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00 道试题
1 . 国礼国礼主要是指国与国在交往中相互馈赠的礼品。

材料一   在中国古代,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国礼”馈赠是以贡与赐的名义进行的。北宋时期,真腊国遣使来贡,“赐以朝服”。明初,安南国王陈日煃遣使朝贡,明太祖“封日煃为安南国王,赐以驼纽涂金银印”,对安南国王及大臣赏赐大量“文绮、纱罗”。明朝的回赐吸引安南等国频频进贡,明廷被迫作出三年一贡的规定,但安南等国仍不断突破这一定例。

——摘编自刘祥学《从贡赐物品看安南与明朝关系的衍化》等

材料二

国礼说明
蔬菜水果1949年毛泽东访苏,送给斯大林的礼物包括上万公斤的白菜、萝卜、梨等
《楚辞集注》1972年毛泽东将该书赠予来华进行建交谈判的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自行车1989年中国将两辆天津生产的自行车赠予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夫妇,一时间中国自行车在美国热卖
中华数字书苑2009年起中国将此电子书库赠送于英、德等国领导人。该书库收录了当代中国的电子书、对外经贸数据库等,被全球4000多家学校、图书馆、企业等应用
中哈友好尊2022年中国赠送给哈萨克斯坦总统的内画尊,它采用传统景泰蓝工艺,内画包括古丝绸之路、中哈油气管道项目、中欧班列等
国产手机2023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期间,中国向与会各国首脑赠送国产手机。它采用折叠机身,内置先进的芯片和摄像头

(1)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对周边国家回赐礼物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任选3个视角,说明国礼体现的内涵。
2024-05-10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东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继日内瓦会议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再次走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在万隆会议期间,以周恩来总理为首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把坚持原则和灵活的外交结合起来,求同存异,积极化解矛盾,为会议的成功作出了突出的贡献。周恩来总理除了参加正式会议外,还广泛地会见各国代表团团长,与他们交朋友,向他们阐明中国政府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增进和加深了中国和亚非国家的相互了解,赢得了广泛的尊重。亚非许多国家认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他们中的一员,他们可以得到中国的支持和合作。万隆会议后,团结反帝成为汹涌澎湃的世界潮流,动员和鼓舞了亚非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到1960年,亚非地区又有28个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获得独立。

——摘编自顾宁等《新中国与世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的外交努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万隆会议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一大批亚非拉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中国倡导的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得这些国家的认同,它们希望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由于拥有遭受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共同经历以及巩固主权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愿望,中国对亚非拉国家怀有较强的认同感,并采取积极姿态,争取建立和发展与新独立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在上述背景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第二次建交高潮。1955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23个,到60年代中期,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加了一倍多。在十年时间内,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除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

——摘编自石善涛著《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1949—2019)》

材料二

197011中意发表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1970123《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埃塞俄比亚建交》的社论
1971212《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尼日利亚建交》的社论
1971331《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科威特建交》的社论
197187《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土耳其共和国建交》的社论
1972217《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墨西哥建交》的社论
1972228中美在上海发表《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2313中国和英国两国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
1972417《人民日报》发表《中国与毛里求斯友好关系的新发展》的社论
1972929中日发表《中日联合声明》,宣布中日结束战争状态,实现邦交正常化
19721011中国与联邦德国发表建交公报
19721016《人民日报》发表《祝贺我国与马尔代夫建交》的社论

——据黄庆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迎来建交高潮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所述两次建交高潮的主要区别,并分析两次建交高潮的共同影响。
2024-05-07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江淮十校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历史试题
4 .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提倡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阅读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际上面临着孤立、军事包围和经济禁运。在当时条件下想要全方位开放是不可能的。为了突破封锁,新中国采取了务实的开放态度:只要承认新中国,就可以在平等互惠的基础上进行通商贸易。当时主要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开放。50年代初,中国从苏联引进建设了156个重大项目,同时聘请苏联、东欧专家来华,派出留学生学习。同时,外交上的历史遗留问题困扰着新生政权: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控制权、一系列的卖国条约……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岚清《突围——国门初开的岁月》

材料二   19546月,周恩来抵达印度访问,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发表了书面谈话,具体地阐明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本思想,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无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和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在印度期间的多次谈话中,周恩来都提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主张将这些原则贯彻到国际关系中去。

——摘引自吴玉才《1949—1956年间的中国》

材料三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的外交政策朝着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向进行重大调整。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党中央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中国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为世界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要发挥大国的“引领和塑造”作用,则要求中国的外交不但是“中国本位”,还要是“世界本位”。只有如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才能与和谐世界的理念形成真正有意义的价值关联。

——崔立如《国际格局转变与中国外交转型》

2023310日,沙特和伊朗北京对话闭幕式完美落幕,意义重大。沙伊北京对话取得重要成果,宣布恢复两国外交关系。这是对话的胜利、和平的胜利,为当前动荡不安的世界提供了重大利好消息,传递了明确信号。

