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定时期的国家制度及社会治理与一定时期的时代特征密不可分。

任选中国古代一个时期的国家制度,说明这一关系。(要求: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达清晰,逻辑严密。)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进入20世纪以后,广兴学堂以培育人才成为举国上下普遍的、强烈的呼声之一,清政府也采取了从“变通科学”到“废除科举”和倡办学堂、奖励留学等一系列措施。科举制的废除和新式学堂的推广,使教育摆脱了从属于科举的附庸地位,有利于教育的独立和教育的社会化、普及化。传统的私塾、书院采取授徒的方式,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儒家经典,其目的在于获取功名,登上仕途。新式学堂采用课堂讲授和分专业、分课程教学,内容除保留部分“读经”课程外,还增加了较系统的自然科学知识和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以及图画、音乐、体育、手工等课程。据统计,在清末的普通学堂(含初小、高小、中学和师范)里,“读经”课程平均只占27.1%。1904年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了21种理、工、农、医专业,其中开设的西方自然科学课程有465种。文、法专业中,新设课程包括政治、法律、经济、财政、文学、历史、教育、商业、银行、哲学等。相对于八股诗赋、四书五经来说,这些真可说是琳琅满目,完全是一个新世界。

——摘编自李侃、李时岳等《中国近代史(18401919)》(第四版)


阅读材料,围绕清末教育与科举关系的变革,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4-03-1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梁启超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

时期东汉隋唐
高层政区行省布政使司
统县政区州、道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
县级政区
根据材料,结合秦、东汉和元朝的史实,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4-02-2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方正县高楞高级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它(科举制)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其流弊日深。特别是道光、咸丰以后,一方面列强的入侵,通过科举选拔的人才,不足以应付“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一方面西方文化的输入、师夷长技思想的影响,促使一批忧国之士认识到八股取士导致士子只知诗文而不通中外……摘编自李世愉、胡平《中国科举制度通史·清代卷》
清末朝廷对传统文官制度进行变革,在形式上是为了配合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工作的深入开展,在实质上则是为了走向近代世界和实行开明专制,这也是清末预备立宪何以从官制改革“入手”的根本原因。为能选拔出符合当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用人才,清廷开始着手对传统科举制度进行变革。摘编自刘为勇《清末文官制度变革研究》
19051213日,《大公报》称:“科举停止后,考试学堂者毂击肩摩。”该报于1906713日又记:“(京师)有某官立学堂之某学生,得父死之电而不奔丧”,因为“回乡里往返须三月之久,恐旷课而扣分数”。摘编自张亚群《从考“官”到考“学”—废科举后考试文化的变革与传承》
19122月,内务部总长呈文说,各省独立以来,唯军政一节全归我有,而地方官吏如府县各缺,皆仍清政府之旧人……伏乞速颁文官考验之令。孙中山接文后,批令法制局,仿照中外考试制度,速即拟定文官考试章程,咨参议院议决施行。摘编自谢青、汤德用主编《中国考试制度史》
上表围绕“清末民初选官制度的变革”自拟论题,并运用表2中材料观点加以阐释。(论点明确,逻辑清晰,归纳概括)。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发展变化,它有不同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时期外交战略内容
建国至20世纪70年代“结盟外交”与苏联结盟而反对美国,与第三世界结盟反对美苏。
20世纪80、90年代“不结盟外交”不结盟、不孤立、不对抗、不针对第三国,全方位进行外交活动。
21世纪以来“共同发展”外交以负责任大国的姿态积极参与世界事务,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进程。

——摘编自甘儒新刘益梅《论建国以来我国“独立自主”外交思想的发展变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阐明“新中国的外交战略与时俱进”。
2024-01-29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安庆市第七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中外法律制度】
中国西方
公元前536年,《铸刑书》: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成文法,引发早期的德治与法治之争。公元前450年左右,《十二铜表法》:标志罗马成文法的诞生;打破贵族对法律的垄断,一定程度上维护平民的利益。
公元7世纪,《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是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公元6世纪,《罗马民法大全》:蕴含平等、公正、保护私有财产等内容,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1374年,以唐律为蓝本,制定《大明律》,在司法实践中特别重视“例”。1215年,英国《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原则
1646年,沿袭《大明律》,重视例,制定了《大清律例》,“以德教化,以刑粥教”,要求立法用刑宽严适中。1689年,《权利法案》: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法律体系更加完善。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以主权在民、平等自由为原则,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规定实行责任内阁制。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共和国,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外法律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货币体系的百年变迁

时期变迁
1870一1914年:古典金本位时期19 世纪下半时,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贸易和投资体系覆盖全球,90%国际支付用英镑进行
1915一1945年:前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14年第-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纷纷停止了本国货币与黄金的直接兑换,各国货币之间没有--个周定的汇率形成体制,处于各行其是的状态
1945-1973年: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1944 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新的稳定的汇率制度美元取代英镑成为具有主导地位的货币
1973年以后: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时期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后,各国采用了不同的汇率制度。美元仍然充当普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角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 货币区域化和美元化时期一种新型单货币联盟出现,具有透明性、节省信息和空易成本的优势。欧洲货币联盟即属此类
从表中提取信息,结合20世纪国际政治、经济变动的相关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1-26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瓮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大历史视角考察世界国家治理模式可以发现,世界上并不存在统一的国家治理模式,有古代西方国家的“良法之治”到“权力制约”治理模式,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中国之治”,有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治理模式和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模式。每个国家在每个阶段需要根据所处的治理环境选择或创立有效的治理模式。

——摘编自王芳《比较视角下的国家治理模式及其理论建构》等


结合所学知识,就某个国家某一阶段治理模式进行典型特征概括,并根据具体史实加以论证。(国家治理模式特征概括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渤海高氏是一个世代跻身上层集团的显赫家族,在几百年的时间里,从这个宗成走出的王侯将相如过江之鲫。高适出生于704年,其时家道已经中落。他自小一心渴望建功立业,恢复祖上的荣光。723年,二十岁的高适独自闯荡长安,希望能谋得一官半职。但当时进士科录取人数很少,而且即使高中进士,也有不少人因为不能通过吏部的考核而无法为官。在求官无果后,高适在宋州(今河南商丘)城郊定居,开始了半耕半读的隐居生活。753年,已届五十岁的高适西出阳关,进入名将哥舒翰的幕府担任书记。757年,高适作为淮南节度使平定了永王之乱。762年,他又因为成功平定西川兵马使叛乱而被任命为剑南西川节度使,负责镇守四川。后来,因对吐蕃作战失利,高适被改任为刑部侍郎。765年,高适去世。

——据郑烃坚《高适:从村野诗人到封疆大吏》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情景,指出它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对该历史现象进行阐释。(要求:简要写自所视取的情景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阐释要:生确全面。)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漫画《各国联合龙灯大会》(龙灯为火车状)1909年,《民呼日报》刊载。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2024-01-16更新 | 67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启东市东南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