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90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朝统治者注重制度、法规建设,善于运用法制化手段治理国家,运作政治;秦始皇曾指令群儒议定封禅典礼的仪轨,还曾自诩“上荐高庙,孝道显明”;为了“得众之心”,他还一度推行过“缓刑罚,薄赋敛”的政策。以上现象(     
A.违背了法家思想的精神B.顺应了现实政治的需要
C.蕴含了外儒内法的思想D.反映了社会矛盾的尖锐
2 . 希罗多德在《历史》第一卷开头语中说:“在这里发表出来的,乃是哈利卡尔那索斯人希罗多德的研究成果,他所以要把这些研究成果发表出来,是为了保存人类的功业,使之不致由于年深日久而被人们遗忘……特别是为了把他们发生纷争的原因给记载下来。”司马迁在阐述《史记》撰写宗旨时说:“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据此可知(     
A.两者都主张借鉴前人研究成果B.两者都尊重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C.两者都运用多元视角解释历史叙述D.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史学传统的差异
3 . 两宋三百多年间,北宋颁历九部,其中仪天、奉元、占天、纪元四历出自民间天文学家之手;南宋颁历七部,除第七部记载不明外,其余均出自民间天文学家之手。而且,这些民间天文学家制定的历法质量相当高。这反映了宋代(     
A.政府放弃对文化的管控B.商业的繁荣推动天文学发展
C.科技研究主体下移趋势D.格物致知思想促进科技进步
2024-02-2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征伐四夷,国用空竭,兴利之官自此始也。……元封元年,弘羊为治粟都尉,领大农,尽管天下盐铁。以诸官各自市,相与争物,以故腾跃,而天下赋输或不偿其僦费……。如此,富商大贾无所牟大利。

——《通典·食货典》

材料二   今天下财用,窘急无余;典领之官,拘于弊法。……远方有倍蓰之输,中都有半价之鬻。……宜假以钱货,继其用之不给,使(转运使)周知六路财赋之有余而移用之。凡籴买、税敛、上供之物,皆得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稍收轻重敛散之权,归之公上,而制其有亡,以便转输,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可足用,民财不匮矣。

——《宋会要辑稿·职官》

(1)根据材料一、二,从背景角度比较西汉与北宋实行均输法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均输法实施的作用。
2024-02-26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一中2013-201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祝融八姓”之说出自《国语·郑语》,是指姓己、董、彭、曹、芈等八个分布在今河南中部、陕西关中地区、山西及淮水流域、江汉流域的族群,他们均把祝融作为自己的祖先。“祝融八姓”的出现(     
A.动摇了周天子统治地位B.导致分封制走向崩溃
C.体现了同源共祖的观念D.反映了社会转型趋势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希罗多德和司马迁是世界历史上久负盛名的史学家。希罗多德开创了一种编纂历史的新体裁——历史叙述体,从而奠定了西方历史编纂学的基础,他早年曾漫游各地,足迹遍及小亚细亚、爱琴海诸岛、埃及、叙利亚、巴比伦、波斯帝国的腹地、色雷斯以及黑海北岸的西徐亚等地。“他每到一处总是精心了解当地风土人情,考察文物古迹,多方采集各种民间传说、风俗习惯、法律、政治以及宗教等,并且不带有任何先入之见,或者任何偏见。”因此,西方学者强调是“希腊人首创了史学”。司马迁第一次汇总古今典籍,“厥协六经异传,整齐百家杂语”,创建了记叙中国通史的纪传体,这在中国史学上也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创举。两者在史学方法方面同样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相似又宝贵的文化遗产。希罗多德《历史》主题虽然是希波战争,但是实际上叙述的是亚欧非三洲当时希腊人所知历史范畴内的重大事件,例如埃及、巴比伦、叙利亚、波斯、西徐亚的历史都占有相当大的篇幅。司马迁在其著作《史记》中,除着重记述了华夏民族以外,还尽可能详细地记载了当时边远少数民族和周围国家的史实。在匈奴、南越、东越、朝鲜、西南夷、大宛等列传中,他以简明扼要的笔法描绘了各族各国的源流和概况。

