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3 道试题
1 . 1943年,淮北根据地在工作总结中指出:7个县的参议会议员共458位,从阶级成分上看,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人17人,其他39人。参议会的成立(     
A.移植了西方的议会民主B.调动了农民的参政议政积极性
C.适应了抗日战争的需要D.集聚了反抗国民党统治的力量
2023-02-24更新 | 367次组卷 | 22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第一中学2023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学考)
2 . 东汉末年,汉灵帝采纳宗室刘焉的建议,任用宗室、重臣出任州牧,使之成为一州军政长吏、郡太守的上级,州也逐渐演变成了行政区。此措施(     
A.是对郡县制的彻底否定B.埋下了地方割据隐患
C.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臃肿D.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3 . 1945 年为了重建国际货币制度,用来维持汇率的稳定和国际收支的平衡。同时,还可以向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用于进行国际收支调整。具有这些职能的机构是(     
A.世界银行B.世界贸易组织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的两大重要政治制度 具备了现在“民主”的因素。一个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皇权,折射了现代三权分立和内部民主的影子;另一个和当今的公务员制度相似,为国家选拔了人才,实现了社会的有效流动。尽管受时代的制约,唐代的“民主”制度终没能有效地继续运行,只能称其为“闪落的民主”,可历史见证了古人在追求民主的路上进行过的不懈努力。

——摘编自杨春莉《封建制度下闪落的民主》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 选举条例》规定:“凡居住边区境内之人民,年满十八岁者,无阶级、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与文化程度之区别,经选举委员会登记,均有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参议会各级议员的选举都实行直接选举。1937 年第一次普选时选民参选率就达到了70%。

1942年选举后陕甘宁边区11个县的乡参议员党派统计

县别
党派
延川、安塞、清涧、吴堡、曲子、华池、新宁、新正、赤水、淳耀、同宜耀等11个县
共产党员2456人占参议员总数的30.34%
国民党员、无党派人士等5640人占参议员总数的69.66%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两大“闪落的民主”制度的名称,并分别简要说明它们被称为“民主”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江南......自义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百姓)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门上环钮),盖东西之极盛也。

——《宋书》

材料二 唐初赋敛之 法日租庸调...玄宗之末,版籍(指户口册)浸坏....至是(780年),炎建议作两税法,...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天下便之,人不土断而地著,赋不加敛而增入,版籍不造而得其虚实,贪吏不诫而奸无所取,自是轻重之权始归于朝廷。

——《旧唐书.杨炎传》

宗法制示例:宗法制是西周时期以周公为代表的执政者推行的一项政治制度。宗法制以血缘亲疏与嫡庶来确定继承关系和名分,其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宗法制有利于解决统治阶级内部在权力和财产分配方面的冲突与矛盾。

材料三   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南朝时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不得照抄材料)。江南经济的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格局的变化有何影响?
(2)请参考材料二,模仿所给的示例,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两税法。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在农业、手工业、商业领域各举一例,说明明清时期出现的新现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书有关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记述

记述

出处

“商君为法于秦,战斩一首者,赐爵一级,欲为官者五十石,其爵名:一为公士,二为上造……十九关内侯,而是为彻侯。”

《史记·秦本纪》

汉武帝即位后,“诏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才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炫鬻者以千数。”

《汉书》

“先时国家始制九品,各使诸郡选置中正。”

《三国志·魏志》

材料二   隋唐在官吏选拔上最大的贡献是创建了科举制。科举制为自我推荐,即史书所谓的“怀牒自举”,以考试定取舍。唐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由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三者记述的选官用官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隋唐科举制创建的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利益是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对外政策的主要依据,但外交政策的制定离下开当时的国际国内历史背景,从而体现出一定的时代特征。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原则的制定,并要是在中国革命的理论思想指导下产生的。并同革命运动后期的实践有密切联系。同时,其外交决策往往受到国内政治的制约和影响,即新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为达到国内政治目标而制定的,最后,其形成是从革命运动的对外必系向国家外交过渡的过程馆既包括了中国共产党从革命政党到执政党的转变,还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共领袖从革命运动的领导人到国家领导人的角色转变。这些特征在此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中存在了相当长时间。

——摘编自牛军《新中国外交的形成及主要特征》

材料二美国在亚太地区拉拢盟友。实行全面军事盟署。中国一些周边国家也认为,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输出会威胁自身利益,纷纷采取最对政策,使中国周边环境严重恶化。1953年,力主在亚洲向美国示威的斯大林逝世,苏共领导人中止了原来的进攻政策,并劝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尝试与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和平共处。在国内外形势变化的情况下,中国也迫切需要建立稳定、和平的国际环境以巩固政治、经济的发展。这也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出现在处理中印、中缅边界问题过程中的原因。

——摘编自李宇博《试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1)根据材料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呈现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简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国内外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其基本内容
2023-02-18更新 | 1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益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成立后,外交部成立条约委员会,具体负责审查旧政府对外缔结的条约。经审查,除 了部分边界条款需另行处理外,没有一个条约或协定可以全部承认或值得加以修改而适 用。由此可见,新中国实行(     
A.“另起炉灶”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一边倒”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9 . 鉴于唐后期以来军阀割据、政局动荡的历史教训,北宋采取的针对性措施有(     
A.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B.在边镇重要地方增置军镇
C.中央确立三省六部制D.派文官担任地方各州长官
10 . 下表所示为某同学研究性学习的关键内容。据此可知他研究的主题是(       

朝代

内容

西汉

通过“乡举里选”,以德才为标准,从地方选拔人才。

魏晋南北朝

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隋朝

分科考试、设置进士科。

唐朝

在应举资格、考试内容、录取原则、审核手续等方面有较严格的规定,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
A.中枢机构的变化B.选官制度的发展C.赋税制度的演变D.监察体制的完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