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002 道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与唐人口密度最低地区比较

(单位:人/平方千米)

西汉
郡国密度今地密度今地
郁林0.56广西0.06辽宁
合浦0.81广西瓜伊沙西庭0.16新疆
牂柯0.84云南肃甘0.33甘肃
南海0.96广东灵盐夏胜0.59宁夏、陕西、内蒙古
交趾1.02越南0.64广西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人口发展史》

材料二   唐玄宗时期新建州县

时间新建今属时间新建今属
735年巴川县四川741年尤溪县福建
736年汀州福建742年青阳县安徽
737年唐城县湖北743年唐年县湖北
738年明州浙江752年太平县安徽
740年歙州安徽754年浦阳县浙江

——摘编自吴宗国《隋唐五代简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至唐人口密度最低地区的变化,并进行简要分析。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玄宗时期新建州县的分布特点,并说明其反映的实质。
2024-05-24更新 | 56次组卷 | 3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也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两代,以高度的凝聚力继承了商周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以旺盛的消化吸收力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料,以超越前人的创造造就了当时第一流水平的具有世界性的隋唐文化,以空前的拓展力远播异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直到今天,海外的华人仍自称唐人,以纪念这个金光灿烂的时代。

——摘编自王仁波主编《隋唐文化》

材料二   唐王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采取和亲和册封政策,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这些制度和政策以怀柔、招抚为主,体现了唐朝统治者的理念和气度。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三   随着土地买卖和土地兼并的加剧,大量可耕的官田和无主荒地,都被转变为私田。国家掌握的可用于均田分配的土地逐渐减少,农民受田的数额愈发严重不足,逐渐丧失了继续实施均田制的条件。高宗武周以来,战争不断,日益增多的兵役和赋税负担使得“天下户口,逃亡过半”,致使户籍失真和管理混乱,均田制失去了贯彻执行的依据,无法有效地推行下去。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赋税制度也无法维持,政府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780年,唐德宗李适即位,宰相杨炎及时向德宗提出了一种新的赋税制度。

——整理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中古时代隋唐时期上册》

(1)根据材料一、简析隋唐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并结合所学从医学角度举一例说明隋唐“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2)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措施,并用一句话概括唐朝的繁盛与民族交融之间的关系。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新的赋税制度”出现的原因,结合所学,指出该制度实施产生的影响。
2024-04-09更新 | 132次组卷 | 2卷引用:浙江省清华附中嘉兴实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学科综合素养测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即通过行省官员集体开会共同负责),行省官员通常由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二   中国古代各中央政府为了提高政权运转效率通常会减少地方行政层级,但自秦国推行郡县制以来,任何朝代的基层政区都是县,也从来没有被取消过。但为了解决管理幅员过大和军事问题又会设立监察区和军管区,这些非行政区最终演变为州、道、路、省等地方高层政区,使得地方行政层级变多。秦朝在郡政区实行行政、军事,监察三权分立,汉朝设置13州刺史,唐朝设道对地方派遣监察官员,宋朝设置互不统属的路,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动无不是中央加强集权的创新。自古以来,财政就在行政体制中占据特殊而又重要的地位。商鞅变法中制土分民、履亩而税、重农抑商等财政改革措施,保证了封建国家上层建筑的形成和完善。以后各朝从国家安全出发,同时也为了涵养财源,徒民边塞,实行军民屯垦,建立起都尉、都督、都护府或都司卫所等军管型的特殊地方行政制度,并逐渐融入地方行政层级中来。

——摘编自成军《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及启示》

(1)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的基本规律。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宋徽宗时期,为了聚敛财富,强行扩大交子的发行区域。从崇宁三年(1104年)开始,在京西路使用交子。第二年又推广到除闽、浙、湖广、开封以外的其他各路,并把“交子”改为钱引。但这种违背经济规律的做法最终只是失败,由于发行困难,不久便被废除了,又恢复到只有四川流通纸币的状态中。由于宋徽宗时期,在四川更加肆无忌惮地滥发纸币而不再有准备金,因此造成了纸币的贬值,一贯贬到十几文或十文。

——吴树国《民之通货——历代货币流变》

材料二   哲宗以后的徽宗时期,是北宋最黑暗腐朽的时代,徽宗和蔡京、童贯集团,竟为奢靡、大兴土木、享乐腐化、侵吞公物、吃喝嫖赌,无所不为;聚敛财钱,竭泽而渔,无所不用其极。几年之间,就弄得国库空虚。加之用兵西夏,收复湟、廓,军费增加,财政吃紧,于是就用发行交子来解决财政开支。

