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昔周公吊(感怀)二叔不咸(通“贤”),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左传》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清代是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的终结时期……伴随着清朝统治的稳定,皇帝作为最高统治者和政府首脑的地位空前加强。清朝皇帝都亲理朝政,这在历代最高统治者中也是少有的。

——吴宗国《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三   中国古代行政权力的运行机制……君主集权于上、行政体制分权于下的权力制衡体制,或是实行集体宰相制度,或是在正式行政体制之外另设机构,以达到分权的目的。

——摘编自赵沛主编《中国古代行政制度》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两种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由西周至秦朝国家政治体制方面变化的趋势。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清代进一步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
(3)根据材料三,总结君主专制背景下分权辅政的两种模式,并结合史实举例说明。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演进的认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历代统治者为巩固统治都重视边疆的治理。两汉时期,在边疆设立了众多郡县和属国,在辽阔的西北边疆地区设立西域都护府,管理民政、军政等事务。为了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唐王朝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大的军镇兵力多则数万,少则数千。唐朝政府安排边疆民族子弟学习汉族文化,并将众多汉文经典书籍颁赐给边疆民族。元代。

在边疆设立了宣慰司,“有招讨、安抚、宣慰等使,品秩员数,各有差等”;任用大量土官,因俗而治;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清代,雍正皇帝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乾隆皇帝表示:“蒙古、汉人,同属臣民。”清政府对蒙古等少数民族的上层采用封爵、给俸,实施年班朝觐和联姻政策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   毛泽东同志指出:“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1952年,中央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实施纲要》,并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行民族区域自治。尔后,建立了省级自治区5个,地区级自治州30个,县级自治县122个。

——杨秀珍《论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3 . 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这个秦朝官员最有可能是(     
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
2021-02-02更新 | 375次组卷 | 212卷引用:西藏日喀则市第一高级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王朝成功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边疆政策。汉初郡国并行,此后在郡国之上设刺史部,监察地方,再后演变咸行政区划一州。汉朝对边疆地区大约有三种辖治方式:一是设郡县直接管理;二是设属国间接管理又后改为都县者:三是设都护、中郎将、校尉等对西域各部、匈奴和羌、乌桓、鲜卑各部进行管理。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疆域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   北宋榷场贸易货物在“澶渊之盟”前,从宋输出的有香药、犀角、象牙及茶,……“澶渊之盟”后,“凡官鬻物如旧,而增缯帛、漆器、粳糯”等。……大量茶叶的北运,极大地满足了各族人民的生活需要。铜、锡输入辽以后,大大促进了草原地区的广泛开发。加速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力的发展。

——摘编自陈宏茂《试论宋辽间的榷场贸易》

材料三   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各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土司制度。土司又称土官,指由当地民族首领世袭担任的宣慰司、知府、知州等职务。虽然土司承袭在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并承担缴纳赋税、出兵助战等义务,但还是具有一定的割据性。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随之进行清查户口、丈量土地、核实赋税等工作。改土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第79页《历史纵横》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朝边疆治理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北宋榷场贸易的主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实施改土归流的历史意义。
2024-05-20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三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魏晋时期,门阀政治兴起。中正综合家世与行状,把士人分为九等,以备选用。但中正只有品评权,没有任命权,只是把自己的品评意见提交给政府,作为政府用人的依据。而政府虽有任用权,却必须根据中正的评定来任免官员,不得擅自做主。中正同掌握用人权的政府长官互相牵制,谁也不能擅权,有效防止了私人势力集团的形成。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三  经过唐代的发展,考试作为一项重要制度确立起来。这样,士人可以不经荐举,直接报名考试由官府择优录取,从而纠正了魏晋以来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做官大权的状况。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时期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
(2)材料二涉及的选官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实际弊端。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时期选官制度的积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选拔标准、选拔方式、选官权等角度指出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趋势。
2023-06-18更新 | 97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安,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的经济政治实力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登上了资本主义世界盟主地位,美元的国际地位因其国际黄金储备的巨大实力而空前稳固。这就使建立一个以美元为支柱的有利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的国际货币体系成为可能。

材料二   无论在华盛顿还是海外,人们对布雷顿森林体系服务美国长远利益的初衷已不再有任何疑问,然而其他国家的领导人打消了疑虑,接受这样的思想:这个体系造福美国的同时也造福世界。

