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5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对我国社会发展的消极影响?
2022-03-2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清赵翼《檐曝杂记》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如图示一、三反映的政治制度分别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有何作用?
(2)材料二中的“上”指什么?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和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产生哪些消极影响?
2020-10-03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カ,罚亦不能戒其怠情。

——《礼记》

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日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

材料三 本是想替当时用人定一客观标准……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把进任之门扩大

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统一组织的考试。这种制度,大体说来,较以前是进步的......西方在其选举政治领袖之外:,还得参酌采用中国的考试制度来建立他们的所谓文官任用法。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四 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

——《日知录》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这便大错”所指的选官制度的名称,并对这制度作一简要评价。
(3)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2021-10-17更新 | 1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招远市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   (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   (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你怎样认识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制度的消极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商鞅看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用力最苦而赢利最少,从事工商活动的人用力最少而获利最多,结果是“农贫而商富”。这样,人们便脱离农业而从事工商了。而农业衰落,国家就会陷入贫困境地。商鞅认为,如果任凭工商业发展,那么从事工商业活动的人就日益增多。这不但妨碍了农业生产,而且征兵制度也难以贯彻,而且在人民中间还会滋长害怕战争、厌恶战争的情绪。商贾少了,侈靡之风就不会盛行,农民就不会嗜酒成性,经常喝得酩酊大醉,官吏们也就不会荒忽职守,而沉于酒宴。农业生产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主要途径,但工业生产(当时主要是手工业)作为创造社会财富的途径更为广阔,工业比农业创造的社会财富更多。抑商政策到了秦始皇时代,更是变本加厉。他竟把商人与逃犯、赘婿一样看待,让他们到荒远地区去略地、戍守。

——摘编自洪家义《论商鞅变法》

材料二   除了政治、军事、经济上的改革措施,商鞅还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习俗颁布了法令,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分异令”。所谓“分异令”,是指单位家庭内如果有两个及以上成年儿子,要为其子分家,否则要加倍征收其家之赋税。除此之外,商鞅还下令“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即禁止民众私斗,违反者视情节轻重依律处刑。荀子在参观秦国后由衷赞叹:“观其风俗,其百姓朴,其声乐不流污,其服不佻,甚畏有司而顺,古之民也”。但贾谊却不以为然,认为商君遗礼义,弃仁恩,并心于进取,行之二岁,秦俗日败。两者截然相反的评价,背后反映出的是法制和礼制两种治国思想的差异。

——摘编自张涛《移风易俗:商鞅变法的重要侧面》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商鞅变法严厉压制工商业发展的原因。
(2)结合材料分析商鞅变法抑商所带来的消极影响。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推行移风易俗改革的积极影响。
2021-09-18更新 | 12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吉林市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它的确立、完善和加强,反映了封建专制制度发展的轨迹。

请完成:

(1)中国古代实行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它要解决哪些矛盾?

(2)以唐、北宋、明朝为例,说明该制度是如何解决君权和相权的矛盾的?

(3)试以宋朝为例,说明该制度又是如何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的?

(4)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有何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

2018-10-22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钦州市第三中学2018年-2019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后,新生的人民政权需要由新法制予以确认和巩固,社会经济文化、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活动和社会关系都需要规范和调整,这就向执掌国家政权的中国共产党提出了领导国家法制建设的任务。这一任务是以巩固和建设新政权为中心,以建设新社会和实现国家法制现代化为价值取向。对于建国后的法制建设任务,中国共产党从整体上有一定的认识,对新国家、新政权进行过设计规划,勾画了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蓝图。但是对法制建设工作的艰巨性、重要性却缺乏足够的重视。为了实现社会制度的革命性变迁,中国共产党采取了剧烈的阶级斗争和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方式,虽起到了巩固政权的目的,但对法制建设产生了消极影响。

——摘编自韩威《1949—1956:中国法制建设的回顾与反思》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我国曾两度起草民法典,但均因政治运动而中断。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从1979年开始……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至2002年12月,法制工作委员会又将现行《合同法》《婚姻法》《收养法》和《继承法》编入,形成“汇编式”民法典草案。期间几易其稿,历时近十年的修订、补充和完善。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

——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初期进行法制建设的目的评析新中国初期法制建设运动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民法典编纂历程的特点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编撰的意义
2024-05-0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第六次月考历史试卷
8 . 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是历代统治者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了削弱地方势力,赵匡胤便把所有的地方军队编为中央军队——禁军。派人做一些木人发给各地方作标准,凡是体格符合标准的壮丁,都编入禁军。地方剩下的都是些老弱残疾,编为厢军,他们只能修桥补路,要造反也造不起来。此外,地方自唐以来,一个大州管几个小州,叫支郡。宋代取消支郡,一个州就只能管一个州。把州郡的财政也收归中央,又规定以文人知州郡,这样,即使一个大州也不能和中央抗衡,地力就不可能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邓广铭等《中国古代史讲座(下)》

材料二   元朝在完成全国大统一以后,在全国范围内逐渐固定为辽阳、陕西等十行省,成为地方的最高统治机关。行省于地方事务,无所不统,与宋地方长官行政、军事、财政三权分掌的体制相比,元的行省拥有的权力要大得多,但仍是“遵成宪以治所属,决大狱,质疑事,皆中书报可而后行。”行省制度的设制,是由当时境土辽阔、交通不便,以及蒙古作为一个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内地原来深刻的矛盾没有缓和,而民族矛盾又形尖锐的形势需要所决定的。行省制度一直为后世所沿行,其区划也基本上从元代开始确立。

——整编自周良霄等《中国断代史系列·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初为削弱地方势力而采取的措施。结合所学,分析这些措施产生的消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的主要特征。结合所学,指出行省制度创立的意义。
9 . 从专制到民主是人类社会政治发展的潮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

——1954年宪法

材料三   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形成稳定的关键。

——(美)约翰奈斯比特《中国大趋势》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明清各举—例)“政治是专制的”,简要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五四宪法主要立法原则。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其进步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一党体制”指的是现代中国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其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发展的认识。
2020-08-10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总纲》

材料三   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要保证人民在自己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有超于法律之上的特权。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明清两代“政治是专制的”,并分析其消极影响。
(2)据材料二,概括《临时约法》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性质和进步意义。
(3)根据材料三,归纳新时期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发展的特点。
2021-01-0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南充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