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兴起乡村建设运动。为复兴日趋衰落的农村经济,实现“民族自救”,一批知识分子到农村建立实验区,从事以兴办教育、改良农业、流通金融、提倡合作,改善公共卫生和移风易俗等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建设实验。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成百上千的城市知识分子来到农村,或担任民众学校的老师,或指导农民防治病虫害。他们自下而上,努力使中国农民摆脱贫困愚昧,推动农村走向现代化。但作为乡村主体的农民并不太欢迎乡建工作,号称“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开会时有技术人才,有地方、中央政府的人,有教育界的人,但乡村农民的代表几乎没有。抗战开始后,有些乡建工作者辗转至后方,继续其未竟之事业。然而,作为一场大规模社会运动的乡村建设还是结束了。

——摘编自阎明《深入民间:近代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英国提出了“保护性治理”的乡村振兴理念。为限制城市的“破坏式”扩张,20世纪上半叶,英国政府先后出台《限制带状发展法》《绿带法案》,通过空间规划解决农村土地占用矛盾并促进城乡融合。同时,为应对农产品短缺,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斯科特报告》与第一部《农业法案》,制定了一系列限制城市过度蔓延、支持农业补贴、扶持农业有序发展的规划方案。20世纪中叶之后,随着居民对高质量生活环境的需求日趋强烈,乡村政策制定的目标逐渐转向“乡村生态保护与社区生活质量的平衡发展”。英国政府努力推进农业的规模化与市场化经营,鼓励地方社区和志愿组织积极参与,形成“政府—社区组织—积极分子”合作共治。

——摘编自武小龙《英国乡村振兴的政策框架与实践逻辑》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乡村建设运动与20世纪英国乡村建设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乡村运动而乡村不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20世纪英国乡村建设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谈从20世纪中英乡村建设中得到的启示。
2 . 雅典最后一次放逐发生在公元前417年,互为政治对手的阿尔西比亚德斯与尼西阿斯联手将希帕波鲁斯放逐。雅典人对于这一结果感到愤怒,不仅是因为代表平民利益的希帕波斯被放逐,更是政客对整个投票过程的操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古代雅典(     
A.贵族特权遭到严重削弱B.公民有较强的政治意识
C.公民大会掌握实际权力D.政客受制不能恣意妄为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9年3月28日,中央政府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由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行使西藏地方政府职权,领导西藏各族人民进行民主改革,其主要内容如下:一是农区的民主改革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步开展以反对叛乱、反对乌拉差役、反对人身奴役和减租减息为内容的“三反双减”运动,第二步是分配土地,废除封建农奴主所有制,分配土地时,除农奴、奴隶、中农都分得土地外,对于农奴主及其代理人、还俗僧尼、投诚来归的叛乱分子,也分给同样的一份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二是在牧区只没收叛乱牧主的牲畜分给原放牧者及贫苦牧民,基本不变更整个牧区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三是城镇的改革实行既要反叛乱、又要保护工商业的政策。四是采取适当步骤和稳妥办法开展边境地区的民主改革。事实证明,对民主改革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既废除了封建农奴制度,解放了百万农奴和奴隶,又有力地分化、孤立、瓦解了敌人,使我们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

