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改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文帝登基后第一件事就是优待重用老臣,封陈平和周勃分别为左右丞相,大力安抚刘氏宗室、诸侯,使他们承认文帝的统治,把自己亲信安插在中央要害部门,这样就协调了三部分人的关系,从而为“文景之治”的形成奠定了政治基础。文帝非常重视法律制度建设,废除了汉律中沿袭秦律而来的如肉刑、株连刑等“不正之法”。此外,文帝继续“与民休息”,田租从“十五税一”减到“三十税一”,再到“除田之租税”,徭役也减为“三年而一事”。汉文帝还下令“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很快就出现了“富商大贾周游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隆盛局面。针对南越、匈奴等边境少数民族问题,汉文帝与南越谋求和平,使其在不改变其原有生产生活方式的前提下设置属国,接受汉朝统治;而对匈奴则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一方面积极和亲,另一方面加强防守,令匈奴无隙可乘。

——摘编自艾声《汉文帝与“文景之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改革的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文帝改革的作用。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5年,随着我国国内经济形势继续好转,新一轮工资改革也应运出台。这次改行工资制待遇后,工作人员住用公家房屋和使用公家家具、水电,一律缴租、纳费。这次工资改革,建立了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几大类分配制度,其中党政机关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企业工人分为8个(个别工种为7个)技术等级。专业人员,如工程技术人员、教师、医务工作者、文艺工作者也都相应有了自己的等级系列。与此同时,依据各地自然条件、物价和生活费用水平、交通及工资状况,并适当照顾重点发展地区和生活条件艰苦的地区,将全国分为11类工资区。工资区类别越高,工资标准越高。定级标准采用依据职务,参考德、才和资历进行评定。这次评级,担任重要职务的党外人士受到一视同仁的待遇,甚至被高评。广大党外人士对共产党的胸怀普遍赞赏,并欣然领受。

——摘编自黄新原《五十年代的工资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5年工资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55年工资改革的特点。
2021-04-19更新 | 57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华安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安史之乱后,国势日衰,社会矛盾尖锐。唐武宗针对唐后期复杂的形势,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整顿改革。唐武宗信任和重用李德裕为相,整顿吏治,裁汰冗员。武宗虽为宦官所拥立,但后来采取措施收归宦官仇士良所掌握的禁军权,并下诏禁止宦官插手干预外廷政事。武宗怀柔河朔三镇,平定了河东地区泽潞镇节度使刘稹的叛乱。842年,武宗下令凡违反佛教戒律的僧侣必须还俗,并没收其财产。很多寺院被拆毁,大量的僧侣被强迫还俗。844年武宗降旨“不许供养佛牙”。因武宗年号“会昌”,这一时期唐朝一度出现中兴局面,史称“会昌中兴”。

——摘编自王洪明《唐武宗与会昌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武宗改革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武宗改革。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5年11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出《财政部改革币制令》,宣布:“ 一,以中央、中国、交通三银行所发行之钞票定为法币。所有完粮纳税公私款项之收付,概以法币为限,不得行使现金。违者全数没收,以防白银之偷漏。如有故存隐匿、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处治。二、除三大银行外,曾经财政部核准发行之银行钞票,现在流通者,将其照常行使,其发行数额,即以截至十一月三日止的流通总额为限,不得增发,由财政部酌定限期,逐渐以中央钞票换回。通过法币改革,国民政府将全国存银1/3以上统统收归国库,不仅有力地保证了法币的发行,而且也极大地促成了汇价的稳定。这是因为三大银行有了无限制买卖外汇的基金,可以很容易地稳定汇价,建立法币的国际信誉。

——摘编自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南京国民政府法币改革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初几代统治者“动静必思隋氏,以为殷鉴”,十分重视制度与法律的创制。朝廷召集大批名臣、学者总结前代法律经验和教训,结合唐朝实际,进行了几次规模宏大的立法活动,建立了形式多样、内容完整的庞大的法律体系,《唐律疏议》被视为中国法制史上的经典之作。唐太宗总结汉代以来的统治经验,强调德礼为本,刑罚为用。“失礼之禁,著在刑书”。唐太宗说“国家法令,惟须简约,不可一罪作数种条”,避免执法者因缘舞弊;还特别强调保持法律的稳定。唐太宗严申“人有所犯,一一于法”,《唐律疏议》专门有“诸断罪皆须引律令格式正文”一条,强调依法断罪量刑。唐朝在中央和地方都设置了监察机构,监督法律的贯彻执行。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制史》


