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4 道试题
1 . 阅读和运用材料解决问题,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他(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参赞乔治·凯南)在1946年初就写道:“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在我们的德国部分建立一种独立的形式,让它具备足够的满足,足够的安全和足够的优势,不受制于来自东方的威胁……宁肯要一个分裂的德国,至少让其西部成为对付极权主义势力的缓冲器,也不要一个势力范围直达北海的统一的德国。”

材料二   斯大林创立了“两大阵营理论”:一方面是自由的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是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国家。社会主义朝着一个公平社会的和平发展和壮大,旨在制止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     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以期制止日本或其他直接间接在侵略行为上与日本相勾结的任何国家之重新侵略与破坏和平。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争状态时,缔约国另一方即尽其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

——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材料四   缔约双方将根据现行的协定采取措施,加强边境地区军事领域的信任和相互裁减军事力量。缔约双方将扩大和加深军事领域的信任措施,以加强各自的安全,巩固地区及国际稳定。……缔约双方将本着武器和武装力量合理足够的原则,努力确保本国的安全。……缔约双方根据有关协定进行的军事和军技合作不针对第三国。

——2001年《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

(1)结合史实说明材料一对美国外交政策产生的具体影响。据材料二说明苏联采取与美国对峙政策的主要原因。你认为哪一则材料的可信度更高,说明理由。
(2)据材料指出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处理与苏联、俄罗斯关系的主要不同点,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3)如果撰写一篇关于20世纪70年代国际关系的论文,要确定论文的题目,下列哪一个选项最准确?(填写序号)说明理由。
A.论国际关系的多极化趋势
B.由亚洲到欧洲——冷战重心的转移
C.“一超多强”——世界格局的新局面
D.论欧洲崛起与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2024-04-04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200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乡里制度是王朝国家为主导建立的、自上而下地控制乡村社会的制度,其目标在于控制民众的人身与物质财富、保持王朝国家的统治秩序。就其基本结构而言,乡里制度由乡、里、邻等县级政权以下、不同层级的地域性管理单元组成。里是基本的基层行政管理和赋役征发单元,邻是最基层的治安监控单元;在儒家学说理想的设计中,比邻而居的五家民户可相互伺察,互相监督,荣辱与共,赏罚相延及。乡里制度是王朝国家实现其社会控制的主要制度性安排,历代王朝均通过不同形式的乡里控制制度,实现对乡村民户不同程度的人身控制。乡里制度也是王朝国家政治控制权力在县级政权以下的延伸。自秦汉以来,虽然乡里制度历有变革,但作为王朝国家的一种基层统治制度,却是一脉相承的、从未断绝。

          ——摘编自鲁西奇《“下县的皇权”:中国古代乡里制度及其实质》

材料二   自部落时代以来,英国地方政府在处理地方公共事务上就享有较高程度的独立性,中世纪的英国,国王利用普通法对地方社会进行管理,王权在地方上既无完善的官僚体系,也不具备强大的军事力量,它是通过逐渐形成的普通法,接受地方上各种事务的诉讼, 来实现对地方事务的管理。普通法所体现的权利对地方社会而言,又表现为地方权利,即在地方社会中呈现出自治这一特色,这就为地方的自主发展和独立性提供了很大的空间。这种地方自治一方面使社区的居民可以依照当地的习俗与习惯来处理社区共同体内发生的事务; 另一方面则限制国王与国家的权力,使国王不能随意依据自己的意志处理问题。中世纪英国地方社会的自治制度奠定了近代英国地方自治政府的基础。

