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选择性必修1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6 道试题
1 . 周公提出“天畏柴忱(辅助诚信的人),民情大可见”,强调“敬从天命,怀保小民”“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表明周公的统治理念(     
A.蕴含居安思危的意识B.致使宗教精神得以张扬
C.具有原始的民本色彩D.重视政权统治的权威性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建隆四年(963年),宋太祖下诏规定各州:“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而后,北宋又颁布诏令:“诸州通判无得怙权徇私,须与长吏连署文移,方许行下。”这些规定意在(       
A.强化君主专制B.规范地方行政C.削减州府权力D.改革文官体制
3 . 汉高祖时期,“举民年五十以上,有修行,能帅众为善,置以为三老,乡一人。择乡三老一人为县三老,与县令、丞、尉以事相教”。这说明当时(     
A.重视社会教化B.凸显豪强的经济实力
C.强化中央集权D.确立儒学的主流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提出外交事务上向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倒”的政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政策更加强调国家利益,外交布局也不断调整;到21世纪初形成“大国是关键,周边是首要,发展中国家是基础,多边外交是重要舞台”的外交布局。中国外交的调整(     
A.推动了世界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B.意味着西方在全球治理中地位下降
C.折射出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D.消除了与世界各国间的分歧与矛盾
5 . 秦朝的县以下有乡、里两级行政机构。以乡治里,乡有三老,有秩、啬夫、游缴。三老执掌教化,啬夫负责法律诉讼及收缴赋税,游缴专门负责巡禁捕盗。据此可知,秦朝(       
A.重视基层社会治理B.郡县制度得以普及
C.地方行政机构臃肿D.宗族势力较为强大
2024-05-22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县级重点高中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6 . 伴随着匈奴西征,日耳曼人掀起了民族大迁徙的狂潮,摧毁了西罗马帝国。入主西欧后,日耳曼族,原来简单的氏族组织因形势的需要变成国家组织。这说明日耳曼人的迁徙(     
A.促进了西欧的封建化B.摧毁了古罗马帝国的文化
C.增强了区域文化认同D.推动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2024-05-21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朝阳市建平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7 . 阅读材料, 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二铜表法》是“一切公法和私法的渊源”。

——古罗马 李维

它限制了贵族的司法专横,“有了成文法典他们就可以不再依靠贵族的记忆力”。

——古罗马 西塞罗

罗马法是“简单的商品生产即资本主义前的商品生产的最完善的法”。也是“纯粹私有制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的生活条件和冲突的十分经典性的法律表现。”

——恩格斯

材料二:《法兰西民法典》共有2281条,分为3篇、35章。它明确规定了成年法国人都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体现了在法律上公民平等的原则。法典严格规定了私有财产权的合法性,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受侵犯。此外,还确定了契约自由和契约的法律效力。这是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对后来许多国家民法典的制定都产生了影响。法典的资产阶级性质表明,波拿巴政权是大革命的延续。

——刘宗绪主编《世界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十二铜表法》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法兰西民法典》主要内容及其意义。
8 . 有学者认为,拜占庭帝国7—8世纪的转型,源于固守古罗马帝国传统导致多个领域出现困境。《罗马民法大全》的颁布在很大程度上是“最后一位罗马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恢复罗马帝国战略计划的一部分,是彰显罗马帝国和皇帝威权的宣言。据此可知,《罗马民法大全》(     )
A.体现转型过程中统治者的应对策略B.对欧洲的法学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C.彰显基督教文化对拜占庭帝国影响D.旨在对原有罗马法体系继承与完善
2024-05-21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渤海是公元698年至926年由靺羯族为主体在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主、并包括朝鲜半岛东北部和俄罗斯滨海边区在内的广大区域里建立的民族地方政权。根据文献记载与考古发现.渤海政权在其存在的229年当中,都城四迁四治。上京城两次为都,时间最长、规模最大,布局和建筑也最为完备,在都城和建筑方而集中代表了“海东盛国”的文化面貌。

渤海都城的修建和完备,集中体现了渤海对中原先进制度、文化的吸收融化。而在此吸收融化过程中,渤海三代王文王大钦茂率先起了很关键的作用,大钦茂自737 年—793年在位50 多年,正好是渤海都城发展的重要时期。 文献记载,大饮茂继位开始,使多次向唐王朝派遣使臣、全面学习和推行中原的制度和文化,因此,都城的建设必然是首当其冲、之后,又经过历代王的增修、改建、终于使渤海上京的各个建制与设施完备化、制度化,成为当时我闫东北地区又一座繁荣昌盛的小长安城,生动体现了渤海与中原“疆里虽重海,车书本一家”的内在密切联系。

——摘编自魏存成《渤海都城的布局发展及其与隋唐长安城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渤海上京城城市建设与布局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渤海上京城城市建设与布局的影响。
2024-05-2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重点高中联合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10 . 西周统治者不再宣扬自己是天神“帝”在人间的代表,而是用“天”代替“帝”来表示主宰命运的神灵,并提出“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等主张。材料中的变化表明该时期(     
A.政治统治的神权色彩B.传统天命观逐步走向衰落
C.敬德保民的统治思想D.君权神授的雏形已经出现
2024-05-16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