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考试废除后,新式学堂数量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变,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     
A.引发学生运动高涨B.改变旧式价值观念
C.加快了民主革命的进程D.推动传统社会转型
2024-01-22更新 | 44次组卷 | 87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
2 . 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亡得悲壮”。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       
A.统一度量衡、货币B.开创皇帝制度
C.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D.建立统一的国家和中央集权制

3 . 两汉实行州郡推荐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取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鉴别官员的道德水平B.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C.世家子弟入仕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
2023-11-16更新 | 58次组卷 | 37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祥龙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图是1945年雅尔塔会议后英国漫画家绘制的漫画《TAKE MEIN,MISTER?》。该漫画意在揭示雅尔塔会议(     

上端:投票权和否决权
左侧上方:安全新闻剧院
左侧中间:小孩需有大人陪伴否则不得窥探
左侧下方:小国
A.凸显了大国主导地位B.激化了盟国内部矛盾
C.加速了美苏利益冲突D.违背了世界和平潮流
2023-08-15更新 | 451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夏津县双语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诊断性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汉代的三公九卿设在宫外,这些官员觐见皇帝的朝仪十分繁琐,向皇帝提供信息比较缓慢,皇帝便将处理机要事务的责任转移到内廷,逐渐形成中朝。据此可知,设置中朝有利于(       
A.扩大丞相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集权D.监察三公九卿
2023-02-27更新 | 182次组卷 | 25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5月份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22-23高三上·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据调查,解放之初的农村村干部多是贫下中农,人民公社时期多是劳模、劳动积极分子,新时期选拔大学生当村官成为一个新动向。这些变化说明(     
A.宗法世俗操控农村民主选举B.社会需求影响农村干部任用
C.经济地位决定农村干部身份D.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日渐成熟
2022-12-18更新 | 255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祥龙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9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1883年,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考试必须“具有专业与实用性”,强调“应用科学和专业知识”。这一规定(     
A.适应了工业时代的政府需要B.消除了官员腐败
C.确保了官员素质的整体提升D.稳定了政府工作
8 . 19世纪80年代,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套完善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通过了《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老年和残废保险法》等法令。这些法令旨在(     
A.缓和矛盾稳定社会秩序B.积聚德国统一力量
C.遏制法西斯势力的上台D.改善德国民众生活
9 . 斯巴达的本意为“可以耕种的大平原”,这里平原广阔,适于耕种,不像希腊半岛那样沟沟壑壑。这有利于造就斯巴达(     
A.民主政治的雏形B.优于雅典的政治制度
C.相对独特的文明D.更加理想的文化环境
2022-11-2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德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科举非恶制也,所恶乎畴昔之科举者,徒以其所试之科不足致用耳。昔美国用选举官吏之制,不胜其弊,及一八九三年,始改用此种实验,美人颂为政治上一新纪元。而德国、日本行之大效,抑更章章也。世界万国中,行此法最早者莫如我,此法实我先民千年前一大发明也。自此法行,我国贵族寒门之阶级永消灭,自此法行,我国民不待劝而竞于学,此法之造于我国也大亦,人方拾吾之唾余以自夸耀,我乃惩末流之弊﹐因噎以废食,其不智抑甚矣,吾故悍然曰:复科举便!

——梁启超《官制与官规》(1910年)

材料二 吾直以当日之设学堂、废科举,为多事矣。向使当日者,不废科举之制度,但稍稍改易其课试之程式,简(选)稍通时事之儒臣﹐典试各省,依今日之教科门类,列为试题,以定取弃。

——据《杜亚泉文选》(1911年)


概括说明梁启超、杜亚泉对废除科举制的态度及其原因,并谈谈你对中国近代选官制度变革出路的看法。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