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1 . 1863年,学者张斯桂在为《万国公法》所作的序言中说:“间尝观天下大局,中华为首善之区、四海会同、万国来王,遐畿勿可及已,此外诸国,一春秋时大列国也。一今美利坚教师丁匙良器译此书,其望我中华之曲体其情而俯从其议也。一则是书亦大有裨于中华用。储之以备筹边之一助云尔。”这反映了当时部分中国人(     
A.否定传统宗藩体制B.力主融入国际社会
C.倡导采用西方外交制度D.主张选择性吸收国际法原则
2022-06-22更新 | 4539次组卷 | 32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银滩高级中学2023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B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72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情况

(注:选取部分年份;数值保留1位小数;单位:亿美元)

年份197219741976197819801985199120012011
进口28.676.265.8108.9200.2422.5637.92435.517434.6
出口34.469.568.597.5181.2273.5718.4266118986
进出口63.0145.7134.3206.4381.4696.01357.35096.536420.6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我国的对外贸易发展情况提炼一个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2022-01-28更新 | 334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威海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在朱绍侯主编的《中国古代史》有如下记载
郑和下西洋,到达亚非各国。华侨开发南洋地区,戚继光抗倭,援助朝鲜抗击日本。利玛窦来华传教,徐光启翻译了利玛窦带来的科学著作。中国人民反对西班牙葡萄牙荷兰入侵。政府禁止沿海居民出海贸易。

(1840年前)
郑成功收复台湾、来华的传教士将西方的天文地理数学等介绍到中国,也向本国广泛的介绍中国社会状况,中国人民抗击沙俄、英国、法国的入侵。仅留广州作为贸易出口。
以上材料表明
A.朝贡贸易成为中外贸易的唯一管道B.中华民族面临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
C.中外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加强D.体现传统农业社会对外交往的特征
2021-10-30更新 | 382次组卷 | 19卷引用:山东省威海乳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确切的讲应该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主要涉及天文、历法、物理等应用科学技术。张骞通西域、《马可·波罗游记》的传播等为中西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利玛窦等耶稣会士先后进入中国,他们学习中国文化,采取适合中国习俗的传教方式;他们相当一部分人精通天文历法、炮术等知识,而这又是崇祯、康熙等皇帝所赏识并需要的。与此同时,徐光启、李之藻等知识分子不仅推动西学的广泛传播,而且翻译了大量的西学典籍。虽然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西学东渐还不足以唤醒沉睡的中国,但它代表中西两种文化已开始了碰撞。

——摘编自徐先知《明末清初西学东渐成因浅析》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以来,西学再次进入中国。从“开眼看世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到“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再到“民主科学”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近代西学东渐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为挽救民族危亡,先进的知识分子通过翻译西书、著书介绍、兴办新式教育、邀请西方学者来华讲学等,推动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在这一过程中,西方的哲学、天文、物理、化学、医学、生物学、地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应用、科技、史学、文学、艺术等大量传入中国,对于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和社会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

——摘编自郑大华《论民国时期西学东渐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末清初西学东渐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西学东渐的特点。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内容和影响两个角度指出近代西学东渐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的不同。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18世纪,中国产品丝绸、瓷器、茶叶和漆器等充斥欧洲。一股追求“中国时尚”的“中国潮”在欧洲蓬勃兴起……从17世纪中叶开始欧洲人已经从崇拜中国器物和制度转向了崇拜中国儒家文明……然而,这种“中国潮”并没有能够在欧洲长期地维持下去……为贸易利润而歌颂,为生产利润而贬低的这种现象在中国茶被印度茶和锡兰茶所取代的过程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制文化权与17、18世纪欧洲“中国潮”的潮起潮落》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分类比重(%)

类别
年份
原料手工制品机器产品
189315.681.82.6
191039.841.418.8
192040.139.420.5

——摘编自张东刚等《世界经济体制下的民国时期经济》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潮”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出口商品比重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0-08-07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威海荣成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人华民交涉词讼……其英人为何种罪,由英国议定章程、法律,发给管事官照办。凡系进口、出口货物,均按新定则例,五口一律纳税,此外各项规费丝毫不能加增。其英国商船运货进口及贩货出口,均须按照则例,将船钞、税银扫数输纳全完,由海关给发完税红单,该商呈送英国管事官验明,方准发还船牌,令行出口。

——摘自《中英五口通商章程》(1843年)

材料二   凡授权英王陛下或其代表实行管辖在中华民国领土内英王陛下之人民或公司之一切条款,兹特撤销作废。英王陛下之人民及公司在中华民国领土内应依照国际公法之原则及国际惯例,受中华民国政府之管辖。

英王陛下认为一九零一年九月七日中国政府与他国政府包括英王陛下联合王国政府在北京签订之议定书,应行取消;并同意该议定书及其附件所给予英王陛下联合王国政府之一切权利应予终止。

——摘自《中英新约》(1943年)


(1)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五口通商章程》的危害。
(2)据材料二,概括《中英新约》的主要内容,并说明其签订的原因。
7 . 鸦片战争期间,道光帝奉行“舍羁縻之外,别无他策”的指导思想。《北京条约》签订后,奕䜣提出遵守不平等条约,以这些条约为交涉依据的政策。这一转变
A.告别了传统的理藩外交B.加深了半殖民地化的程度
C.受到了列强的外交威胁D.适应了外交近代化的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地理》教材对联邦德国(德国统一以前的西德)作了如下叙述:“在美、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的扶持下,西德的军国主义已经复活,……已经成为严重战争危险的策源地。”以上叙述                                                                      
A.真实反映了当时联邦德国的社会状况
B.说明当时中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C.正确反映了战后国际形势的特点
D.说明当时中国强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抗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