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 . 如表为古代中国关于“西方”名称变迁的主要历程。“西方”名称变迁主要反映了
名称主要范围
汉唐时期的“西域”广义上泛指玉门关、阳关以西,狭义上主要指塔里木盆地及其周围地区。唐宋时期曾用“西天”指称更为遥远的印度。
宋明时期的“西洋”最早见于五代,元代广为流布,明代特指东南亚、西亚、东非或印度洋周围国家;明末以后逐渐转向专指欧洲。
明末清初的“西方”与“泰西”“太西”“极西”“远西”等同义词广泛流行,指称欧洲。

A.中外交流的日益扩大B.开放程度的总体趋势
C.思想观念的不断变化D.农耕文明走向衰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同治三年(1864年),经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推荐,总理衙门资助刊印丁题良翻译的《万国公法》。奕䜣尽管看到“其中亦间有可采之处”,但担心它将以此取代天朝体制,遂未接受。这反映出当时
A.抵抗派的思想异常保守B.列强试图操纵中国外交
C.传统外交观念根深蒂固D.国家主权意识逐渐增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考古学家在今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朝鲜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2022-04-24更新 | 616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下表是古代东亚地区使臣往来统计表。这表明
在明代表(→表示使臣出使方向)
中朝使臣往来中日使臣往来朝日使臣往来
中国→朝鲜朝鲜→中国中国→日本日本→中国朝鲜→日本日本→朝鲜
明代以前2088824681424
共计1343年
年平均次数
0.130.650.0030.050.010.02
明代161129916372270
共计277年
年平均次数
0.64.60.060.130.080.25
A.中国是东亚国际秩序稳定的核心力量
B.儒家文化有利于东亚国际秩序的稳定
C.东亚地区政治一体化的趋势有所加强
D.东亚国家间的平等友好关系更加密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6 . 如图的笔记是某社团编写历史情景剧对话的片段,片段描写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甲:我们有孔子
乙:我们有耶稣。
甲:我们有《圣经》。
乙:我们有《论语》。
甲:我们有《几何原本》。
乙:我们没有,但我们可以把它翻译过来。

A.儒学的向外传播B.辉煌的中国文化
C.启蒙思想的传入D.早期的西学东渐
2022-02-19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下表为1960—1964年与中国建交国家统计表。影响双方建交的主要因素是
地区建交国
亚洲老挝
非洲马里、索马里、加纳、刚果(金)、乌干达、肯尼亚、布隆迪、突尼斯、赞比亚、贝宁、刚果(布)、坦桑尼亚、中非
美洲古巴
欧洲法国

A.不结盟运动的兴起B.中国经济发展迅速
C.美苏的霸权主义D.国际秩序的稳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1949年10月24日,英国外交大臣贝文在一份备忘录中指出:“如果采取不承认政策,目前这个共产党国家指望苏联的倾向将会增强。”这反映了英国的意图是
A.与新中国建交B.放弃冷战思维C.摆脱美国控制D.继续遏制苏联
2021-11-16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在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有如下记载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1840年前)
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以上材料表明
A.朝贡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唯一管道B.中华民族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C.中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D.体现传统农业社会对外交往的特征
2021-10-30更新 | 382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模拟历史试题
10 . 《吏文》是朝鲜(高丽朝)与明朝之间的外交公文及明朝内部的部分文件。朝鲜提出“汉吏之文,事大要务,不可不重”,科举考试将“吏文”与“四书”“小学”“汉语”同设为第一科。这反映了古代朝鲜
A.照搬明朝政治制度B.重视翻译明朝文献
C.深受中国文化影响D.借助科举普及汉语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