——摘编自陈日华《英国法律传统与中世纪地方自治》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地方自治体系形成的原因,并指出中国古代的乡里制度与中古时期英国地方自治的不同之处。
2024-03-02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的社会救济、社会保障的发达程度是前代社会无法企及的,而商人作为宋代平民社会兴起中的一支重要力量,也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检索宋代方志、文人散记、笔记小说、谱牒等,宋代商人义举可谓比比皆是,如扬州高邮富商徐成甫,“友人以贫不能葬其亲者……即为买田,出钱以办丧事,而友人之亲得葬者五丧”。临川商人吴伯俞,“岁饥低谷价以惠贫民,疾病不能谒医者,为发药治之,赖而活者颇众”。黄岩人黄原泰,“性乐施予,岁歉,贸粟于闽浙,损半直以济邑人”。浙江义乌余彦诚“用家钱百万修废堰潴源水,遇见旱岁,无高下彼我均浸之,邻里沾足”,“其余津梁断坏,病涉之地,靡不修举”。诸暨人张绪,“有所称贷,率薄其赢”。“服贾力穑,卓然遂成富室”的玉溪人赵师孟,“时有贫不能自给者,公贷而与之,或久假不归,一无所问”。南宋临安的商人“每见此等人买卖不利,坐困不乐,观其声色,以钱物周给,助其生理。”

——改编自冯芸、桂立《宋代商人与社会慈善救济》等

材料二   中国古代社会大多以儒家“仁政”民本”思想为统治理念,这些思想本身有着很强的伦理和道德色彩,因而能有力地指导社会救济实践。我国古代的社会救济,主要的目的是保障社会成员的最低生活需要,仅限于粮食救助和最低端的医疗救助,对于弱势群体的教育、卫生、就业等缺乏关注和救助。缺乏一定引导和机制,使得这部分人转变为自给自足的劳动人口。几个大一统王朝,如两汉、唐、宋、明、清等朝代,社会救济和保障措施较为完善,而其他短命王朝或者割据时期,几乎没有体系化的社会救助制度存在。社会救济措施往往与帝王的施政风格有很大的关系,大多数朝代的社会保障机制以皇帝的诏令为准,法令条文的颁布和运行往往出现断层现象,不能保证救济诏令颁布的初衷。

——改编自陈井安等《中国古代社会救助考察》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商人参与社会慈善救济的主要形式,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社会救济和优抚的看法。
4 . 【西方近现代法律】

材料一:18世纪中叶,英国法学家布莱克斯通在一场演讲里强调,把懂得法律的价值和知识视为有教养的一种标准或绅士的一种风采。在北美大陆,通过独立战争前的政治辩论和独立战争期间的思想传播,欧洲思想中的自由与法治的理论转化成了北美民众普遍的思想意识。布莱克斯通的著作被殖民地奉为“法学必读之书”。潘恩在《常识》中提道:“在专制政府中,国王便是法律,在自由国家中法律便应该成为国王。”这本小册子迅速在北美的居民和军队中广为传阅。

——摘编自仙慧丽《西方法治生成路径的探析》

材料二: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议会作为立法机关的地位实际下降了,政府在很大程度上支配着立法。为应对此变化,当代西方国家议会趋于在统一掌握立法最终审议权和控制权的前提下,广泛采用各种更灵活的立法形式,且越来越重视其民主监督功能的发挥,以期一方面强化政府立法的民主保障,加强对政府立法的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改革和完善议会制度,以实质性地强化其立法审议和立法监督能力。美国70年代国会改革,通过立法加强国会对战争权力和预算的控制,加强对行政机构的监督等。

——摘编自王保民《西方国家议会立法改革趋势之探析——兼论政府在立法中的功能角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律书籍在北美殖民地流传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西方国家立法建设的特点。
5 . 中国共产党与政权建设

材料一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
政权建设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宣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并通过了土地法、劳动法等法令。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适应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需要,设立边区政府,作为民国地方政府。中国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设置各级参议会,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在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三三制”原则,与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采取在解放区设置行政区的办法,巩固新兴的人民政权。东北、华北、中南、西北等行政区先后建立起来。行政区设军政委员会或人民政府,作为最高一级的地方政府机关,各自管辖若干省级及以下行政单位。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时,国土尚未完全解放,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国内各种反动势力也对共和国充满仇恨,想在经济上绞杀人民政权;国际上,以美帝国主义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到了中朝边境,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

