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2 道试题
1 . 《诗经》祭祀诗中商人多神化商汤、武丁等祖先,崇尚先王的暴力和武功;而周人塑造的祖先则多是文质彬彬的形象,他们赞颂祖先带领民众在治理田畴、勘察居住点、建筑房屋等方面的贡献。这反映出西周统治者
A.践行儒家民本观念B.执政观念趋向理性
C.尤其重视基层治理D.开始强调以文治国
2021-06-02更新 | 1352次组卷 | 16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
2 . 商代动物类象生玉器数量丰富,涉及动物种类30余种;西周的象生玉器涉及动物种类明显减少,纹饰向龙凤纹集中,多元动物崇拜逐渐向单一动物崇拜转变。这反映出西周
A.手工业技艺逐渐提高B.权逐步摆脱神权色彩
C.国家权力呈加强趋势D.艺术风格趋向浪漫主义
3 . 有学者指出,西周大学(国学的一部分)不仅是贵族子弟学习之处,同时又是贵族成员集体行礼、集会、聚餐、练武、奏乐之处,并且兼有礼堂、会议室、俱乐部、运动场和学校的性质,是贵族公共活动的场所。材料反映了西周的大学
A.存在着官师不分的现象B.容易造成社会阶层的分化
C.是官员培训的专门机构D.具有为政治服务的职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尚书》记载,周公担心后继的统治者忘记商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不知天命不易”,要求成王“无淫(沉溺)于观、于逸、于游、于田(田猎),以万民惟正之供”,还告诫群臣子弟,要“知稼穑之艰难”“知小民之依”。这反映出当时(            
A.国人议政的氏族遗风B.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C.敬天保民的治国方针D.儒家仁政的民本思想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周汲取前朝灭亡教训,提出“聿修厥德,永言配命,自求多福”。其中“德”包括敬天、敬宗、保民三方面,尤其要“怀保小民”。这反映出西周(       
A.统治思想的理性色彩增强B.注重对小农经济的保护
C.利用宗法制维护民众利益D.仁政思想受到高度重视
6 . 历史学家唐德刚提出了关于中国社会政治制度转型的理论——“历史三峡论”,他把先秦以来的中国政治社会制度变迁分为“封建、帝制与民治”三个大的阶段。其中的“封建”阶段,我国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A.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B.皇权和神权相结合
C.家国同构D.思想统一和政治统一互动
2022-03-09更新 | 423次组卷 | 26卷引用:2017届四川省双流中学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卷
7 . 有学者认为,在政治方面,商朝人每遇事必祭天地、祖先,并使用人牲;而周公提出“敬天保民”的思想,并建立了调节人际关系的礼乐制度。这一变化表明,西周时期(     
A.专制君主的权力出现异化B.治国理念趋于理性
C.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D.宗法意识日趋淡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有学者指出:“周人的政治权利造就了一个文化共同体。周人克商,又承认商人曾克夏。周人的世界,从此便是一个‘天下’,而不是一个‘大邑’。中国不再是若干个文化体系竞争的场合,中国的历史,从此成为华夏世界延续和发展的长篇史诗。"该学者意在说明(     
A.周制仍保有原始民主的遗存B.西周时期已呈现出政治文化认同
C.天命神权对周代政治的影响D.西周时期华夏民族已经基本定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周代对国君的亲属关系作出诸多限制,要求国君的族人与兄弟不能以亲情之原则对待国君。此外,周代还强调“不以家事辞王事,以王事辞家事”。这些观念
A.表明宗法与分封制互为表里B.说明君主专制已经建立
C.注重对公共政治秩序的维护D.反映血缘关系逐渐弱化
10 . 有学者研究指出: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的历史中,有四次“人文主义”热潮(如图所示)。对此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第一次,商周时期—从“神”到“人”
第二次,魏晋时期—从“礼教”到“个性”
第三次,唐宋时期—从“门第”到“平民”
第四次,晚明时期—从“道德”到“功利”
①第一次热潮反映治国思想的变化
②第二次热潮得益于民族的交融
③第三次热潮巩固了国家的统一
④第四次热潮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