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图二

材料二   当代史学家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仅保留官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1)指出材料一中图二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2)材料二中所述的“君主专制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反映的是哪一基本矛盾?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西汉、唐、宋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主要变化。
2023-10-07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辽宋夏金元时期,是一个政治家们充满创造活力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者创制并实施了“南北面官”、“猛安谋克”、“四等人制”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     
A.全盘照搬了唐朝的政治制度B.植根于民族发展水平的差异
C.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D.有利于巩固国家疆域的统一
2023-05-01更新 | 1105次组卷 | 89卷引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第二中学致远级部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商鞅变法规定: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据此可知,商鞅这些变法措施(     
A.缩小了百姓贫富差距B.促进了秦国小农经济的发展
C.摧毁了宗法分封制度D.建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政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东汉时,广汉太守与司徒长史段辽叔在同一年被举荐为孝廉,互称为“同岁”。后广汉太守将段辽叔毫无节操的长子举荐为孝廉,没有受到丝毫阻力。据此可推知,当时(     
A.儒学正统地位发生动摇B.中央集权受到极大威胁
C.察举制失去了最初功效D.宗法制得以发展与延续
2023-01-04更新 | 320次组卷 | 2卷引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宋史》记载“诸府置知府事一人,州、军、监亦如之。掌总理郡政……。通判……建隆四年(963),诏知府公事并须长吏、通判签议连书,方许行下……。”这反映出宋代政权机构设置的特点是(     
A.解决了中央与地方间矛盾B.君主专制权力呈现强化趋势
C.制约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D.通过地方分权来加强中央集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唐初,征收赋税实行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唐德宗年间实行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资产少者则其税少,资产多者则其税多”。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反映了(  )
A.封建剥削的不断加强B.中央集权体制逐渐遭到了削弱
C.土地兼并问题的解决D.农民对官府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7 . 在讨论对东突厥降众的处置问题时,唐太宗采纳了中书令温彦博的“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意见。唐统治者这种一反前代“贵中华,贱夷狄”做法,而“抚九族以仁”的政策,说明了当时(     
A.唐与周边少数民族关系密切B.唐王朝的民族政策比较开明
C.各族之间关系一直非常和睦D.唐朝册封各族首领巩固边防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自秦汉以来的郡县政治,到今天民国时代还存在,中国之永为一统一国,此项政治制度实贡献过其甚大之绩效。”“绩效”指郡县制(     
A.导致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B.形成中央间接管理地方形式
C.标志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形成D.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9 . 古代中国“中书取旨,门下复奏,尚书施行”的中央中枢机制完善于(     
A.三国时期B.东晋时期C.隋朝D.唐朝
10 . 唐初,由三省执掌国家政务,三省分别负责起草、审议、执行政令。后来,中书和门下两省合署办公。宋朝时期,门下和尚书两省逐渐被废止。这种变化反映了(     
A.政治体制受到现实需要制约B.唐宋君主权力呈现弱化趋势
C.政治体制的变动具有随意性D.相权增强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