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民国初年的北洋政府对辛亥革命的态度颇为暧昧迂回。1912年“双十节”,国务总理赵秉钧代表袁世凯恭读祭文,只以“时会既开,国风丕变,帝制告终,民豪聿见”数语,表现民国肇建过程,肯定诸位烈士终结帝制之功,对民族革命几乎不提。随着北伐的胜利,中国国民党逐渐取得政权。1927年《上海民众国庆纪念大会宣言》中指出,“辛亥革命至少含有两层重大的意义,其一,民族革命一部分的成功,其二,民权革命的确立……于种族革命之外,复为中国历史上开一政治革命的新纪元”。在肯定辛亥革命具有两层意义的同时,使辛亥革命民族革命的性质之中加入了反帝内涵,这是对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引申。

——摘编自何广《历史上对“辛亥革命”的纪念和解读》

材料二   19381010日,周恩来发表《辛亥、北伐与抗战》一文指出,“辛亥革命前,孙先生联合了当时革命团体,如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组成了同盟会,并联络会党,联合当时咨议局立宪派中革命分子,于是有辛亥革命的成功。这是中国统一战线之最初形式”,对辛亥革命中各政治力量的联合,促成革命成功,给予充分肯定。194110月,中共中央作出的《中央关于纪念今年双十节的决定》称:“今年十月十日是辛亥革命的三十周年纪念日,全国各地应当举行热烈的庆祝与纪念。各地共产党员应向人民作广泛的解释,使每个中华民族的男女一致明白十月十日这一天……是我们伟大中华民族几千年生活中有着伟大历史意义的一天。”

——摘编自金冲及《从辛亥革命到中国共产党》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北洋政府和南京国民政府在辛亥革命纪念问题上所持态度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纪念辛亥革命活动中所选的宣传角度,并分析上述宣传角度的历史意义。
2023-12-05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唐初,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对此解读有误的是(       
A.不再以人丁为征税之本B.国家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C.保障了政府的赋税收入D.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
2023-11-2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孝感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平等条约名称条约关于中有关关税的原文或者基本内容
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
1858年11月《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向来洋药……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或英商从内地收购土货出口,只纳子口税2.5%,不再纳厘金税。
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各国(共11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

材料二1928年6月南京政府“统一”北方后,立即于6月巧日发表对外宣言称:“中国八十余年间,备受不平等条约之约束。此种束缚,为独立国家所不许。今当中国统一告成之际,实行重订新约。”7月25日,宋子文代表南京政府与美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美关税新约》。新约规定:“历来中美两国所订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条款,应撤销作废,而适应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英国、法国、荷兰、瑞典和挪威五个也相继于1928年11月至12月与中国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它们都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且不以废除厘金为先决条件。

——百度

材料三宋子文在1933年以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关税改革,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关税收入激增;出口免税和退税具有明显的保护关税性质,对脆弱的工商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关税自主以后,名义上税则对于国货、洋货是平等的,实际上却存在着歧视国货的情况;南京政府虽然规定了很多产品的出口退税、免税办法,但仍有不少关系贫苦人民生活的产品未得到保护。

——张生《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关税改革述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侵华的主要企图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合理解读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关税自主权的实现。
2023-11-2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4 . “王”是三代时期君主的统称,但在不同的朝代君主又有不同的称呼(见如表)。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文献记载解读
《说文解字》“后,继体君也”夏王朝的最高统治者袭用了氏族公社首领“后”的称号,“后”意思是生育,亦有祖先的意思,带有氏族社会组织的痕迹
《尚书》“听予一人之作猷”这里“予一人”是商王的自称,是从商王成汤至末代帝辛专用象征王权的称号,表示商王是国家最高权力的体现者
A.君主专制在商朝时已萌芽B.君主是贵族政治的代表
C.商朝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D.王权随社会发展而加强
2023-11-24更新 | 34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主要法律

时间(年)主要法律文件
195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组织法》
198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
1999《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入宪法
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
2018《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
20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根据材料,提取观点(部分或整体),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读。(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2023-11-23更新 | 3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罗马的元老院是从王政时代保留下来的政治机构。王政时代,它是王的咨询机构;共和国时期,它又成为执政官的咨询机构。在立法、行政、财政、军事、外交、宗教诸方面,元老院都享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力或最终决定权。元老院的权力主要来自它的权威性,这也是罗马宪政制度设计的一种巧妙所在。在罗马共和国的政治架构中,行政长官实行的是短任期制,各个民众大会组织的成员亦处在不断的流动中,唯有元老院保持着稳定性和连续性。元老院中的长老不仅精力充沛,而且富有政治经验和执政经验。他们对于发展中的罗马共和国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政治财富,选拔这些人进元老院,实际上是对政治资源的一种重新利用。

