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9 道试题
1 . 【谈一谈】

材料   在整个封建社会里,教权和王权之间既勾结又斗争。国家政权经常利用宗教,宗教也经常利用国家政权;国家政权经常为宗教的发展开辟路,提供方便,宗教也不会忘记为国家政权作祈祷、唱赞歌。正如马克思所说:“基督教的社会原则曾为古代奴隶制进行辩护,也曾把中世纪的农奴制吹得天花乱坠。……基督教的社会原则把国教顾问答应对一切已使人受害的弊端的补偿搬到天上,从而为这些弊端的继续在地上存在进行辩护。”基督教及其教会也因此成为西欧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在政治、经济、文化、思想等方面对西欧进行独裁统治。

——杨春华《中世纪王权与教权之争》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古时期教权与王权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2-09-27更新 | 162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四区统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致仕又称退休、致事、悬车、乞骸骨等,即古代官员因年龄、健康或其他方面的原因而离开职位、退休养老的现象。下表为唐朝致仕制度的演变情况。

时期

内容

高祖、太宗朝

沿用了前朝“年七十以上应致仕”和“五品以上奏闻,六品以下由尚书省录奏”的规定,但也有所变通,如“若齿力未衰,亦听厘务”。

高宗朝

为了鼓励官员致仕,朝廷下诏“文武五品以上解官充待者,宜准致仕人例,给半禄”,但六品以下的官员不享受这个待遇。

玄宗朝

规定“诸文武选人……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为了体现帝王之恩,玄宗规定所有致仕官员都能终身享受半禄待遇,并将这一规定作为“常式”延续下去。

肃宗至宣宗朝

大和元年九月对致仕制度作了调整:内官五品以上、外官四品以上致仕方可终身享受半禄待遇,而内官六品以下、外官五品以下到致仕年龄后即自动离职,没有任何经济待遇可言。

懿宗至哀帝朝

宦官集团常将致仕作为试探上意与表达不满的工具……权臣当道,将官员致仕权把握在自己手中,并借此打击政敌、掌控朝政……致仕出现了异化。对于藩镇来说,致仕不是权力的交接和转移,而是权力在己方利益集团的延续,以及为自己谋求更大政治名誉的手段。

——摘编自汪翔、张金铣《论唐代致仕制度之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一谈你对唐代致仕制度演变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幅地图与民族国家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和中东领土变迁示意图
结合地图,从民族国家角度谈谈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2024-02-15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三省六部制最大限度追求“体制内的民主”。

实现权力有效监督把朝廷的决策分成三个部分,分别由中书、门下和尚书三省来承担,按照决策、审议、执行的行政程序前后相继,并循环往复的动态过程。通过合理分散权力来加强民主决策,并对权力运作形成监督和制约。
实现权力分配均衡三省六部制改变以往的个人施政,成为集体施政,其行政体制设计注重权力之间的相互或单向制约,从制度上避免政策失误和朝令夕改,通过正确的决策和保持政策的连续性。
决策与行政分离三省六部制的政权系统中,决策与行政分离已经完成并成熟,中书省和门下省成为独立于皇权之外的决策、发令系统,而尚书省的决策权转移到中书省和门下省,行政权保留下来,尚书省向职能化方向发展。
部门协同机制三省六部制具有部门协同机制,宰相集体办公的政事堂会议是协助皇帝统治全国的最高决策机关,一切军国大政都在这里讨论商定,集思广益,最后由皇帝裁决施行。
平衡君权任何政令未经中书、门下而发出者,均属违制,一切皇帝诏令必经中书、门下两省,这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对于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最大限度追求“体制内的民主”,谈谈你的看法。
2023-10-15更新 | 9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普通高中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北洋政府的文官考试制度

191319日,北洋政府继承南京临时政府的文官考试法,又参考欧美、日本等国的文官考试办法,颁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等九项法律草案,标志着民国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

一、考试资格凡年满21岁,且没有违法记录和未“破产”者,具有中学以上或相当于中学以上(现在的中专)毕业资格之男子,均可应试。

二、考试程序文官考试每三年举行一次,分为高等考试和普通考试两种。

三、考试科目(一)文官高等考试:考试分为3个阶段:甄录试,包含国文、历史、地理、笔算。初试,须对国法学、刑法、民法、国际公法、行政法、经济学、财政学等七门主科进行考核,此外还有商法、政治学、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通商约章五门附科,考试者可在其中选择一科加考。大试,现行法律解释、设案之判断、草拟文牍。

(二)文官普通考试:科目较少,只有国文、历史、地理、笔算、法学通论、经济学,另有一至两门与实际工作有关的考试内容。

四、特种文官考试包括外交官、领事官考试、司法官考试等,分别按相关法令举行。

北洋政府共组织了两届文官考试,录取高等文官674名,普通文官1195名(外交官10名)。但北洋时期,许多没有参加文官考试但有广泛社会关系的人,通过其它途径也得以入仕。