(1)阅读表格材料,任选两个阶段,结合时代背景,阐释中国共产党对政权建设的探索。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说明新中国为巩固人民政权所采取的措施和意义。
2024-02-20更新 | 72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统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六典》载:京兆、河南、太原牧及都督、刺史“宣布德化”,“敦谕五教”,每岁一巡属县,“内有笃学异能闻于乡间者,举而进之,有不孝悌、悖礼乱常、不率法令者,纠而绳之。”《宋史·职官志》载:府、州、军、监诸职总理郡政,“导民以善而纠其奸慝”,“旌别孝悌”,“举行祀典”;县令总治民政,“有孝悌行义闻于乡闾者,具事实上于州,激劝以励风俗。”《宋史》记载了众多县令级官员的教化实践。在有关唐宋地方官推行教化的事例中,地方官主动要求朝廷支持的趋势由唐到宋逐步明显,一方面是寻求政策支持,另一方面是申请朝廷提供教化的物质支持。朝廷整饬民俗的诏令颁布还有一种倾向极为明显,那就是对南方地区的地方官教化的监督开始凸显。唐宋地方官在边州外郡尤其是在南方地区兴学校、典礼乐,使这些地区“教化大行,俗若邹鲁”,“僻在南隅,而习俗好尚,有东州齐鲁遗风”。边州外郡尤其是南方社会正式步入“文明”社会的范畴,从社会文化心理的角度开始被中原文化认同和接纳。

——摘编自王美华《唐宋时期地方官教化职能的规范与社会风俗的移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宋时期教化的发展趋势,并说明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宋时期推行教化的意义。
2024-02-1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历史进程中,法制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成文法传统源远流长,从《法经》到《唐律疏议》,再至《大清律例》,一脉相承,沿革清晰。除律外令,格、式、典、敕等也是国家制定法的重要形式,这些法律形式虽名称不一,但在法的效力训练上基本相同。都是由皇帝和中央最高权力机构发布的,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为了维护至上的皇权和统治阶级的整体利益,统治者采用各种手段强化政治控制,侵犯皇权和国家利益的行为是重点打击对象。因而以想患为目的的刑法被特别强调,刑法体系既发达又严密。对维护封建统治作用不大白民事行为。统治者则不够重视,因此国家制定的法律中涉及民事关系的法律规范较少。

——摘编自王谋寅《论中国古代法律秩序的特征》

材料二   在西方社会,“法”这个东西是个很庄严神圣的东西,甚至经常会与上帝制定的某些神圣白法则密切相关。这种法则对人的约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西方法律制度下,不论是大陆法系还是英勇法系,传统上都是注重审判轻视调解,这和他们“追求精确、不怕对抗”的思维习惯是一致的。凡是纠纷就一定要弄出个准准确确的“对”和“错”来!只是到了最近30年,诉前调解也开始逐渐增多。西方文明作为微观文明,首先把人从自然界分离出来,建立了一套独立于自然界,完全约束人类的规则,这就是法律。另一方面,西方文明注重精确,因此设计了大量的精细的法律条文,并且作为自己行为的依据,这就形成所谓的“契约精神”,可以说,西方人是按照法律条文的规定,非常精确地生活在世界上的。

——摘编自《文明的差异之道德与法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和近代西方法律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古代法律和近代西方法律不同特点的形成原因。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世界“史库”之称的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于1923年。该杂志辟有“封面人物(或专题)特写”,并配有一篇重磅文章。从1951年到1975年,周恩来六次登上《时代》封面。从《时代》封面看周恩来,就像在观看一部由美国人为周恩来拍的蒙太奇式的老电影。那么,在这面“西洋镜”里,周恩来是什么样子呢?

