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梦·探索之路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

1933年,《申报月刊》发起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的讨论。讨论范围集中于生产和经济方面,并将问题析分为两项

1)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障碍。

2)实现中国现代化的方式。

《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出版了“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并对发起讨论的原因进行了说明。《编辑之言》指出:"中国现代化'这个问题,与其说它是一个新问题,无(毋)宁说它是一个八九十年来的宿题。须知今后中国,若于生产方面,再不赶快顺着'现代化'的方向进展……我们整个的民族,将难逃渐归淘汰,万劫不复的厄运。"讨论共收到10篇短文和16篇专论。其中,明确主张采取社会主义方式的有9篇,将社会主义作为现代化终极目标的1篇,主张非资本主义的3篇,主张计划经济的1篇,主张兼采个人主义与社会主义的1篇,主张受节制的资本主义的1篇,明确主张个人主义方式的1篇,未回答采取社会主义抑或资本主义,只是提出具体主张的8篇。

——据《申报月刊》第二卷第七号等整理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政府为唤醒国民爱国精神,通令各大学开设中国通史课程。傅斯年等提出了“书生何以报国?”的问题。钱穆为了讲好通史课,先后编写了几种讲义,又编选了一部《参考资料》,后编成《国史读本》,此外,尚有“通史随笔”五六册,汇集备课时所需史料,到西南后又续有补充,为《国史大纲》之祖本。《国史大纲》成书后,钱穆写成《引论》一篇,在昆明《中央日报》上发表,正面阐述了钱氏“新史学”的基本内涵,批评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史学观念。他强调,一国历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

——摘编自冯峰《钱穆研究三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申报月刊》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穆撰写《国史大纲》的历史背景。意大利史学家竞罗齐说:“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结合两则材料,辩证地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023-03-06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下学期月考(六)历史试题
2 . 现代化指的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进入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为实现中国的现代化而前赴后继。从中国现代化的历程来看,大致经历了农民阶级的自救运动、地主阶级的自强运动、资产阶级改良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及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阶段。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创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1)指出“地主阶级的自强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分别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他们的最终结局给我们什么启示?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理解。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20世纪初的世界近代史历程中,现代化经验大多来自西方,西方化也由此被塑造成人类现代化的代名词,然而,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这种神话正在被打破,人们正在更加全面地认识西方现代化。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固然有其共同特征,同时西方国家内部的现代化进程也存在较大差异。尽管现代化始于西方,但现代化道路绝非西方“专利”。西方现代化建立在对非西方的掠夺和控制基础上,其历史黑暗面永远难以抹去。从原始积累时期通过圈地运动剥削农民,到机器大工业时代剥削工人;从寻找新大陆、建立贸易据点,到大规模殖民、建立跨洋帝国,西方现代化展现出恃强凌弱、泯灭人性的掠夺本质。

——摘编自戴维来《世界现代化道路绝非独尊西方》

材料二   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既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更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规律和基本逻辑。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现代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开拓了人类文明发展的新形态,推动世界现代化进程迈向更高台阶;丰富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样性,为其他还在探寻现代化路径的国家提供了更多可能。中国式现代化破除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开辟了世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性。

——摘编自任保平任欣怡《中国式现代化: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并予以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式现代化“世界性”的内涵及创新。
2023-02-09更新 | 322次组卷 | 2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线上测试历史试题
4 . 反思中国近代史上的屈辱,冲击与反应一直是主流思想。“1840年的鸦片战争,大清王朝第一次遇到了一个优于自己的外来文明的挑战,……而对这个挑战却毫无认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战争打断了中国近代化进程B.文明的交流必然伴随着战争
C.中国已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D.战前清政府与西方完全隔绝
2022-02-03更新 | 796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宁乡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习近平说:“我希望通过学习焦裕禄精神,为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这种“正能量”指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B.实事求是,敢为人先的精神
C.万众一心、共御外侮的精神D.无私奉献、为民服务的精神
6 . 鸦片战争后,我国近代科技思想运动“把科技的地位不切合实际地定调太高,认为科技是决定一切的,只有科技上去了,中国的一切问题也就解决了”。这一看法
A.认识到了中国正确救国救民之路B.是阶级矛盾在思想领域的反映
C.没有认识到中国落后的根本原因D.反映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2021-07-11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怀化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在民族民主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实现国家梦想,提出了一系列新中国国家的构想,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的执着追求与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227月,中国共产党指出:“我们共产党应该出来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以扫清封建军阀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建设真正民主政治的独立国家为职志。”19305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根本法(宪法)大纲草案》,对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未来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建立全国工农群众自己的政权”。

19368月,中国共产党在《致中国国民党书》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

1949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正式确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名,并将“新中国”国家概念界定为“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至此,中国共产党的“新中国”符号在复杂的革命环境里经过不断的演变最终确立。

——据胡国胜《中国共产党“新中国”符号的话语建构与历史演变》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时代与中国共产党关于‘新中国’构想表述变化的关系”的命题作出阐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留学生和驻外公使的派遣,身处异域的中国人越来越认识到国歌的重要,并开始向清政府提出制定国歌的建议。几经周折,清政府于1911104日正式公布国歌《巩金瓯》,下令颁行全国,歌词如下:“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腺,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歌词大意为:“承蒙上天庇佑,当保牢疆土。老百姓们都欢欣鼓舞,庆幸生于清平盛世,真是幸福吉祥,心情舒畅。大清帝国有上苍保佑,会像苍天一样不会塌下,像大海一样不会枯干。”

——歌词摘编自刘锦藻撰<清朝续文献通考》

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于19122月发布了一则公告,向社会征集国歌歌词,并于225日刊登了一份应征作品,歌词如下:“亚东开化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河山普照。吾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经临时政府批准定位中华民国临时国歌,颁行全国。

——歌词摘编自《临时政府公报》1912225日,第22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歌词反映了清政府怎样的政治理想,该政治理想是否能实现,并说明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1-03-2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1届高三月考(七)历史试题
9 . 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后的不同历史时期提出的口号。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依法治国”;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改革开放”;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带一路”;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中国梦”;               “坚决反对和遏制台独”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大跃进万岁”;        “备战、备荒、为人民”;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一边倒”;               “一定要解放台湾”;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科学发展观”;        “一条线,一大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人民公社好”;        “亲、诚、惠、容”;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一国两制”;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从材料中选取同一时期或按照时间顺序提取同一主题的口号(3—5个),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口号提取准确,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近代中国,既有中西文化交流,又有新陈制度代谢,文化变迁与制度兴革的关系就很有趣了。制度上的现代化与文化上的“西化”当时往往混在一起,而且后者有时还被看成是最为深刻的变化。毛泽东曾把洪秀全与康有为、孙中山并称为“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代表人物。

——摘编自秦晖《走出帝制——从晚清到民国的历史回望》

材料二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三次政治变革。与前两次政治变革相似,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任务,两次政治危机的爆发与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导致近代中国进入了十年军阀混战的时期,共和理想破灭。

——摘编自周泉《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政治变革的根本困境及启示》

材料三   民国成立后,共和制度名存实亡的残酷现实,又使人们认识到仅有制度的模仿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现状,于是,一场吸取西方文明,并把它当作武器,批判中国传统儒学,改造中国人“国民性”……运动发生了。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太平天国“向西方寻找真理”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近代中国政治转型的任务”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是哪一事件,并指出该事件的两大旗帜和两位代表人物。
2021-01-15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娄底市春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