(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的立法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立法的积极作用。
2021·江西·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管仲对齐桓公提出“九惠之教”,其中一项要求是对遭遇灾荒之年的农民进行“赈困”《秦律》中规定“盗徙封”者(私自移动田界的人),要被施以“赎耐”(耐:剃去鬓发的刑罚)。这从本质上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     
A.国家与小农具有共生关系B.国家实现对土地的直接控制
C.各国倡导仁政和法治兼顾D.农民对国家权力缺乏依赖性
2021-04-06更新 | 380次组卷 | 10卷引用:选择题专练第24题先秦时期-备战高考历史按题号专项限时强化训练(全国卷·新教材)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材料19815月,在面临技能型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国家劳动总局出台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学徒培训工作的意见》,在一些地区开始试行变招工为招生的改革试点,推动学徒制度的改革。19893月劳动部下发的《关于印发<学徒培训制度改革座谈会纪要>的通知》中提出了学徒制改革的方向:“应该逐步实行学校(培训中心)和企业相结合培训学徒工的方法,既可利用企业生产现场,加强学徒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又可利用学校(培训中心)课堂教学,加强学徒的专业技术理论知识学习”,这标志着我国以企业为主体的学徒教育制度的终结。同时,国家开展教育体制改革,实行职业教育分流,中等职业教育得到大力发展,职业学校的招生比例与普通高等中学的招生已接近11,以企业为主的学徒制被以学校为主体的职业教育代替,学徒制由企业为主,转向以学校为主的人才培养模式。

——摘编自郑荣奕《我国学徒制的历史演变与改革方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期我国学徒制度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时期我国学徒制度改革的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44年清军入关后,接手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社会:人口土地急剧衰减,大小起义暴动此起彼伏。清朝统治者继承了明朝后期实施的“一条鞭法”,简化赋税总类,并且“丈地计赋,丁随田定”,以期通过赋役合一的方法来消除前弊。康熙五十年(1712年)清政府宣布,以康熙五十年全国的丁银额为准,以后新增人丁不再加赋,称“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把全国征收丁税总额固定下来。雍正元年(1723年)清政府下令将康熙末年已在四川、广东等试行的“摊丁入亩”办法推广全国,把康熙五十年固定的丁税平均地摊入田亩之中。到雍正末年,国家库存银两由康熙末年的800万两增加到6000多万两。全国人口更是由顺治十八年(1661年)的1913万人猛增到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的301多亿人。中国封建社会由此出现了最后一次盛世——“康乾盛世”。

——摘编自王晶《漫谈清朝摊丁入亩制度》等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摊丁入亩政策实施的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朝摊丁入亩政策实施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该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神宗上台后,以王安石为代表的改革派掀起了“熙宁兴学”改革运动,促进了北宋的教育改革。仁宗嘉祐三年(1058年),王安石就在《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中提出“救、养、取、任”四项纲领,为“熙宁兴学”奠定基础。神宗年间,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在皇命亲自干预下,用“三舍法”取士取代科举取士,学行卓优者可直接做官,还颁布了新的官方考试、讲经标准照宁六年(1073年),王安石设立经议局,并亲自主持撰修三经义,即《诗》《书》《周》礼。熙宁六年(1073年),在太医院的基上,又设置专门的医学;分为方脉科、针灸科、肠科等项目培养专门人才。“康宁兴学”期间,中央政府还在地方设置学官负责地方各级教育,规定地方官不得干涉,普设学田,扩充地方学校经费来源,促进州县学的长远发展。

——摘编自师克谦《从“王安石变法”探予北宋教育改革的轨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熙宁兴学”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節析“熙宁兴学”对北宋教育发展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70年代末,党中央开始推行干部选拔制度改革,明确了挑选和任免干部必须采取“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再交由党委集体讨论决定”的办法。1982年党的十二大将干部“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写进了党章。在培训方式上,除建立正规化的党校教育体系外,党中央还注重干部在实践岗位上的锻炼和培养。同时,领导干部终身制也逐步废除,由任期制和集体交接班制取代。1987年十三大在干部人事制度上提出了建立公务员制度的构想,掀起了干部制度改革的高潮。随着改革的推进,一大批中青年干部走上各级行政领导岗位,其中党外干部、少数民族干部及妇女干部的比例大大增加,他们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摘编自易振龙《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研究》


(1)依据材料,概括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改革开放初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意义。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