——《环球时报》

材料三   缔约各国政府:认为在处理它们的贸易和经济事业的关系方面,应以……扩大世界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发展商品的生产与交换为目的。切望达成互惠互利协议,导致大幅度地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障碍,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以对上述目的作出贡献。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根据材料一,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
(3)依据材料三概括《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分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对战后经济发展的影响。
2022-05-1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学段考试(期中)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国古代统治者素来秉持“仁政”思想,扶助贫困人口是这一思想的体现。古人对贫困的认定,一般要对收入来源、财产状况、家庭劳动力等因素进行综合考量,以此进行分类定级。贫困认定之后,政府会对不同程度的贫困者给予不同的救济扶助。在扶贫方式上,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官府为主,如汉律规定国家需向“贫不能自存者”提供救助。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采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如采用招商赈济、以工代赈等方式。除此之外,宋代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设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授予荣誉称号。另外,官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制定了一些系统性扶持办法,从财政、民政乃至军政多个层面对贫困人口进行帮扶。

每逢冬春时节,官府一般会向贫民赐钱、赐衣及赈粜,助其过冬和春耕;对于无力抚养子女的贫民,官府向其发放生育补贴;对于缺乏劳动力的家庭,可免除部分劳役。

——摘编自祖铨《中国扶贫史概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扶贫政策的特点并分析其实施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古代扶贫政策产生的影响。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民党军队被消灭、国民党政府被打倒的每一个城市和每一个地方,帝国主义者在政治上的控制权即随之被打倒,他们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控制权也被打倒。但帝国主义者直接经营的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依然存在,被国民党承认的外交人员和新闻记者依然存在。对于这些,我们必须分别先后缓急,给以正当的解决。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材料二   1953年力主在亚洲向美国示威的斯大林突然去世了。二战结束后一直渴望看到一个和平建设时期到来的多数苏联领导人,都明显地松了一口气。他们马上中止了斯大林几年来一直在推动的进攻性政策,并开始劝告中国、朝鲜和越南,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革命党,停止武装斗争,尝试着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平共处”。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也权衡利弊,接受了苏共中央的建议与朝鲜党一道在谈判桌上做出了让步,同美国达成了朝鲜停战协议。随后,中共中央进一步接过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周恩来并将之具体化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用以宣示新中国新的对外政策,及其全面谋求和平外交的诚意。

——杨奎松《新中国的革命外交思想与实践》

材料三   各国现在都要求缓和与和平,只有美国要打仗,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英国一大帮、法国、东南亚各国、加拿大、墨西哥,还有一些南美的国家,都是不喜欢美国的。我们这个时候打出和平的旗号,可以进一步分化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

——1954《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采取了哪些外交方针。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1953年前后提出和平共处等五项原则的国内外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信息,简要辩证评价当时新中国的外交思维。
9 .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唐律疏议》卷一“十恶”条一曰谋反(谓谋危社稷);二曰谋大逆(谓谋毁宗庙、山陵及宫阁);三曰谋叛(谓谋背国从伪)……“诸谋反及大逆者皆斩”。

——张晋落《中国法律的传统与近代转型》

材料二: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

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拿破仑法典》


(1)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并指出中国封建时代法律的本质特征。
(2)材料二体现了《拿破仑法典》的哪些基本原则?根据这些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法典的源头?
(3)以英、美、法为例,说明立法在确立资产阶级统治中的作用。
(4)综上,谈谈法制对国家统治的作用。
2021-01-08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市那曲第二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指出:“在长期的征服中,比较野蛮的征服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得不适应征服后存在的比较高的“经济情况’,他们为被征服者所同化,而且大部分甚至还不得不采用被征服者的语言。”拓跋魏之所以能够统一并统治中国北方140余年,就是由于顺应了这条规律。北魏的几代明智君主,如道武帝、太武帝、献文帝等都不固守本民族的旧习,重视与汉族知识分子的合作,通过他们去吸取汉族的先进文化,学习封建的统治思想及理论,建立有效的政治经济制度。

——《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

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继承(冯)太后遗志,重用汉族士人,在各方面进一步实施改革,全盘推行汉化。他模仿汉族王朝的礼仪,作明堂、建太庙、正祀典、迎春东郊、亲耕藉田,祭祀舜、禹、周公、孔子,养国老、庶老,允许群臣守三年之丧。太和十五年(491年)十一月,他仿照汉人官制,大定官品,考核州郡官吏,他在考课诏中规定:“二千石官吏考在上上的,试充四品将军,赐乘黄马一匹;考在中上的,委任五品将军;考在上下的,赐给衣服一套。”同年冬天,设太乐官,议定雅乐,除去郑、卫之音;命中书监高闾与乐官讨论古乐,依据儒家六经,参照各国音乐志,制定声律。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魏孝文帝“汉化”政策的积极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