序号时间主题《时代》记者对封面人物的描述(或评论)
第一次1951618“共产主义者周恩来”“政治上暴虐的统治者,外交上听话的仆从,经济上无能的领导者”。
第二次1954510“红色中国的周恩来”周恩来身后的栅栏里关着一条“张牙舞爪”、“目露凶光”的青龙。
第三次19641113“周恩来受到苏联柯希金的欢迎”一个月之前,周恩来还被俄国人骂作“黄色危险、真马列主义的无耻堕落者,可恶的托派路线偏差分子和分裂者”,但现在周恩来不计前嫌来到莫斯科,“他谨慎、冷静得像是个来拆除炸弹的人”。
第四次1971118“中国人来了”1949年到1971年,中国用了22年时。
第五次197236“尼克松的中国之旅”尼克松分别与毛泽东,周恩来会谈:尼克松与夫人一起游览长城,观看中国样板戏“红色娘子军”:把这几个画面巧妙分割开的正好是一个黑色的“友”字。
第六次197523“胜利属于周恩来”“自194910月以来一直担任总理的周恩来,在70岁(实为77岁)高龄再次连任此职,不是简单的事情。”“重新安排老-.辈革命党人的工作,在许多方面说来,是公正的,也是适当的。”

——摘编自《人民网—领袖人物纪念馆——周恩来纪念网》

(1)运用所学知识,分别写出与第一次、第二次、第四次、第五次周恩来登上《时代》封面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此历史事件要能够解释《时代》记者的描述和评论)。
(2)在周恩来第三次登上《时代》封面的前一个月,中苏两国各发生了一件大事,中国是“上天”,苏联是“下台”,不但震惊了世界,也使中苏关系迎来一个恢复和改善的契机。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写出这两件大事所指的分别是什么,并据此用一句话准确概括1964年11月周恩来苏联之行的政治意图。
2024-02-0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唐山奇石艺术中学2024届高三10月份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中国乡村社会的管理主要依托乡里组织展开和进行。由一群少拿或不拿官俸的乡里民众来担任各种职务。乡里组织作为法定基层组织,是官府控制地方的重要工具。以相近地域和血缘结合起来的宗族组织及宗族制度占有显著地位,它们交织缠绕、影响以至操纵乡里组织。在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有一个独特的群体——“士绅阶层”,成为基层社会的治理力量,士绅阶层包括士族和乡绅。治理中所依据的礼法,除了国家制定的明文律法和制度之外,士绅们可以结合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习俗传统及现实需要,制定相应的家训法和乡规民约。

——摘编自薛凤伟《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策略及目标探析》

材料二   早在中世纪,英国就形成了对地方采用司法主导管理的方式,连地方政府的名称都是用法院和法官这样的称谓,这意味着英国地方自治一开始就行进在法治轨道上,并构成了国家法治体系的重要一环。此外,早期的郡长是国王命官,后来的治安法官虽是民官,但每郡只有数十人,都是地方精英,普通民众还无权染指地方治理事务,只能充当被治理的对象。由国王委派郡长和由国王任命治安法官,也说明那时的地方政府还承担着一部分代表中央进行地方统治的功能。到19世纪30年代以后这种状况才有所改变。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地方自治:法治运行的三个阶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措施。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地方治理的不同并简要说明其共同价值。
2024-02-09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耀正优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国际法,始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签订,止于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会揭开了近代国际法的序幕。近代国际法主要适用于欧洲国家之间的关系。国际法长期是以“欧洲中心主义”为主导思想的。广大的殖民地、附属国被视为所谓“非文明或半文明国家”,被排斥于国际法的适用范围之外。到19世纪,近代国际法有了长足的发展,国际条约大量增多,且以通商、航海、领事、引渡、货币、邮电、交通、渔业和版权等事项为其主要内容。瑞士人杜南特最先倡导了战争的人道主义化运动。1864年,12个国家签署了《改善陆军伤员境遇公约》(又称《日内瓦公约》)。此外,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两次海牙和会对战争法的规范化和改进,都做出了重要的努力。到19世纪,国际仲裁的实践突飞猛进,国际仲裁制度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19世纪下半叶以来,特别是在交通、通信、经济、卫生、科技等一定的专门行政事务领域内。

根据条约而设立的一种国际机构,称为国际行政联盟。

——杨泽伟《国际法发展的历史分期》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国际法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际法的影响。
2024-02-08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校友好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七十六届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