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5年,日本鸠山内阁同意中国贸易代表团访问日本,并促成了中日第三次民间贸易协定的签订。同年,中国政府确定了贸易、渔业、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对日工作计划,日本对此积极回应。据此可知,当时
A.中国打破了美国遏制所形成的外交僵局
B.中国改变了“一边倒”的方针
C.谋求经济发展是中日双方的共同需求
D.日本摆脱了美国的政治控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考古学家在今韩国庆州地区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还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D.朝鲜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
2022-04-24更新 | 616次组卷 | 38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有如下记载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1840年前)
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以上材料表明
A.朝贡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唯一管道B.中华民族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C.中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D.体现传统农业社会对外交往的特征
2021-10-30更新 | 382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烟台爱华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1858年美国代表向直隶总督谭廷襄建议“中国应派领事赴美,以便照料中国侨民”,谭以“向不遣使国外”为由拒绝。后因履行《天津条约》“互派使节”条款,清政府考虑礼仪问题“用中国人为使,诚不免为难”,于1868年委任前美国驻华公使蒲安臣担任中国特使出使欧美等国。这反映出
A.华夷观念影响外交行为B.近代中国外交开始出现制度性变化
C.传统朝贡体系已经解体D.清政府力图摆脱不平等条约的束缚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二   如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

年代“天朝”使用频率“中国”使用频率
道光最初10年50余次不满10次
道光十六年(1836年
四月至十七年四月
6次5次
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6次14次
咸丰《筹办夷务始末》前五卷约5次逐渐取代天朝
光绪几乎不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内外称呼词语的变化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朝贡”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统一王朝在与外荠发生关系时的一种特殊外交行为,朝贡外交的实质是名义上的宗主认同外交,目的是要造就“四夷顺而天下宁”,造就万邦来朝、八方来仪的盘世。唐代时,要求选派的对外使节,“到彼宣阐扬经典,使知大国儒教之盛”。明朝即规定:“凡贡使至,必厚待其人:私货来,皆倍偿其价”。朝贡体系在千余年时间里能够如此顺畅的运转,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相对强盛的古代中国拥有巨大的软实力的影响,强大的古代中国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深深的吸引着周边地区和国家。

——王云超《中国古代朝贡外交论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外交的特点。

材料二 晚清政府在西方各国坚船利地的胁迫及洋务派的推波助下,其涉外机构逐渐向资本主义近代化转变。1864年,总理衙门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5年,首任驻外公使郭使英。庚子国变后,清廷广兴新式学堂,鼓励有志青年留学西洋。新式人才逐成为驻外使臣来源的主流。在此过程中,清政府步履艰难,但从传统的礼部,理藩院到1861年总理衙门,再到1901年外务部的建立,经过了近半个世纪的观难历程,清政府终于实现了中央外交机构的近代化。

——杨云《清政府中央外交机构的变迁》


(2)依据材料二,指出晚清近代外交兴起的背景,指出面对外交困境晚清政府的应对举措并加以评述。
2019-08-23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18-2019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1874年,日本以“番地无主”为由侵略台湾。清廷在给闽浙总督的上谕中强调:“番地虽居荒服,究隶中国版图……遂听其蛮触相争,必为外国所轻视,更生觊觎。该督惟当按约理论,阻令回兵,以敦和好。”这表明清政府
A.高度重视台湾的海防地位
B.防范西方列强干预
C.以近代外交方式维护主权
D.力图维护天朝尊严
2019-03-10更新 | 189次组卷 | 7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第一中学2019年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这反映出
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
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
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
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
2019-03-10更新 | 1837次组卷 | 53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