——摘编自尹全海、贾政武《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述评》等


谈谈你对北洋政府时期文官考试制度的理解。
2023-11-23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泰安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之为治, 一本于仁厚,凡赈贫恤患之意,视前代尤为切至。诸州岁歉,必发常平、惠民诸仓粟,或平价以粜,或贷以种食,或直以赈给之,无分于主客户。 ……无可归者,或赋以闲 田,或听隶军籍,或募少壮兴修工役。老疾幼弱不能存者,听官司收养。 …… 因饥疫若厌溺死者,官为埋祭,厌溺死者加赐其家钱粟。

——摘编自《宋史》

材料二


——摘自戚启勋《大气科学》


据材料一、二及所学,提炼一个观点,谈谈你对宋代社会救济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角度全面;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3-28更新 | 366次组卷 | 3卷引用:百师联盟2023届高三二轮联考(一)山东卷历史试题
7 . 20 世纪30、40 年代,梁漱溟和费孝通相继对中国农村基层建设问题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具体的主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梁漱溟与费孝通“乡村建设”思想比较

人物乡村改造的方向主张

内容


梁漱溟

“中国问题”的关键 是“文 化 失调”,而解决之道在于以“ 文化改造”为基础重建社会构造。

倡导“新礼俗”
强调传统文化元素的主体作用,认为中国过去社会秩序的维持多靠礼俗,中国将来的新社会组织仍要靠礼俗。
兴建乡学、村学改革邹平县原有的行政组织,建立了乡校组织,以教育力量代替行政力量,实行“政教合一”。

促进合作组织
认为合作能够调和“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分际,合作组织能够增加生产、减少剥削、降低成本并共同支配和享有资源。

费孝通
提倡利用现代技术,同时建立一个和现代技术相配的社会结构提出了以“ 乡土工业”为核心内容的农村重建方案。
增加农民收入
中国农村的根本问题在于土地制度束缚了农村人口的全部活力,使整个文化陷于僵化。“农民的收入低下”才是“中国农村的基本问题”,农村普遍处于“饥饿”状态,农民不足以维持最低生活水平。
“工业下乡与中国式工业化道路”
乡土工业以合作社为组织形态,以落实农民利益为基本目的,进而以农民为主体自动完成乡土重建 乡土工业“分散化”和 “合作化”。

结合史实,谈谈你对梁漱溟、费孝通的“乡村建设思想”的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科举制度在中国实行了整整一千三百年,对隋唐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政治制度、教育、人文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才,打破贵族世袭的现象,以整顿吏制。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才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所造成的恶劣影响主要在其考核的内容与考试形式。由明代开始,科举的考试内容陷入僵化,变成只要要求考生能造出合乎形式的文章,反而不重考生的实际学识。大部分读书人为应考,思想渐被狭隘的四书五经、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缚;无论是眼界、创造能力、独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只要他们能“一登龙门”,便自然能“身价十倍”。历年来莘莘学子,俯首甘为孺子牛,目的多亦不过希望能一举成名,光宗耀祖。可以说,科举是一种笼络、控制读书人的有效方法,以巩固其统治。清朝科举制终于消亡。从此可知,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制度须不断生长,又须在现实环境、现实要求下生长。

——选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概括作者对科举制的观点,并选择一个谈谈自己对科举制度的看法或建议。可以从制度设置的背景、用意、内容、演变和影响、启示等角度,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要求:自拟论题,论述有据,论述准确,表达清晰)
2022-10-31更新 | 285次组卷 | 1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十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古代中国的“现代化”,就是指造就中华帝国的那套“理性设计”,主要包括郡县制、法典化 控制以及文官制度、基层治理等等……若从宗周时代的“礼仪政治”形态往后看,则春秋战国以至于帝国 时代,那县制、官僚制和法律控制等手段无疑体现了政治形态的一种“现代化”趋势。


—摘编自张树平《“理性政治知识”与中国古代政治的“现代化”》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以中国古代某一朝代为例,谈谈对中国古代政治“现代化”的理解。(要求:史实准确,表达清晰,叙述完整)
10 . 中国古代的国家与社会治理策略与手段多元多样。历代统治者用尽各种手段,采取各种措施,制定各种制度,以巩固封建统治,稳定社会秩序,实现“国泰民安”的大治理想,其中法治和德治思想影响深远。

材料一   故明主使其群臣不游意于法之外,不为惠于法之内,动无非法。……故以法治国,举措而已矣。法不阿贵,绳不挠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辞,勇者弗敢争。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故矫上之失,诘下之邪,治乱决缪,绌羡齐非,一民之轨,莫如法。属官威民,退淫殆,止诈伪,莫如刑。

——《韩非子有度》

材料二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礼记曲礼》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先秦“礼法之争”的认识。
2022-11-30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第十九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