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3 道试题
1 . 汉武帝所努力缔造的政体,究其实是在意识形态层面上将儒家学说作为政治制度的合法性基础,而在具体实践层面上则将法家学说作为统治权术来运用。”对以上材料的说明和解释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治国施政之术的核心在于“尚法尊儒”,即同时尊奉儒、法两家的学说
B.“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完全杜绝其他学说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精神工具
D.儒家思想从此沦为法家的附庸,其“仁政”思想被剔除出去
2016-11-27更新 | 247次组卷 | 22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市五校联合体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2 . 某同学拟开展“宋元时期的市民文化”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他可选择下列材料中的
A.①③B.②④
C.③④D.①④
2016-11-27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4-2015学年福建宁德市五校联合体高二上期期中历史试卷
3 . 关于元杂剧,元人胡祗说:“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筮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风俗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这是说元杂剧(  )
A.产生的背景复杂B.反映的内容丰富
C.演出的情态逼真D.刻画的人物生动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这种观点:                                                                                 
A.力主推行分封制B.反对分封制
C.实行郡国并行制D.推行世袭制
5 . 周王朝历时近八百年,“盛时的势力,南方跨过长江,东北至今辽宁省,西至今甘肃省,东到今山东省。”为了有效统治,西周实行                                   (  )
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商君书·外内》

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

熙宁五年(1072年),颁行市易法,在京城设市易务(后改为市易司),以100万贯作本,负责平价收购商人滞售的货物,赊货给商贩贩卖,也向商贩发放贷款。商贩赊货物及借款,需以财产作抵押,5人以上互保,每年纳息二分。

材料三   王安石变法手段中有一个要注意的问题,就是他更多地重视商品货币的作用……反映了宋代商品货币在社会生活中的活跃,也证明了王安石变法思想和变法举措有很大的前瞻性。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商鞅认为造成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农业和商业方面的具体做法。
(3)根据材料三指出王安石变法手段的突出特点。符合这一特点的措施,既有成功之处,也潜伏着失败的隐患,请列举一项符合上述结论的措施,并说明理由。
7 . 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被士人称为“当世儒宗”,他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
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
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D.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
8 . 下图是中国某一朝代都城内中枢机构的分布示意图。该都城是
A.唐长安B.宋开封C.元大都D.明北京
2016-11-18更新 | 2587次组卷 | 33卷引用:福建省宁德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较快发展,其根本原因是       (       )
A.各国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封建制的确立适应了生产力的发展
C.各国重视兴修水利工程
D.农民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10 . 该图是牧野之战想象图。要想复原牧野之战的真正情形,专家可资凭借的价值最高的材料是( )
A.周初铜器《利簋》铭文B.《史记·周本纪》
C.小说《封神演义》D.电视剧《封神榜》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