——贾大权《官交子在我国纸币史上的地位》

材料三   嘉靖时期的吏部左侍郎靳学颜认为白银“寒之不可衣,饥之不可食”,其与铜钱、海肥(一种贝壳,在云南被用作货币)用于流通计价的功能并无明显区别。顾炎武分析了流通货币从铜钱经纸钞最后演变为白银的动态过程, “钞法之兴,因于前代,未以银为币而患(铜)钱之重,乃立此法”“今日上下皆银,轻装易致,而纸币自无所用。故洪武初欲行钞法,至禁民间行使金银,以奸恶论而卒不能行。及乎后代,银日盛而钞日微,势不两行,灼然易见”。

——摘编自徐永辰《晚明时期货币思想转型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交子在徽宗时期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靳学颜、顾炎武对明代货币改革的看法。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沿用隋制,在西北边境继续设互市监掌管陆路贸易,太宗贞观六年(632年),改隋交市监为互市监。《唐六典》“诸市互监”云:“诸互市监各掌诸蕃交易之事”,唐代互市监的品级相对于隋代大大提高。还规定,“诸官私互市,唯得用帛练、蕃彩,自外并不得交易。……若善人须籴粮食者,监司斟酌须数,与州司相知,听百姓将物就互市所交易。”

——摘编自李叶宏、惠建利《唐代“互市”法律制度探析》

材料二   早在宋朝建立初期,宋辽双方在河北地区就设置了榷场,后来由于两国发生战争,这些榷场时开时闭。澶渊之盟后,榷场贸易恢复正常。宋朝在雄州、霸州、安肃军、广信军等地,辽朝在涿州、振武军和朔州等地都先后开设了榷场。辽朝输到宋朝来的物品主要有羊、马等,而宋朝则将丝帛、漆器、谷物输入辽朝。然而,双方都有一些禁止输出的物品,比如双方对书籍和钱币的输出都有严格的禁令,因而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榷场的贸易功能。

——摘编自游彪著《细说古典中国的黄金时代:追宋》

(1)根据材料一,说明隋唐时期西北边境互市贸易的概况。
(2)根据材料二,概括宋辽开展边境贸易的有利条件。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各民族间互市贸易的意义。
6 .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中华民族史、中华文明史长期发展的历史产物,有深厚历史基础、悠久历史传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中国历史上往往并不是汉族统治者强迫少数民族“汉化”,而多是少数民族统治者执行汉化政策。此汉族已非华友,而是许多民族融合而成的一个“混血”的新民族。

——摘编自徐杰舜、杨军《从多元走向一体与一体凝聚多元》

材料二   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指出:“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是曰领土之统一。”改变过去那种“以四万万人受制于一人,以四大族屈服于一族”的状况,实行“人人自由,五族平等”。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材料三   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极大地增进了中华民族的认同。尽管国共两党的政见有着根本的分歧,但是在抗日救国的大原则上达成了一致。除了汉奸傀儡卖国贼之外,在当时中国的主要政治力量中,没有哪个政党或个人提出中国可以分治。中国人就整体上来说,无论其所属党派和个人信仰如何,认同少数民族和汉族同为中华民族成员的问题已经解决。祖国边疆东北、西北、西南、东南的少数民族,不论在敌后还是在敌占区,甚至在国界之外,都积极参加了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

——摘编自胡岩《论中华民族的百年认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少数民族统治者执行汉化政策”的典型事例,并简要说明这一典型事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有关民族问题的认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中华民族认同意识增强的表现。
7 .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 …… 政府一切最高命令, 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 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

请回答:
(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是什么?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这一制度的意义有哪些?
(2)概括材料二反映出的隋唐选官制度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的影响有哪些?
2024-02-29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日期,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总体上,考察监察官员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不仅包括“学识渊博”“文学优长”,更关注于其是否“通经懂史”以及“晓谙刑名”。而纵观古代监察官员的政治品德, “公忠果断、刚明果敢、奉法秉公”的共同品德,充分体现了传统社会以“公、忠、廉”作力考察监察官员政治品德的重要依据.就一般文官群体而言,历代对于其从政经历并没有过多要求.但因监察官作为国家的治官之官,秦汉至明清不仅要求其具有丰富的从政经验,而且要求良好的从政业绩,这意味着监察官要通晓政务,熟悉官场积弊和地方吏治民情,普遍拥有政务处理以及紧急情形的处理能力,能对国家治理和社会治理了然于胸。

