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9 道试题
2024高一下·广东·学业考试
多选题 | 适中(0.65) |
1 . 战国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影响,两次改革的相同点有(     
A.都遇到旧贵族势力阻挠B.都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C.都促进了华夷民族融合D.都促进了社会的转型
2024-05-20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第二次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卷01
2 . 魏晋时期,州郡拥兵,刺史、郡守多带将军号。同时,以军将为都督,或都督一州、数州、一郡、数郡,而都督兼领州刺史、郡太守,既统军事,又理民政。这表明魏晋时期(     
A.职官设置双轨制B.政权更迭频繁C.地方政权军事化D.中央集权加强
2024-05-19更新 | 22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湖北省T8联盟高三下学期压轴考试(一模)历史试题
2024高一·全国·学业考试
多选题 | 适中(0.65) |
3 . 观察如图,中国共产党在这一历史时期的政权建设,描述正确的有(     

A.设立陕甘宁边区政府从属于国民政府B.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众议院选举产生
C.边区政府后按照“三三制”原则组成D.是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
2024-05-1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学考复习】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综合训练卷03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右图为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帝国主义”一词使用频率图。对此解读准确的是(       

A.朝鲜战争结束后中国外交环境有所改善B.新中国坚持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
C.新中国推行了“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D.冷战对中国外交政策的影响在不断增强
2024-05-12更新 | 67次组卷 | 17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运河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秦汉时期官印使用普遍,其规格较后世印玺偏小。如表是部分官印的介绍,对其认识正确的是(     
印文说明规格(单位:厘米)
皇帝信玺秦朝皇帝用印2.6×2.6
文帝行玺西汉南越王用印3.0×3.1
滇王之印西汉滇王用印2.4×2.4
楚司马印西汉楚国官印2.2×2.1
太官之印西汉少府官印2.2×2.2
①反映了“推恩令”实施的效果   ②体现了秦汉时期的官僚政治
③狭长的简牍影响了官印规格       ④印证了汉对西域地区的管辖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2024-05-09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下图为1907年《人镜画报》刊发的一幅漫画。漫画中,四个幼稚园形象的小孩各自身上都有一件代表身份的物品,例如代表“政治”的小孩头上带着清政府的官帽,代表“军人”的小孩手里拿着一杆长枪。该漫画旨在(       

A.揭露清廷预备立宪的虚伪性B.说明教育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C.讽刺清末新政缺乏系统规划D.抨击保守势力阻挠政治改革
2024-05-09更新 | 4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龙岩市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何武断剑。西汉后期,沛县有富豪,家财三千万。正妻及女儿不贤,仅有幼子系庶出。富豪病重,恐死后必争财,在族人见证下立遗嘱,云:“悉以财属女,但以一剑与男,年十五以付之。”儿长大后,女不肯与剑,乃告官。司空何武将财产全部判予儿子,理由是:剑,有决断事务之意;富豪遗嘱暗指儿子在十五岁时应接管家族家产。

——摘编自[汉]应劭:《风俗通义校注》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何武断剑”。
2024-05-07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福建省三明市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三模)历史试题
8 . 如表是学者依据《清代朱卷集成》,结合方志、家谱、日记、回忆录等资料,而整理的清中后期江南贡生及以上科名获得者的社会成分。据此可知,清中后期(     
科名及人数直系三代出高级科名或相应官职直乐三代仅出低级科名直系三代未出科名但生活于城市直乐三代未出功名且生活于市镇直系三代未出功名且生活于农村来自城市/
市镇/农村
城市
进士402297(74%)89(22%)8(2%)11324(83. 5%)
市镇50(12. 9%)
农村14(3. 6%)
(14人不详)
华人578346(60%)200(35%)10(1. 7%)10(1. 7%)601%)城市35966.5%)
市镇141(25. 7%)
农村48(8. 8%)
(30人不详)
贡生1433958(67%)240(17%)53(4%)17(1%)3城市1 042(74. 6%)
市镇290(20. 8%)
农村64(4.6%) (37人不详)
A.统治基础扩大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官员素质提升D.科举制度日益僵化
2024-05-03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江西省重点中学盟校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输于官。一岁之役,官为佥募(征收),力差则计其工食之费,量为增减;银差则计其交纳之费,加以增耗。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张廷玉等《明史·食货志》

材料二   明代白银货币化是在民间与官府、白银与纸币和铜币的博弈中造就的。由于明代宝钞的发行并无准备金,且投放多回笼少,宝钞在发行之初便出现通货膨胀现象,并且越来越严重,导致百姓对宝钞的极不信任。政府被迫接纳和认可了这一趋势。正统元年(1436)取消白银禁令,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此后中国进入了银本位时代。万历年间(1573-1620)最终在制度上确立了白银法定货币的地位。

——修石《明代白银货币化的原因分析》

材料三   由今天墨西哥西海岸的阿尔普卡尔,到菲律宾的马尼拉,再到澳门,构成了太平洋丝绸之路,给中国输入了大量的白银。然而,在进入中国后白银便在这里沉淀下来。1718世纪全世界的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乃至二分之一都流入了中国。白银流转数字表明,15-18世界的中国,依然是世界的经济中心。15世纪末期地理大发现,让16世纪进入一个全球化时代。而交流的主要媒介则是白银。

——《中国通史》卜宪群

(1)材料一体现的是哪一种赋役制度?结合所学概括其内容。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推动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政府因素。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太平洋丝绸之路”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
2024-04-20更新 | 40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衢温“5+1”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凡郡国皆掌治民,进贤劝功,决论检奸。(郡太守)常以春行所主县,劝民农桑,振救乏绝。秋冬遣无害吏案讯诸囚,平其罪法,论课殿最。岁尽遣吏上计,并举孝亲,郡口二十万举一人。

——摘编自《后汉书》

材料二   (监察御史)奉制巡按,持有制命、掌分察巡按郡县。

——摘编自《旧唐书》

(刺史)掌清肃邦畿,考核官吏,宣布德化,抚和齐人,劝课农桑,敦敷五教,每岁一巡属县,观风俗、问百姓,录囚徒,恤鳏寡,阅丁口,务知百姓之疾苦……其吏在官公廉正已清直守节者,必察之;兵贪秽谄谀求名徇私者,亦谨而察之。

——摘编自《唐六典》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唐对地方监察管理的相同点。
(2)根据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治理的发展趋势,并结合宋至清前中期的相关史实加以阐述。
2024-04-18更新 | 113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省南宁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