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对外交往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北京同文馆设立后,翻译“西学”作品,各地纷纷效仿。上海、广东、福州等地陆续开始翻译各种不同文本的国际公法,如《各国交涉公法论》《各国交涉便法论》和《公使指南》等,使此类书籍的引进形成一股潮流。该类书籍的翻译
A.反映维新派对中国利益的重视B.符合中国近代外交的发展需要
C.标志着中国对西方公法观念的认同D.表明清政府对传统外交体制的抛弃
2021-05-14更新 | 383次组卷 | 6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押题卷(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1864年2月,总理衙门奏请拨款印刷《万国公法》。次年2月,由总理衙门大臣作序的300部《万国公法》被分发给各省督抚参考备用。这反映出当时
A.地方督抚仍是清政府外交的主要承担者
B.总理衙门在中枢体制中拥有崇高地位
C.政治体制变革推动清政府融入国际社会
D.清政府对走出“华夷秩序”做出尝试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清王朝所面临的对外交往事务,完全不同于以前的中原王朝,北临强大的俄国,南邻从海上东渐而来的西方殖民主义势力。客观情况的变化,决定了国家机构也必须随之调整,对外交往的事务分别由理藩院和礼部承担。理藩院掌管西南、西北地区蒙、回、藏等少数民族事务;并负责与俄国的交涉。礼部则负责东渐而来的西方殖民国家事务,以及从东南海路、陆路而来的原中国藩属国事务。在西方殖民势力的强攻之下,清朝统治者不得不派遣钦差大臣与之议和,传统的只有理藩而无外交的体制被打破。奕䜣、文祥、桂良等人奏请设立总理衙门。1861年,总理衙门正式成立。总理衙门的管辖范围,不但包括办理对外交涉、通商等事,凡与洋务有关者皆归其管理。1875年,郭嵩焘奉命出使英国,近代中国外交制度中的使节制度出现。1901年,清政府下令将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班列六部之前。

——摘编《从晚清外交机构的演变看中国外交近代化》(马彦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王朝外交机构的演变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清王朝外交机构的演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史料统计,二战结束后至1989年,苏联共向12个社会主义国家和49个第三世界国家提供了约1490亿美元贷款,这个规模大致相当于苏联国民经济生产总值总量的8%左右,远远超过美、英、法等国对外援助与国力的对比。下面解读合理的是
A.苏联和这些受援国经济一体化程度高
B.对外援助为苏联商品打开广阔的国际市场
C.被援助国家与苏联的经济有一定的互补性
D.被援助国家与苏联保持良好的外交关系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晚清著名外交家郭嵩焘在对外交往中不卑不亢,分寸合度,处理外交事务合乎国际惯例,英人称之为“所见东方最有教养者”。然而国内不断有人攻击他:“此……汉奸之人,我必不能容”“有二心于英国,想对英国称臣”等等,迫使郭嵩焘辞职。这说明
A.部分国人仍然固守天朝上国的观念
B.清朝官场相互倾轧的现象十分严重
C.与敌国打交道的官员通常受到诟病
D.道德绑架开始成为有效的攻击手段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1877年,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郭嵩焘到达伦敦,所携带的国书却是专为“惋惜滇案”的,“并无充当公使文凭”。清廷依照与周边藩属国交往的规则,派出郭嵩焘、刘锡鸿一正一副两人,结果英国以不符合国际惯例为由,拒绝承认刘锡鸿的外交身份。这说明当时
A.传统朝贡体系及观念已经瓦解
B.传统观念阻碍了晚清外交近代化
C.晚清政府对近代外交毫无了解
D.晚清谋求外交转型受到英国阻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晚清官员出洋学习发端,但常被诬为卖国;甲午战后,清政府开始主动派出;20世纪初,清政府颁布了奖励职官游学游历,发起四次集中派遣行动。这一变化
A.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发展为基础
B.表明清政府与传统社会彻底决裂的态度
C.与近代民族危机出现和深化同步
D.反映了清政府近代外交观念的逐渐进步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下图是反映中苏关系的一幅宣传画,其创作时间最早可能出现在
A.过渡时期
B.三年困难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