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24 道试题
1 . “昔时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出自唐代诗人孟郊所作的《登科后》,这首诗产生的背景是(     
A.军功受爵制推行B.察举制产生C.九品中正制实施D.科举制发展
2023-02-15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的基本特征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王朝建国的特殊性,使宋太祖为了避免五代以来的教训进行了比较大的官制改革,尤其是制约机制的设计相当完备。设官分职,达到了相互维系、相互牵制的功能,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强化了中央集权。

——摘编自王志立《北宋官僚制约机制产生的背景》

材料二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史学集刊》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宋加强对地方控制的主要措施。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元朝在地方实行怎样的制度以及该制度的影响。
2022-11-30更新 | 16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湖南经纬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元时期,南北交通改善,为技术和贸易的交流创造了有利条件。经济氛围宽松自由,商业空前繁荣,同时在税赋方面大量征收纺织品。这一时期,北方大量人口南徙,为江南带来了充足的劳动力和资金,同时也将北方较为先进的纺织技术传到江南地区。1289年,元世祖又“诏置浙东、江东、江西、湖广、福建木棉提举司,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在此情况下,棉纺业在各地广泛兴起,元代棉花已能与丝、麻纺织原料鼎足而立。

——摘编自杨敏《宋元江南纺织手工业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

材料二   五代十国时期,南方战事稀少,社会环境较为安定。在此期间,南方逐渐成为经济发达的地区。北宋灭亡之后,南宋政权偏安一方,南方经济得以进一步发展。此时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了巨大发展,已达到一定的发达水平,农业生产甚至超过北方。此外,自唐至宋元,状元的分布有明显向南推移的趋势。到了元代,为解决“南粮北运”问题,甚至开发前所未有、规模浩大的漕运和海运,也足见南方经济的重要性和其影响力。

——摘编自商字楠《中国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及其影响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元时期纺织手工业发展的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经济重心南移对宋元产生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浅谈你对宋元经济发展的启示。
4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唐前期均田制之下,有“人”即有“田”,到唐中后期实行两税法后,规定“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宋初,统治者因势利导采取“不抑兼并”“不立田制”的政策,“有钱则买,无钱则卖”,土地的流转空前加快。与此相适应,编户规则也发生了变化,宋政府根据常产的多少和是否直接承担国家赋税将全部居民划分为主户和客户,客户与地主的契约关系,使其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较之前代有所放松……这样,大量的佃农亦可涌入城市。

——摘编自曹端波∶《唐宋户籍制度的变革与社会转型》

材料二   清初沿用明“一条鞭法”,丁银与田赋独立存在。随着清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土地频繁更换主人,加之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一直非常尖锐,为增加人丁数量、稳定税收收入,康熙规定∶“滋生人丁永不加赋”,至雍正年间“摊丁入亩”,彻底将田赋与丁银合二为一,进一步减轻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郝英∶《清初摊丁入亩赋税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中后期到两宋时期赋役与户籍制度的变化,并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初进行赋税制度改革的背景。
(3)根据上述材料,概括中国古代赋役制度发展演变的趋势。
5 . 16、17世纪是人类思想、科学、社会发展的重要阶段。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欧洲人用新的研究方法对旧观念做了新的诠释,有学识的居民都认为自己处于一个充满变化与新奇的时代

——【美】美劳伦斯·普林西比《科学革命》

材料二


1和图2均为17世纪荷兰海港小城代尔夫特优秀的风俗画家维米尔的作品。图1中一位地理学家正埋首绘制地图;图2中女子手持天平,面对珠宝钱币,思考财富的意义。类似题材,在同一时期其他荷兰西家笔下均有至现。


3以《坤与万国全图》为背景。地图前的人物分别为利玛窦和徐光启。其中徐光启手持《几何原本》。图4是中国明朝著名画家仇英以苏州府的繁华市井为主题的风俗画,画作取名效仿北宋张择端的名作。


(1)结合所学知识,概况指出该如何理解材料一中所言“有学识的居民都认为自己处于一个充满变化与新奇的时代”
(2)材料二中的两组图片分别描述了16—17世纪荷兰和中国不同群体的活动和生活日常。透过这些图片,能折射出哪些深层历史信息?请在两组图中任选一组,予简要说明。
2023-01-01更新 | 332次组卷 | 2卷引用:黄金卷02(16+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6 . 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封建皇权受到一定削弱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主流的知识和思想逐渐失去了对当时社会问题的诊断和疗救能力,也失去了对宇宙和人生问题的解释和批判能力的时候,往往出现很奇怪的现象:它一方面被提升为笼罩一切、不容置疑的思想,一方面逐渐沦落为一种无须思考、失去思想的记诵知识,它只是凭借着政治权力和世俗利益,维持着它对知识阶层的吸引力。可是,与此相对照的是,过去作为边缘的佛教、道教,却成为那个时代最活跃、最富于生机的知识、思想与信仰。过去并不占主流的外来生活方式,也渐渐成为那个时代最新鲜、最奉行的时尚。—

——葛兆光《中国思想史》

材料二   明清换代,中国社会经历了天崩地坼的巨大变化。在这一历史转变过程中,学人不断总结明亡的教训,探索天下治乱的根源。他们一反晚明浮夸空谈的学风,强调“实践”“实行”“实功”“实事”,易主观玄想为客观考察,祛空谈而求征实,把学术研究的范围扩大到自然、社会和思想各个领域,举凡天文、地理、经史、典制、吏治、河漕、兵工、民俗乃至文字、音韵无不精研深究。

——李治亭《清史》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宋明理学在儒学发展史上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明末清初新思潮萌发的背景。
8 . 三省六部制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____和门下省形成三省。
2022-09-21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4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及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五代时期,冯道历仕四朝,在三朝做宰相,居相位20余年,自称“长乐老”……“称王称帝者如春雨之蒸菌,不择地而发”……当时军阀安重荣说“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宁有种乎!”以上现象可以解释(     
A.经济发展影响社会观念B.唐朝后期社会的动荡
C.五代时期用人政策灵活D.程朱理学诞生的背景
2022-11-08更新 | 303次组卷 | 5卷引用:黄金卷08(15+4模式)-【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卷(湖南专用)
10 . 王安石变法背景
(1)北宋的政治风气因循守旧,行政效率低下。
(2)宋仁宗时,范仲淹发起以____为宗旨的改革归于失败。
(3)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
2022-09-22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课时6辽宋夏金元的政权及统治-纲要上-2023届湖南省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学案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