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史学热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19 道试题
1 .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各种类型的历史资料数据库相继建立。有学者认为,“大数据使历史资料利用产生革命性变革”,历史研究进入“e-考据”时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大数据的应用改变了史料运用的原则
②数字化史料丰富了史学家的研究手段
③历史资料数字化提高了史料利用效率
④“e-考据”指历史学与考古学的结合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2 . 马思哈(清军火器营将领,亲自参加了乌兰布通之战)《出师塞北纪程》记载:我师乘胜进击,无不以一当十。贼惊溃不支,遂破贼垒,大败之,噶尔丹乘夜遁去,我师乃还营。据《日本唐船风说书:二十四番宁波船》(当时日本对中国船员口述中国事迹的笔录)记载:清军大量伤亡,连大将、大元帅也中弹而死,故大清一方不得不率残军撤退。关于“乌兰布通之战的战局”下列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A.马思哈的记述是历史亲历者,无需以其他文献加以验证,说法更具真实性
B.唐船风说是时人传闻,虽是事出有因,但所作记述不具有历史研究的参考价值
C.无论是马思哈的记述,还是唐船风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D.马思哈的记述是官方说法,唐船风说是民间传闻,两条材料互相矛盾都不足为信
2023-06-30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以下要求。

材料一   西欧最初的民族主义以反对分裂、鼓吹统一,反对教权、尊奉王权为主要内容,提出建立民族国家的要求,可以称之为“民族国家主义”。民族国家主义首先是以理论的形式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大运动中出现的。卢梭以民主及共和理论为基础的民族主义思想富有建设性,在法国大革命时期激发出全体法国人高昂的爱国热情,显示出巨大的革命意义,可以称之为“民主民族主义”。19世纪上半期,民族主义从意识形态领域进入了社会生活和社会政治领域,争取民主和民族平等逐渐成为时代潮流。欧洲几乎所有处于政治分裂状态或异族压迫下的民族都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

——摘编自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帝国主义的掠夺和日益深重的民族压迫,尤其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使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不仅加强了中国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融合,也激起了中华民族誓死抗击外族入侵,争取民族独立的决心和信心,促成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解放运动。……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民族国家在中国一步步地建立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使国家成为了人民的国家,国家获得了全民族的认同。这样的国家,已经是标准的民族国家了。

——摘编自周平《论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欧洲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推动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发展的因素。
4 . 服饰作为文化的外在表现,可以反映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幂篱。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永徽之后,皆用帏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帏帽大行。中宗后(女子)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开元末,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衣胡服。

——摘编自《旧唐书·舆服志》

材料二   图是唐代张萱所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景。

材料三   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升平,而玄宗以声色犬马为羁縻诸王之策,重以蕃将大盛,异族人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

——摘编自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阐述三则材料对研究唐代服饰的价值。
(2)依据三则材料,概括唐代服饰发展呈现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时代风貌。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唐代服饰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
2023-06-28更新 | 85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苏省淮安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古代史分期问题。

关于中国古代史的分期问题,史学界有不同看法。史学家施展在《枢纽:3000年代的中国》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期:“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社会结构在古代曾经有过三次大的结构性变迁。分别是:一、封建社会,在周代获得完善,终结于秦政。终结此一均衡的技术进步,在于铁制农具与牛耕的使用,以及竹简的应用,伴随着这个时代的自我瓦解,精神进入到自我反思阶段,东亚轴心文明在中原大地上展开,思想自由地奔流……二、豪族社会,从汉武帝的时候开始出现,终结于唐末……三、古代平民社会,从北宋开始,终结于第二次鸦片战争。”

(1)材料里的“封建社会”,主要指西周时期____制度和____制度相互补充,所建构起的社会秩序。
(2)“伴随着这个时代的自我瓦解”,君主权力加强,同时建立起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有(     )(双选)
A.封君封臣制B.郡县制C.等级君主制D.官僚制
(3)宋代社会与之前的社会相比,确实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结合所学,你认为有哪些重大变化?
(4)作者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标准是什么?对我们认识历史有何帮助?
(5)结合材料及所学,你如何认识历史研究中的分期?
2023-06-27更新 | 76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杨浦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关于中共一大召开的具体时间,毛泽东只记得是“放暑假,天很热”,董必武则认定是7月,但并不清楚具体时间。学者邵维正根据当事人的回忆录,查阅共产国际的俄文档案及当时的报刊杂志,考证出大会开幕于1921年7月23日。由此可见(       
A.个人回忆的史料价值不高B.综合多种史料即可得出合理结论
C.探寻历史真相需多元互证D.最新的研究成果更接近历史真相
7 . 2022年1月12日,四川遂宁桃花河遗址发现了手斧、手镐、重型刮削器以及南方旷野遗址中罕见的动物化石等遗物,初步估计在距今20万年至5万年之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高星表示,桃花河遗址是一处原地埋藏的旧石器遗址。在考古工作中,原地埋藏的遗址难能可贵,“它保留了原生的信息,遗址地层也非常清楚、埋藏状况完好。这种保存完好的方式,把地质条件和地貌特点、古人类生存环境以及人类行为等文化信息融为一体。”下列项中,说法合理的是(     
A.考古发掘是研究历史真相的唯一途径
B.旧石器时代历史已通过考古成为了信史
C.对远古历史的研究还需有更多的史料支撑
D.该考古发现主导旧石器时代的历史研究方向
8 . 改革开放。

某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主题为“改革开放”的课题研究。教师通过资料检索,出示材料一。

材料一   



   

(1)上述六张图片分别从哪一领域彰显了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教师提供经调查访问后收集到的口述回忆,出示材料二

材料二   农民干活的积极性高了,也能充分发挥个人所长,富余劳动力有做工的,有养殖的,有做买卖的、搞运输的,收入都大大增加……1975年、1976年全部靠集体,我们人均年收入还不到100元,到1981年,人均年收入超过了500元,增加好几倍……到这个时候,不单单是我们改变了,整个广东乃至全国都在变了。

——原中山县板芙公社里溪大队党支部书记林德成


(2)这则口述回忆可与材料一中哪张图片反映的信息相互佐证?简述理由。
(3)以下是小钱同学以“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为主题,收集的相关史事与理论,请你按照推进的历程排序(填写字母)
A.推广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E.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F.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4)若要深入探究“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成就”,除了上述材料,我们还可以挖掘哪些有效资源?
2023-06-26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致远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关于“共和行政”,历来存在两种不同的记载:一是“共伯和行政”,即共伯和代行王政,类似记载既见于《鲁连子》《庄子》《吕氏春秋》等传世文献,又见于出土文献——古本《竹书纪年》;二是“周公、召公行政”,即周公、召公二人共同代行王政,主要见于《史记》。近年,有学者结合当代出土文献清华简《系年》对此作出新的研究,认为“共伯和行政”是历史真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代出土的文献比前代的出土文献更可信,因此史料价值更高
B.前一记载的史料来源比后一记载更加广泛,因此其可信度更高
C.当代的一些新近出土文献往往能够印证、纠正或补充传世文献
D.对于存在矛盾的记载,我们可以依靠推论想象等方法加以确定
10 . 司马迁的《史记.孝景本纪)全文仅1600余字,为本纪中篇幅最短者,对汉景帝的功绩鲜有提及,全篇多是一-些关于天象异变、自然灾异的叙述。而班固的《汉书.景帝纪》记载的多是汉景帝的仁德之君形象以及这一时期的太平盛世景象。据此可知,文献史料具有(     
A.形象直观性B.阶级性C.主观倾向性D.批判性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