——摘编自兰奇光《论罗马共和国的制度建设》

材料二   18世纪,法国人民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斗争愈演愈烈,一些启蒙思想家甚至公开撰文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启蒙思想家为法国大革命的到来吹响了号角,提供了理论基础。18751月,经过激烈斗争,国民议会仅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了第三共和国宪法。新宪法的产生是共和派与君主派妥协的结果,资产阶级共和派经过斗争,最终战胜封建专制势力。共和政体的确立和巩固是法国历史的重大进步。

——摘编自徐春宝《法兰西共和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罗马共和国时期元老院具有权威性的原因,并分析元老院制度对罗马政治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1875年宪法对国会的规定出发,解读共和政体的确立是“法国历史的重大进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伯里克利为担任公职和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津贴,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记载,陪审员每日3个奥波尔;九个执政官一天的薪金为4个奥波尔。五百人会议成员一天可得到薪金5个奥波尔。城邦也给那些驻扎在萨摩斯等地的公职人员支薪,作为其生活费用。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雅典城邦很富有B.公民有严格的等级差别
C.五百人会议是最高的权力机关D.雅典公民能够比较充分地行使政治权力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民族交融的特点
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加快统一进程,在统一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华夏族逐渐形成
秦汉秦汉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国家统一,社会安定,各民族在生产生活之中相互交往交流交融,进一步融合
魏晋南北朝由于民族迁徙和改革,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杂居,极大地促进了民族融合
隋唐政府实行开明开放的民族政策,对各民族一视同仁,各民族间的交融在稳定统一的环境下达到另一个高峰
宋元北方少数民族仿照中原王朝建立政权,并长期与两宋形成对峙局面;蒙古族入主中原王朝。这一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长期共居,民族融合规模空前
明清明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将中央对边疆各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逐渐确定下来,
对中华民族的最终形成与巩固起到重要作用
解读表格,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茶马古道作为我国最为古老的贸易商路,与丝绸之路有着密切关系,最早源于汉代,直到唐宋时期才正式形成。茶马古道以马帮为载体,是连接我国西南地区的纽带……自唐朝的茶文化诞生以后,饮茶之风也风靡全国,茶叶渐渐从内陆向边疆地区扩散,西南地区的吐蕃也在汉族饮茶习俗的影响下迅速爱上了茶叶,并以燎原之势在整个西南大地蔓延开来。为了加强对茶叶的管理控制,唐朝政府颁布了专门的茶马贸易制度,藏族人民以马匹交换茶叶的贸易开始形成,唐蕃古道也在这一时期开通……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发展到宋朝时成为了政府加强西南边境地区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了维护边境的安宁和平,宋朝和明清的统治者均以茶马贸易巩固边疆,通过开放边境互相贸易的形式,实现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羁縻”目的,利用经济文化的方式阻止了少数民族的武力侵扰。另外,汉人在与少数民族进行经济交流之时在无形中增进了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感情。

——摘编自聂甘霖、陈纪昌《茶马古道与茶马贸易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材料二   “茶”的两大发音系统在亚、非、欧三大洲分布示意图

备注:在汉语中“茶”有不同的发音,北方以及广东地区“茶”字的发音形成今天世界上的cha发音系统;厦门方言发音形成今天的tea发音系统。明清时期,葡萄牙主要从澳门进口茶叶;荷兰、英国主要从厦门进口茶叶。

材料三   中华茶文化广泛吸收了儒、释、道诸家精华,强调修身养性,是中国传统文化“内省修行”的一种体现……尽管中华茶文化具有平和淡然、含蓄内敛的自然属性,但是饮茶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使茶文化天然具有开放共享、促进交流的社会属性……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来,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世界展现了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以茶叙事”频频出现于中国主场外交的重大国际多边场合。习近平主席在多个重要外交场合以“茶”为引,在俄罗斯谈“万里茶道”、在比利时发表“茶酒论”、在巴西论“百年茶之友谊”等,将“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中国方案推广至全世界……茶与茶文化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是跨文化交际最好的媒介之一,世界各国人民因为茶而拥有了一种共同的语言。茶味绵长、意境幽远,正如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谐共生”的追求,海纳百川、大道致远。

——摘编自熊李力《中国茶文化与大国外交相融相通之道》

(1)根据材料一,概括茶马古道在我国古代重要的历史价值。结合所学,指出明代除茶马贸易外“实现对西南少数民族的‘羁縻’目的”的其他措施。
(2)“茶”两大发音系统的形成与茶叶贸易路线有密切关系。根据材料二,指出新航路开辟后分布区域增长更为迅速的“茶”发音系统。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茶文化在世界传播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从哲学和美学的角度解读中华茶文化“自然属性”的内涵。结合所学,指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在外交布局上的特点并列举“以茶叙事”的“中国主场外交的重大国际多边场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诗经·大雅》祭祀乐歌有谓:“文王在上,於昭於天。周虽旧邦,其命维新。……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文王孙子,本支百世。凡周之士,不显亦世。”对诗文所反映朝代的政治风格解读正确的是(     
A.神权与王权尚未结合B.“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C.以旧邦维护政治联系D.以血缘宗族关系为政治权力分配的依据
2023-01-14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通化市梅河口市第五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