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外交思想主要内容
19世纪40-50年代剿夷抚夷将英法视为传统的夷狄,先以武力“剿夷”,不敌之后再以议和“抚夷”,以“赏赐”的形式进行的割地赔款则是抚夷的必要手段
19世纪60-70年代商战抗夷“与各国通商宜以商战”“分洋商之利”“以商敌国”“寓兵于商”
19世纪80-90年代以夷制夷吸收欧洲均势外交思想,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相互制衡,如联德制法、联英制日、联俄制日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晚清外交思想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中共十九大以来,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频繁密集的外交活动,包括与俄罗斯、美国等大国领导人进行会晤,出访越南、老挝等周边国家,以及出席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大会议,大力推动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这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外交的特点是
A.致力于谋求地区性和平发展B.积极开展全方位多边外交
C.重点搞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D.彻底放弃“不结盟”外交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有学者曾这样描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条约谈判:“怡亲王深深明白,对于咸丰皇帝来讲,开放天津不是个事儿,赔银一千六百万两也不是个事儿,带几百人进京换约也不算事儿,就这个夷人亲见皇帝,它是个事儿,事关国体啊。”这反映出清政府
A.近代外交观念尚未形成B.放弃了闭关锁国政策
C.开始愿意融入全球化D.重视国际条约的签订
2021-07-31更新 | 294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美国制定了严格管制对华贸易的政策。尽管英国也要“防止共产主义的扩张”,但由于香港是东亚的转口贸易中心,英国不愿对除军火外的其他物资实行严格控制。195012月,美国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实行全面禁运。在美国一再施压下,英国同意对战略物资实行有选择的禁运。中美朝鲜战争结束后,包括英国在内的盟国要求放松对华贸易管制,但美国这一政策在艾森豪威尔政府任内一直保持下来。

——摘编自陶文钊等《中美关系史》

材料二   1955年,对外贸易部部长讲道,五年多来,我们在中央和毛主席正确领导下,贯彻了和继续贯彻着下列基本政策:进口与出口政策必须贯彻发展生产促进国家工业化的原则;稳步发展同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贸易,同时根据平等互利的原则采取争取利用与斗争、分化相结合的策略,积极开展对资本主义国家的贸易;加强国营对外贸易企业,实行对私营进出口商的社会主义改造。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材料三   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计划完成情况单位:亿元,

19501952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19531954195519561957
进出口国别总额合计41.5464.6180.9284.72109.80108.65104.50
苏联及人民民主国家
其中:苏联
13.9452.5062.4469.3990.1681.6077.00
12.8640.4447.8249.0768.0257.9151.86
亚非及西方国家
其中:西方国家
27.6012.1118.4815.3319.6427.0527.50
14.871.597.085.017.429.6911.37

——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档案资料选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英对华贸易政策存在异、同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三,概括1950—195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特征。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20世纪50年代前期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2021-06-13更新 | 9011次组卷 | 44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线上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1957年创办于广州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简称广交会),在新中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恩来指出:“一年两次的广交会是在我们被封锁的情况下不得已搞的我们只好请人家进来看。”由此可知,广交会的创办
A.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B.强化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C.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D.加速了不结盟运动的进程
2021-06-09更新 | 4035次组卷 | 39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第一中学实验部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中国近现代外交经历了由屈辱走向辉煌的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南京条约》签订开始……晚清国人也对西方的领事制度有了新接触,逐渐萌生了国际法上向国外派遣公使和领事的需求,并开始纷纷向海外各口岸派遣公使和领事,使中国的使领馆制度日趋形成。中国外交开始重视通过国际法上的谈判方式来解决清政府和他国之间的争端,谈判在这一时期对国家权益的挽回及维护国家主权方面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摘编自董临瑞《从(南京条约)看晚清时期国际法在中国的运用》


(1)根据材料一归纳清政府外交向近代外交转变的表现,并分析原因。

材料二   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2)从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建交的高峰中任选两次,分析促成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近代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

材料二   如表反映了鸦片战争前后,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词语的使用频率变化。

年代“天朝”使用频率“中国”使用频率
道光最初10年50余次不满10次
道光十六年(1836年
四月至十七年四月
6次5次
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6次14次
咸丰《筹办夷务始末》前五卷约5次逐渐取代天朝
光绪几乎不用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中内外称呼词语的变化进行评述。(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叙述道:“1861年以后,中国的对外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新时代。中国也像所有其他国家一样,学会了在一个根据社会达尔文主义行事的世界中搞生存竞争,从形式上看,儒家的‘家天下’已经演变成‘国家’。”最能说明材料观点的史实是
A.涉外公文改“夷务”为“洋务”
B.翻译并出版《万国公法》
C.主动撤销对越南和朝鲜的藩属制度
D.清政府向外国派驻外交使团
2019-04-25更新 | 136次组卷 | 24卷引用:山东省费县实验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5月份阶段性自测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世纪后半叶遇有重大外交事务时,外国文书通常经天津北洋大臣处转发总署,重大条约的签订也多以北洋大臣李鸿章为代表。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北洋大臣位高权重
B.洋务运动的推动
C.半殖民地化程度的加深
D.中央集权的弱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