,则继续使用。这反映出在古代雅典
A.公民需遵循谨慎的司法原则B.贵族垄断行政的局面被打破
C.公民权利具有相当的广泛性D.民主政治机制实施较为完善
2023-04-03更新 | 438次组卷 | 6卷引用: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县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