——《第一财经》评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对外开放的举措。结合所学,指出为解决外交上的历史遗留问题,新中国首先收回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哪些特权。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梳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发展历程,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终确定的内容(列举三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努力构建怎样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改革开放至今,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我国如何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从解决国际争端形式的角度,指出沙伊北京对话的意义。
2024-05-05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ZDB)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紧密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从形式上确立了欧洲大陆各国的边界,承认国际之间大小国平等、信教自由原则,揭开了欧洲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可是,源于布丹(Jean Bodin)的主权学说本是为了反对分裂、对抗贵族以及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但自《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之后,不仅欧洲大陆尤其是德国依然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而且《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所强调的“大小国平等”原则在“丛林法则”之下不过是一种空想。

——摘自胡建《新型国际关系对传统国际关系的历史性超越》

材料二   同样是在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相继爆发,列宁与德国签订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合约,宣布退出大战。1918年德国发生一月革命,社会民主党组成临时政府,德意志共和国成立。在观察和分析战争的动因和结果的过程中,中国知识人逐渐地将重心从战争转向了革命,由此引发了新的思考和分歧。战争的结束与苏联的成立,为中国正在进行的文化运动和政治变革提供了新的契机。在一个短暂的时段内,一系列重大事件相继发生,它们看似截然不同,却相互关联。

——摘编自汪晖《文化与政治的变奏》

材料三   今天,全球治理的问题更加迫切。人类面临着更多的自然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些问题都是涉及世界各国的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比如,我们要面对在一些国家盛行的狭隘民族主义,面对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冲突,面对事涉不同国家的核心利益的冲突,这些问题都不是依靠某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的。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更多国家来参与,来共同面对这些世界性的难题。……十八大以来,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探索逐步开始。

——摘编自王建朗《大变局中的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写出《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缘于战争的名称,简析该和约的历史作用。
(2)结合所学,写出一战后成立第一个由主权国家组成的世界性国际组织(名称)。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概括一战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产生的影响,并列举20世纪20年代上半期“中国正在进行的文化运动和政治变革”的重要表现。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性问题“都不是依靠某一个国家能够单独解决”的缘由。结合所学,从中国为深化周边国家关系而采取的外交方针的角度,佐证“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近代以来国家治理与全球治理之间的利害关系。
2024-05-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南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苏两国处于蜜月期,双边经贸往来频繁。1953-1959年中苏贸易额年均增幅达22.5%,1959年双边贸易额达到近21 亿美元,中苏贸易占中 国对外贸易的比重高达50%以上。但从1961年起,双边经贸合作陷入低谷,双边贸易额由1961年的8.28亿美元降至1970年的0.47亿美元。进入20世纪70年代,两国经贸合作得以缓慢恢复,1980年双边贸易额达4.92亿美元,较1970年增长了10倍以上,199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43.79亿美元,较1980年增长了近10倍。

——摘编自刘华芹《开启中俄经贸合作新时代——中俄(苏)经贸合作七十年回顾与展望》

材料二 从1992年至今的30多年来,中俄经贸合作快速发展,双方合作领域也不断拓展。进入21世纪,中俄贸易额保持了快速增长态势。同时,中俄两国政治互信不断巩固。2001年,中俄签署《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成为两国关系史上新的里程碑,推动双边关系迈上新台阶。2011年,两国关系升级为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2014年,双方宣布两国关系进入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新阶段。2018年中俄经贸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并于2019年确立“新时代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此后双方经贸交流不仅在规模上有所突破,而且在质量上有所改进,主要表现在中国出口到俄罗斯的产品中科技产品占比上升,而纺织品、鞋类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占比逐步下降;但俄罗斯对中国出口仍以资源型产品为主。

——摘编自陆南泉《对新形势下中俄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思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50—90年代中国与苏联经贸关系的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俄建立新时代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历史条件。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苏(俄)关系发展的启示。
2024-05-04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山西省临汾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训练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7 . 法国是西方国家中的传统大国,对近现代人类历史进程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都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虽然各地的既得利益集团坐立不安,反对这些变革,但变革也在许多地方得到普遍的支持。……但事实仍然是,它乃一种外来统治,在有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强加的。拿破仑的非法国臣民终于渐渐对征购、赋税、征兵、战争和关于战争的谣言感到厌烦。……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对其导师。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

材料二   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其著名的法典”及以该法典为基础构建的法律体系,简析“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的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法建交的影响,并谈谈中法建交对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启示。
2024-05-0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绍兴市诸暨中学暨阳分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新中国外交】
时代报道内容摘编
第一阶段
19491971年)
新中国建立初期,我国与部分建交国家进行动物交流。1957年开始,作为国礼,大熊猫被先后赠予苏联、朝鲜。1958年,美国民间机构委托奥地利商人用一批非洲动物与中国交换大熊猫,美国政府拒绝大熊猫入境,称之为“Communistpanda”(共产主义熊猫)。
第二阶段
19721980年)
1972年以后,我国政府先后向美国、日本、法国、英国、墨西哥、西班牙和联邦德国赠送大熊猫。大熊猫展示出了惊人的魅力,成为最受欢迎的形象。西方主流媒体出现“Pandadiplomacy”(熊猫外交)一词,并多以rare(珍稀)cuddly(可爱)goodwill(好运)形容熊猫,称其为中国人民的友好大使。
第三阶段
1992年至今)
1992年以来,大熊猫逐渐成为更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形象。媒体及文化产品中大量出现熊猫形象:我国影片中大熊猫的形象更突出勇敢、坚强、无私无畏等民族精神;好莱坞《功夫熊猫》系列则承载个人奋斗、个人英雄主义等“美国梦”典型元素:“iPanda熊猫频道”直播平台在全世界拥有大量粉丝。大熊猫更成为了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2018年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吉祥物原型。

