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 道试题
1 . 魏晋时期的察举采取考试方法为普通士人保留了一条进身之路,高门子弟很少屈尊接受察举。但在南朝时期,他们态度发生转变,纷纷参加考试,秀才一科充斥着高门才子。由此可知当时(     
A.中枢机构遭到士族垄断B.选官缺乏选贤任能精神
C.社会阶层流动日益停滞D.专制集权程度有所强化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山西陶寺遗址是中华文明古国阶段晚期代表性遗址。考古发掘出土了彩陶、漆木器、玉器等器物,其中鼍鼓、石磬、土鼓等在大墓中随葬的数量、组合和布设位置都是固定和统一的。即使几座大墓的入葬时间至少相距百年,上述规制也无明显变化。据此可知(     
A.神权在陶寺社会中占据主导B.中原核心的文明格局基本形成
C.古国阶段晚期初步形成礼制D.陶寺文化具有兼收并蓄的特征
2024-04-10更新 | 368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陈正炎在其著作中指出:“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往往同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的社会动乱时期相联系,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按照侯外庐的观点,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的诉求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以唐代中叶为分水岭,“前一时期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反徭役并争取人身权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容的思想主要是一种狂暴式的财产共有或共同劳动的教义,后一时期的农民起义主要表现在分产均产方面,因而其口号所包含的思想主要是一种更现实的财产平均的教义”。

材料二   洪秀全的太平天国对大同理想的探索,没有超越传统的平均主义思想,也没能超越传统的皇权主义思想,太平天国的大同梦想最终化为泡影。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提出财产共有,反对私有,发展资本主义的工商业以及学习现代文明的主张,虽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无法实现,但多少已经有了现实的成分。与康有为的“大同之世”相比,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更为贴近现实,在分析西方社会弊端与当时中国具体国情的基础上,通过发展国家资本主义的方式,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境界。中国传统大同思想跟随着历史的脚步,逐步由空想走向现实。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大同思想的共性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大同思想在近代中国的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明代阁臣的入阁方式,长期以皇帝直接任命为主;万历十九年则将部院大臣与科道官员会同推举若干人选、奏请皇帝点用的廷推定为唯一方式;天启年间,朝臣进一步要求皇帝点用在廷推名单中居于首位者。这反映了(     
A.内阁首辅权力变大B.廷推带有原始民主色彩
C.科道影响内阁人选D.皇帝权力受到一定约束
2024-02-29更新 | 13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宋代《方舆胜览》载:“成都古蚕丛之国,其民重蚕事。”而同时代的《茅亭客话》则记载了成都新繁县李氏“家养蚕甚多,将成,值桑大贵,遂不终饲而埋之,鬻其桑叶,大获其利……”的现象。这反映了当时(     
A.商业经营的灵活性B.人地矛盾较为突出
C.丝织业已走向衰落D.经济重心已经南移
2024-02-29更新 | 11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北魏孝文帝极力提倡汉化,认为可以“增长见识”;金世宗却坚决反对汉化“若依国家旧风,四境可以无虞,此长久之计也”。两者在汉化问题上态度迥异,但这两朝都较快退出了中原统治,这说明了(     
A.汉文化吸引力逐渐衰落B.金元的统治更崇尚武力
C.辩证施行汉化的重要性D.中原王朝政治制度优越
2024-02-29更新 | 19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下表为史籍中关于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纪年表述记载的变化。据此推断这一时期(     
公元
(前)
干支
770辛未平王(姬宜臼)孝公37庄公25文侯11襄公8若敖21戴公30武公43平公8蔡侯40惠公26武公1顷侯21
公元前干支
476
475
乙丑
丙寅
元王(姬仁)12厉共工12襄子1惠王13
14
孝公22
23
平公5
6
定公36
37
公元前干支田齐
284
283
282
281
280
丁丑
戊寅
己卯
庚辰

辛巳
赧王(姬延)31
32
33
34
35
昭王23
24
25
26
27
昭王12
13
14
15
16
楚王12
13
14
15
16
惠文王15
16
17
18
19
昭襄王15
16
17
18
19
昭王28
29
30
31
32
湣王17
襄王1
2
3
4
A.国家统一进程加速B.华夏认同观念产生
C.分封制度走向崩溃D.宗法体系趋于瓦解
2024-02-29更新 | 83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黄山市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据记载,周人的婚嫁年龄为“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但春秋时代,之前的晚婚习俗已开始被早婚所替代。齐桓公曾下令“丈夫二十而室,妇人十五而嫁”。一些思想家,如墨子,也竭力主张早婚。这主要是因为(     
A.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B.礼乐制度遭到破坏
C.生产力发展的需要D.人地矛盾不断激化
2023-09-17更新 | 447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说文解字》载:“蜀,葵中蚕也,从虫,上目象蜀头形,中象其身蜎蜎”,史载嫘祖是成都嫘祖村人。近日三星堆遗址出土了不同形式的丝绸残留物,证明了在三星堆文化时期蜀地就已经开始使用丝绸。由此可知(       
A.考古发现与文献记载必须互证B.丝织技术发端于巴蜀地区
C.传世文献真实记载了历史事实D.蜀地的丝织技术历史悠久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韩非子·五蠹》写道:“今有构木钻燧(钻木取火)于夏后氏之世者,必为鲧、禹笑矣:有决渎(疏浚河道,治水)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然则今有美尧、舜、汤、武、禹之道于当今之世者,必为新圣笑矣。”对上述言论理解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历史是发展变化的思想   ②反映了民本主义的理论主张
③以儒家作为论战和批判的对象   ④反对因循守旧和拘泥于传统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3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