——摘编自谢忠等《毛泽东统一战线思想在西藏民主改革中的实践》

(1)根据材料,概括西藏民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藏民主改革的历史意义。
4 . 明太祖认为,“壅蔽于言者,祸乱之萌;专恣于事者,权奸之渐。”故特设通政使司,直接对皇帝负责,规定“凡有四方陈情建言、申诉冤枉、民间疾苦善恶等事,知必随即奏闻”。这一举措(     
A.构建起完备的行政监察体系B.旨在保证国家权力运行和政治稳定
C.通过完善中央机构制约相权D.有效减少决策失误和提高行政效率
23-24高三下·西藏拉萨·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5 . 明朝中后期,华亭县豪宦串通征税人员,更改黄册,将土地登记在别人名下,规避税粮负担。一些贫困农民将自己的土地“投献”给享有优免特权的绅衿豪宦以减轻部分负担。这些负担却被加到剩下的贫民头上。这些做法(       
A.强化了农民的人身依附B.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C.加剧了当时的社会矛盾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2024-05-09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高三下学期5月大联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严耕望(1916-1996),著名历史学家。严先生治史以朴实严谨著称,他将自己的治学方针总结为:勤、恒、毅、勇、谨、和、缓、定。他在《治史三书》中提出,治史的基本原则是要“专精”,也要相当“博通”;要作“面”的研究,不要作孤立“点”的研究;要努力挖掘历史真相,重视正史的史料价值、以逻辑为准则,通过多方论据进行考证,以追求历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贯通性。严先生毕生躬耕于史学之土地上,“研究是其生命,学问化为人品”。他能够甘于淡泊,坚守寂寞,全心全力地投入到学术之路上来,取得了“充实而光辉”的成就。

——摘编自舒琮瀚《严耕望的治史风格及史学评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耕望的治史风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严耕望治学的精神品质。
2024-04-28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针对马岛(位于南大西洋,毗邻南美洲和南极洲)的主权问题,英国与阿根廷曾于1982年爆发过战争,英方获胜,但阿根廷始终未放弃对马岛的主权要求。战争后,连续7届联合国大会决议均敦促英阿两国谈判解决主权问题,但英国一直拒绝回到谈判桌上。双方新一轮冲突发生于2010年,英国政府单方面允许本国石油公司在马岛附近海域进行石油开采,阿根廷政府立即宣布封锁马岛海道表示抗议。英国派出战舰“捍卫主权”,两国关系剑拔弩张。阿根廷政府多次表示不会使用武力,坚持在国际法和国际框架内收回马岛主权。拉美当前团结一致,敦促英国尽快与阿根廷进行谈判。面对英方的蛮横,阿根廷积极发展国力,同马岛之间建立密切联系,赢得了岛内大量英裔居民的认同。

——摘编自赵万里《马岛争端现状及其解决前景》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马岛问题出现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阿根廷解决马岛问题的有利因素。
2024-04-28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8 . 罗马司法制度中程式诉讼用成文书状取代了口头言词作为事实审查的基础,使司法更加准确可靠;程式诉讼还赋予了裁判官通过自己的司法行为不断地修正与丰富既有法律的权力,弥补立法不足的造法过程。这体现了罗马法(     
A.追求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B.注重司法权运行程序规范
C.受到裁判官个人意志影响D.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演变
2024-04-20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高三下学期4月模拟考试(二模)历史试题
9 . 某学者认为,“诸侯大亚”是留居王畿内的外服诸侯的分族。他们往往供职王朝,是构成王官人选的重要来源,也是最高统治者介入边域经营的纽带。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西周时期的诸侯大亚有利于(     
A.消弭中央与地方的矛盾B.扩大官吏人才来源
C.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D.推动分封体制完善
2024-03-20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赤峰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朝中叶,官僚集团内部“纪纲不肃,法度不行”,人浮于事,玩忽职守,王朝政局陷入危险境地。1573年,张居正提出了“考成法”,其内容如下:一是六部和都察院把所属官员应办的事情定立期限,并分别登记在三本账簿上,一本由六部和都察院留作底册,另一本送六科,最后一本呈内阁。二是六部和都察院按账簿登记,逐月进行检查。对所属官员承办的事情,每完成一件就销号一件,反之必须如实中报,否则以违罪处罚。三是六科亦可根据账簿登记,要求六部每半年上报一次执行情况,违者限事例进行议处。四是最后内阁同样依账簿登记,对六科的稽查工作进行查实。“考成法”在具体实施中,主要考核官员解征钱粮、积谷备赈和消弭盗贼以及整顿驿递等方面的政绩,并随之兑现赏罚。经过近十年的推行,明朝“百官惕息”“一切不敢饰非”,朝廷号令,“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

——据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等整理

(1)根据材料,概括张居正考成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张居正考成法实施后的成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