——摘编自丁燕霞《东西方“史学之父”之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比较希罗多德和司马迁史学研究的异同。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希罗多德和司马迁共同的历史贡献。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的荷兰不仅创建了贸易公司,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贸易据点。至17世纪中叶,荷兰商人及商船在世界各贸易区域内已经形成了绝对优势。这令英国和法国垂涎三尺,也激起了它们的敌意。1651年,英国《航海条例》将海外贸易发展纳入国家战略之中。“针对荷兰人的商业战是路易(路易十四)统治开始以来法国政策的一个持久特征。”鉴于法国是农业大国,贵族阶层及民众对海上贸易较为漠视,法国从17世纪60年代就开始着手制定一部契合当时国内外形势、有利于构建法国海上秩序的法典,以鼓励贵族从事海上贸易,为海军建设提供有力的经济后盾。1681年,法国较为系统的《海事法典》应运而生。正如某学者所言:“(这部法典)将航海、商业和海军三者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清楚地规定了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所涉及的相关权力与义务。”这种权利(也包括权力)与义务的制衡,体现了契约精神,促进了航运贸易的蓬勃发展。

——摘编自柴彬、齐玉凤《17世纪英法海事法令与海上贸易秩序建构》

材料二   晋商是指发端于明初,发达于清代的山西商人群体。晋商商号历来“因事设人”,从不“因人设职”,打破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传统管理模式。晋商早期也实行独资制、贷金制、朋合制和伙计制,到了清代,他们打破了中国数千年“公财与私财不分”的商业习惯,广泛吸纳社会闲散资金。晋商商号和票号通过类似母子公司式的“联号经营”模式,搭建起连通国内市场与国外市场的桥梁。晋商在康熙年间就开始了对俄贸易活动;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恰克图条约》签订后,恰克图成为中俄贸易口岸。从18世纪30年代起,晋商在恰克图维持了近200年的贸易垄断地位。在茶叶丝绸之路、粮米药材之路、皮毛骡马之路、食盐布帛百货之路上,晋商的足迹广布欧亚大陆。晋商精神虽然包括多种元素,但最核心的仍是开放和诚信。晋商的诚信是信用的“信”,是契约精神,是蕴含现代价值的商业文明。

——摘编自王清宪《发掘晋商精神的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17世纪的欧洲和明清时期的中国商业贸易发展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促进17世纪欧洲和明清中国商业贸易发展的相似因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7世纪欧洲契约精神和明清时期晋商契约精神的主要差异,并分析契约精神在当时欧洲和中国的不同历史作用。
2024-02-26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内蒙古自治区赤峰第四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8 . 有学者说:“从政治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维护政权的工具;从经济角度来说,诸子百家和百家争鸣是对当时社会经济条件快速发展的一种反映;从文化层面来说,这属于一种文化的对抗与交流,也是中华文化体系开始发展完善的标志。”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诸子思想出现了融合的倾向B.百家争鸣的出现具有社会必然性
C.社会变革是历史发展的潮流D.先秦诸子学说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024-02-23更新 | 132次组卷 | 29卷引用:内蒙古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24·四川巴中·一模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诗人高适是一个有较强生命意识的人,这不仅表现在他努力追求生命的长度,更表现在他尽力提升生命的质量。他出生在一个封建士大夫家庭,从小深受儒家传统思想的影响。然而家道中衰使他在青年时期生活穷困,虽然身处开元盛世,却沦落到要“求丐取给”的地步。家境贫困带给他的生存压力、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赋予他的外在动力,最终促使了高适生命意识的形成。50岁之前的生活虽然困窘,却怀有兼济天下的使命感,早建功名的紧迫感,亦有怀才不遇的悲凉感,体现了他追求生命存在过程的真实和圆满。后从军入哥舒翰幕,历任淮南节度使、彭蜀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最终在平定安史之乱中做出了自己的贡献。故而《旧唐书》说: “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摘编自赖对对《对高适生命意识探微》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高适生命意识形成的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高适身上所体现的精神品质。
2024-02-22更新 | 92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5(全国卷人教版,12+2+三选一模式)-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全国卷专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史书记载,晋武帝司马炎共有26个儿子,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最终,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由此可见,晋武帝选立太子是根据(     
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禅让制的尚贤原则
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制
2024-02-22更新 | 128次组卷 | 52卷引用:【全国百强校】内蒙古赤峰二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2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