——摘编自常冰霞《中国古代监察官员的选任制度及其当代启示》

材料二   从秦汉至明清,在国家权力体系中,监察权始终是第一层次的重要部分。监察官行事代表皇帝和朝廷,其地位远远超出其实际品级,如清制,地方知府等官员的品第虽高于御史,但相见时知府等仍需施礼行拜。而独立弹劾权则是朝廷授予监察官员最根本、最重要的权力。所谓监察官员的独立弹劾权,是指监察官员虽然从属于相府或御史台(都察院)等机构,但其弹劾无需宰执或台主等长官批准,御史是以个人名义(有时也联名)而不是以“组织”的名义提起弹劾。作为文武百官的监督者,对监察官严加监督自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中国古代,这种监督的主要制度设计是对监察官实行厚赏重罚:监察官称职,便予以比其他官员更丰厚的奖赏;监察官不称职,便予以比其他官员更重的处罚。

——摘编自艾永明《古代监察官员的激励制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监察官员的任用标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历代政府对监察官员的激励措施并指出监察官员的制度设计理念。
2024-02-29更新 | 5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吉安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历史试题
9 . 【海关与近代经济发展】

材料一清前期的海关制度多是前代市舶制度的继续,海关全部事务由海关监督管理。它对于正在开辟世界市场的西方资产阶级的侵略活动曾经起过一定的抵制作用。鸦片战争之后,情况出现变化,尤其是1866年,英国人赫德开始着手建立近代中国海关制度,首先他建立了比较严密的会计制度;其次他建立了完备严谨的人事管理制度。这些改造确实使中国海关变成了一个近代资本主义式的海关,但更加有利于赫德彻底掌控中国海关,也便利了西方商人对中国进出口贸易的进一步渗透。1906年,清政府毅然谕令设立税务处取代外务部统辖海关。赫德认识到“中国人治中国”的局面即将到来。1927年时任中国海关第三任总税务司的英国人安格联因违抗北洋政府的命令,被顾维钧内阁罢免。同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宣告关税自主。随后,美、英、日等国虽然与国民政府相继签署了新的关税协定,但是运行中仍然享有特权。

——摘编自杨燕《论近代中国海关的变迁》

材料二在民国的前10年间,中资现代工业的增长很快。1913年有698家工厂,拥有创办资本为330824000元;1920年有1759家工厂,拥有创办资本为500620000元,欧洲列强忙于战时军火生产,又缺乏船只运输,减少了对中国的出口。这为中资工业的扩大提供了机会。外资和中外合资的企业也有增加。这些工厂(和矿场),多是面粉、纺织等轻工业,并且大都集中在上海、天津以及江苏、辽宁、河北、广东、山东和湖北等地。

——摘编自费正清、崔瑞德《剑桥中华民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海关主权的发展过程。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一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10 . 社会保障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始于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统一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高涨,俾斯麦政权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工人的福利,改革社会弊端。面对日益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德皇威廉一世于188111月发布诏书,要求“最大限度的保障需要帮助的人”,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构想。在俾斯麦的推动下,议会先后通过了《工人医疗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养老保险法》。

——摘编自李愚昊《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简述》

材料二   1946年英国通过《国家保险法》,提供了“从摇篮到坟墓”,或者说“从出生到死亡”的社会保险项目,投保人在怀孕、疾病、工伤、失业、妇女丧偶、退休、死亡时都可以申请得到补助。另外,新生婴儿和儿童受教育时期,也可以获得补助金。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三   20世纪80年代,加拿大的“福利国家”制度也日渐成为社会各个群体批判指责的对象。面对质疑,加拿大各界也开始将研究的重点指向对本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进行评估和反思。而真正的转变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马尔罗尼执政时代。加拿大费雷泽研究所经济学家迈克尔·沃克认为,当时对加拿大失业政策的批评是有道理的,“我们对人们成为失业者支出得太多”。

——摘编自马啸《二战后加拿大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主要特点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德国社会保险制度实施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并分析其对英国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拿大“真正的转变则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原因。
2024-02-10更新 | 116次组卷 | 3卷引用:第八单元 单元提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