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法国中等教育机构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学校,属于精英教育机构。1802年拿破仑建立国立中学,国立中学注册费用高达1000法郎,相当于一个技工一年的收入,招收对象有一定的智力和文化背景的要求。国立学校由政府直接管制,政府不但给就读的成绩优异的学生提供奖学金,还承诺给学生美好的职业。进入20世纪,法国教育取得许多突破:1930年实施中等教育免费化;1936年,法国将义务教育的年限由1882年的13岁延至14岁,1959年则改为16岁。1975年哈比教育改革以后,统一中学建立,所有的青少年都能接受统一的普通中等教育。与此同时,统一中学普及化后,学校面临管理同一班级学生不同教育背景、学习近平的问题,不同地域中学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

——摘编自下翠《法国高校招生考试制度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近代法国中等教育变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法国中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48年,东北行政委员会吸取苏联的经验,颁布了《东北公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险条例》,该条例对企业职工的医疗、养老、生育保险方面都做了细致的安排,有统一的待遇标准并进行统一管理。这是我国第一次在较大范围内实行的社会保险制度,为1951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全国统一的保险条例颁布之前,东北共有79.6万名职工参加了该保险。1982年,东北部分城市开始试行合同制工人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86年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借鉴了东北地区的改革成果,决定实行劳动合同制,合同工的养老保险实行社会化统筹,费用由国家、企业、个人共同承担,同时探索替代公费医疗的改革办法,这是我国社会保障领域的重大变化。

——摘编自邵汉明等《东北地区社会保障建设》


(1)根据材料,概括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北地区企业社会保障建设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传统户籍制度源远流长,发展于春秋,定型于秦汉,以后各朝各代历经变化。传统户籍制度是与中国王朝体制相联系的一项基本制度。这种以家庭为本位的人口管理方式,体现了维护社会治安、教化乡里、规定身份等级、稳定宗族组织、限制人口自由迁徙等诸项社会整合功能。科举考试也往往与户籍联系在一起,考生必须要有籍贯,这是参加科举考试的首要条件。在唐代初期,士人是由户籍所在地举送。宋朝时期,政府有明确的规定,士子只能在本籍应试。此后,科举制与户籍制度的结合渐趋加强,清朝更是按省划分科举名额,并为官籍、商籍等设立科举名额,创立宗室科举制度。为了贯彻分省取士制度,清政府还要求严查考生的户籍。

——摘编自李文芝《明清科举冒籍研究》等

材料二进入20世纪以来,户籍制度及其功能发生重大变化。清政府在参考日本和欧美等国户籍法规的基础上,于1911年初制定了第一部现代法律意义的《户籍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用世界通行的户口登记与管理方式来规范的户籍法律,其将“人籍”(记载出生、成婚、死亡等有关人之身份的事项)与“户籍”(记载入籍、除籍等户口变动的事项)分立。1912年《临时约法》明确规定“人民有居住迁徙之自由”,此条文为民国时期历次宪法所承袭。1915-1927年北洋政府相继颁布了《县治户口编查规则》《警察厅户口调查规则》等户籍管理法规。

清末民初制定的户籍法律,将表现欧美个人主义的个人身份证书和体现中国家族主义的传统户籍相结合,使户籍有了传递人口信息、个人私权保障的功能,不再单纯是国家管制工具;还规定民众对户籍吏处置不当行为有诉讼抗告权利,民众不再只是义务载体。新的户籍法律摆脱了过去的人身束缚,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大批农民来到城市,成为第一批城市化的新市民。

——摘编自王海光《中国户籍制度现代化演进路径的历史考察》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早期户籍制度的新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17-11-28更新 | 276次组卷 | 22卷引用:辽宁省沈阳铁路实验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4 . 材料一

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并……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

﹣﹣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

材料二

满廷已覆,民国成功,凡我同胞,允宜涤旧染之污,作新国之民。兹查通都大邑剪辫者已多,至偏乡僻壤,留辫者尚复不少……凡未去辫者,于令到之日限二十日,一律剪除净尽,有不遵者以违法论。该地方官毋稍容隐,致干国纪。又查各地人民有已去辫尚剃其四周者,殊属不合,仰该部一并谕禁,以除虏俗,而壮观瞻。

﹣﹣摘自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剪辫法令”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康有为“请断发易服”与中华民国政府“剪辫法令”的目的差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说明近代中国习俗变迁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建国初期有些开国元勋对外来移民疑虑重重,也制定过针对外来移民的严峻法律,但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美国政府一直鼓励接纳外来移民,奉行来者不拒的政策。这一时期,有1000多万人移居美国,其中绝大部分来自欧洲,……这些外来移民对美国早期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不仅增加了美国的人口,提供了庞大的劳动力市场,而且带来了一些美国工业化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并以各自族裔群体的传统和文化融入美国文化主流,使它逐渐丰富多彩。美国最初由各州和地方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处理移民事务。但随着外来移民的增多和社会对移民事务的日益关注,联邦政府开始承担管理移民的工作,宣布只有国会才有权处理移民问题。1875年,国会对外来移民实行第一次控制,宣布禁止妓女和罪犯入境,以后又通过一个联邦管理外来移民的法案,……同时西海岸各地的排华问题逐渐被提上了联邦政府的议事日程。在加州议员和排华势力的鼓动下,国会于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规定禁止华工入境十年,并禁止华侨入籍。

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就开始了美国移民政策有限松动的阶段。这首先表现在1943年美国废除了长达半个世纪之久的排华法,重新允许中国人可以合法移民美国并成为美国公民。在社会舆论的迫切要求和广泛推动下,国会于1965年以压倒多数通过一个新移民法——“移民和国籍法”。根据这个移民法,美国取消了移民限额法中的民族来源制,改为按国籍(不按民族和种族)定了份额。

——摘自丁则民《美国建国以来移民政策的发展变化》

(1)根据材料,概括建国以来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评价建国以来美国移民政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