——整理自赵丽君、郑保卫《国家形象视角的“熊猫外交”研究》等

(1)据材料,第一阶段至第二阶段“熊猫外交”反映了中美关系有何变化?并结合所学从多方面分析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
(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熊猫外交”的意义。
2024-05-01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年份主要人物或机构主要内容
1912南京临时政府发布《告各友邦书》,承认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各国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
1924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宣称对外要消灭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
1932-193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先后与日本签订《淞沪停战协定》和《何梅协定》,后者规定:①罢免日本指定的中国军政人员;②取消或解散日本指定的国民党政府的党政机构;③撤退驻河北的国民党中央军和东北军;④禁止抗日活动等
194311重庆国民政府分别与英美签订协议,宣布英美等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取得的治外法权等一些特权被废除
1946南京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从中取得了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文化各方面的特权

——根据赵佳楹《中国近代外交史》编制

材料二   1971年,第26届联大通过决议恢复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此后,我国在联合国各专门机构的合法席位陆续恢复。迄今为止,我国共参加了130多个政府间国际组织,缔结了300多项多边条约,累计派出参加联合国维和官兵和警察14500多人次。我国在国际事务特别是解决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国积极参与反恐、防扩散和应对气候变化、金融危机、能源安全等领域的国际多边合作,展示了负责任大国的形象,维护了我国利益。

——摘编自王巧荣《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史(1949-2019)》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孙中山时期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外交政策的不同。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对外交往的新发展。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路易十一统治时期(14611483年),一些封建贵族结成“公益同盟”,反抗国王。路易十一用战争与外交手段摧毁了贵族同盟,收回了不少贵族领地。1491年,查理八世又通过联姻合并了布列塔尼。至此,法国领土基本统一、近代法国版图轮廓初步确立。与此同时,封建地主制逐渐取代了封建领主制,各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增强,经济关系上的差异性渐渐缩小。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也已经觉醒,民族文化发展。路易十一时,不仅军权、财权在握,而且疏远大贵族,从社会下层选拔贤能之士为官,设立行省高等法院,强化了统治体系。在他的统治之下,三级会议仍然召开,但一切都仰承他的意志。

——摘编自沈炼之主编《法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法语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节录)

时间重要事件
1330巴黎的法兰西岛方言被腓力六世指定为国王语言,王权所在地巴黎的地区方言演变成具有高于其他方言地位的共同日常交际用语。
1539弗朗索瓦一世颁布正式法令,要求王国内所有判决、任命、契约乃至遗嘱都只能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
1549文学团体“七星诗社”发表了《保卫与发扬法兰西语言》一文,提出要使法语从其他民族语言中脱颖而出,变得像拉丁语一样高贵。
1714《拉斯塔特条约》签订以后,法语成为了最重要的国际性外交语言,流行于欧洲所有的宫廷和使馆。此后,欧洲的一切国际条约都以法语书写。
1791以杜梅尔格为首的革命者成立了“法语爱好者协会”。他们认为,语言是建构民族过程中凝聚个体与共同体的重要桥梁。
1919英国和美国强烈要求《凡尔赛和约》不能只用法语,必须用英、法两种语言签署。迫于形势,法国最终同意。这是欧洲第一次用英语签订国际条约。
20世纪60年代以来20世纪60年代,法国总统戴高乐提出建立“法语(国家)共同体”的设想。法国政府成立“保卫和推广法语高级委员会”、设立“国际法语日”等,传播和推广法语和法国文化,扩大法语世界影响力。

——据汤晓燕《16至19世纪法语作为民族语言地位的变化》等整编

材料三   法国是欧洲建设的领头羊,在当时冷战正酣的形势下发挥着特有的影响和作用。中国改革开放吸引外资和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在亚洲始于日本,在欧洲始于法国,而法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则是日本远不能企及的。中法关系的发展在欧洲则起到了引领和示范作用,西欧国家相继出台对华政策。德国积极发展对华关系,最初完全是受到法国的启发。当时中美尚未建交,以法国为首的欧洲国家对华关系,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其特殊意义和作用不言自明。

——摘编自孙海潮《中法关系与中国改革开放进程》

(1)根据材料一、归纳15世纪后半期法国社会从“二元政治格局”走向“一元政治格局”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对14-20世纪法语的演变历程划分阶段,并分析法语在法国近代历史进程中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分析中法建交的影响,并谈谈中法建交对发展新型大国关系的启示。
2024-05-0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