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观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图一图二图三


(1)写出与图一、图三所示中央机构相对应的朝代名称,并简述相应的判断理由。
(2)图一所示中央机构的开创者是谁?根据图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中央机构反映的制度的名称及作用。
(3)依据上述图示,归纳中国古代的基本矛盾及其变化趋势。
2021-11-0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A)试题
2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欧洲人眼中的“科举制”

人物看法
利玛窦(1552—1610年),
明万历年间来中国居住
达30年。
“标志着与西方一大差别而值得注意的一大事实是,他们全国都是由知识阶层的人来治理的。井然有序地管理整个国家的责任完全交给他们来管理。”
魁奈(1694—1774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
“中国的先进性在于,中国不存在欧洲社会那种意义的阶级分
野,没有世袭贵族,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是可以变动的,一
个人的功绩和才能是他可能获得显赫地位的唯一标准。”
伏尔泰(1694—1778年),
法国启蒙思想家。
“人们完全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在那里,事无巨细均由相互制约的大衙门审理,而只有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这些衙门任职。中国的一切都通过这些衙门自我调节。”
休谟(1711—1776年)英 国哲学家、经济学家、历 史学家。“中国是一个幅员广大的帝国,使用同一种语言,同一种法律,同一种方式交流感情”“中国一流人才的出路也极为单一,学而优则仕。除此之外,中国想象不出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在这种情况下,怎能指望中国人会在科学上投入什么精力?”

——摘编自傅军《西方从中国的科举制中学到了什么?》

材料三 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1)根据所学知识,将材料一图示填写完整。
(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方人眼中的“科举制”形象。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3 . 下图为统计的美元在全球外汇储备中的占比(1999—2021年),图示数据反映出(     

A.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崩溃B.美元的霸权地位开始受到挑战
C.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D.全球货币体系正酝酿新一轮变革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我们在国际上是属于以苏联为首的反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的,真正的友谊的援助只能向这一方面去找,而不能向帝国主义战线一方面去找。

——毛泽东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就确立了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那就是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和和平共处的原则。

——摘编自《周恩来选集》下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重大成就


材料四   截止到2007年12月28日,我国已经与171个国家或地区建立了外交关系。

——摘自颜声毅《中国当代外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实施的外交方针。
(2)根据材料二,概括处理中印关系的原则。在这一原则指导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走向国际舞台的外交实践有哪些?
(3)根据材料三分别写出与图示信息相关的外交成就。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新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2021-11-04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柳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A)试题
5 .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因时而异,几经嬗变,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制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三   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19世纪大批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问世。……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

——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


(1)根据所学知识,材料一图示③④应填写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的“客观的历史合理性”的体现。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官员录用制度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下图为古代雅典居民结构的比例图,观察图示信息,对于雅典民主与居民的政治联系,下列叙述准确的是
A.雅典超半数的居民拥有公民权B.雅典民主的社会基础为自由民
C.少数奴隶主贵族独享雅典民主D.外邦人享有雅典最广泛的民主
2019-01-30更新 | 2234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6届福建四地六校高三上期第二次联考(11月)历史试卷
7 . 请根据下列图示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映的发展趋势易形成暴政,压抑民主政治
B.反映的趋势是皇权逐渐加强,相权逐渐削弱
C.反映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D.反映了秦朝、唐朝、明朝、清朝四朝的情况

8 . 阅读下列图示,然后回答问题: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军机处内景

请回答:

(1)图一是什么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

(2)图二政治制度的实施是在哪个朝代?它具体称为什么制度?

(3)图三与前两幅图示的区别在哪里?图四中的机构设立于哪一朝代?

(4)上述材料反映了这个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制度?

9 . 阅读下列有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其后积弊日甚,其势不得不变。……秦皇尽灭六国以开一统之局……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最高统治者仍由王族世袭)也。

——赵翼《廿二史札记》

材料二   下面图示一、图示二分别是秦朝的三公制和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与前朝相比政治制度方面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变”与“不变”的成因。
(2)根据材料二以及所学知识,相比秦朝的三公制,指出唐代三省制在制度方面的创新之处。请从权力的运作角度对这一创新加以评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简介图示初始用途后世演变
钺【yuè】
有刃,器形与斧类似,使用时配合长柄

兵器,起初用作刑具后世渐变为仪卫所用的礼器,成为权力的象征
“束棒”
拉丁文作Fasces,一种被多根绑在一起的木棍围绕的斧头

罗马执政官外山时,身边有12位肩扛束棒的侍卫。倘若有人犯了严重罪行,侍卫便用束棒行刑演变为古罗马权力和威信的象征,后世成为集权和独裁的代表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研究题目进行论证。(要求:正确解释历史现象并认识其本质。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