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3 道试题
1 .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宋代是古代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如图是《宋代书院分布图》,从分布格局来看,明显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政治局势的影响B.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
C.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文化教育事业的昌盛
2023-11-14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2 . 2022年4月央视播放纪录片《战国大学堂稷下学宫》,引发广泛关注。稷下学宫创立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因位于齐都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历时150年左右,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政府智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官办大学,与古希腊的雅典学院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稷下学宫开古代大学之先河、创百家争鸣之盛况,汇集儒、道、法、名、兵、农等百家之学,为战国时期和先秦时期的学术文化交流及诸子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依托。稷下学宫实行政治、教育、学术交流功能于一体的完美结合,对齐国的繁荣富强、教育方式转变乃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自解奎静、于美杰《以稷下学宫为例探讨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材料二   稷下学宫为何会出现在齐国?首先齐在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都是强国、富国,齐拥四塞之坚,山河之险,鱼盐之利,国都临淄被盛赞为“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官学准备了充足的物质支持。再就是齐国开放的社会风气,姜齐时从太公起就”因其俗,简其礼”,田齐因循,为积聚自家声势,更有非常之举……兼容并包使其能容得下各种奇谈怪论。

——摘编自李政富《稷下学宫里的知识分子——“这个时代的文人雅集”之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稷下学宫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以稷下学宫为依托的百家争鸣现象。
2023-11-1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3 . 以下为关于“牧野之战”的部分历史记载,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史料出处史料内容
《尚书.牧誓》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器底铸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充昏风有商”。
A.“利簋”属于出土青铜器是考证“牧野之战”唯一的可信史料
B.《尚书》作为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和年代久远不具史料价值
C.文献史料与出土实物双重互证有助于历史研究的发展
D.历史事件必须具备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才具有真实性
2023-11-14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4 . 仁宗朝宰相王曾笔录:“旧制,宰相早朝上殿,命坐,有军国大事则议之,常从容赐茶而退。……白是奏御浸多,或至旰昃,啜茶之礼寻废,固弗暇于坐论矣。于今遂为定式,自鲁公始也。”据材料推知,宋代(     
A.统治秩序稳定B.儒家伦理强化C.门第观念淡化D.皇权得到加强
2023-11-14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文学源远流长,演进轨迹清晰,就文学形式来说,每一时代都有标志自身成就的体式,具体见表:

时代

代表体式

代表作品或人物

先秦时代

散文、诗歌《老子》《孟子》《诗经》《离骚》等

汉代

赋、乐府、散文、文人五言诗《两都赋》《史记》《古诗十九首》等

魏晋南北朝

诗歌、骈文三曹、陶渊明、南北朝乐府民歌等

唐代

诗歌、散文、传奇小说、词、通俗文学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柳毅传》、《莺莺传》等

宋代

词、诗歌、散文苏轼、柳永、陆游、辛弃疾等

元代

《窦娥冤》《赵氏孤儿》等

明清

小说、戏曲四大名著、《牡丹亭》等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中国古代文学演进轨迹中的一个或多个阶段,围绕“文学发展与时代风貌”拟定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主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11-13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元初大臣许衡曾给忽必烈上书,提出“北方奄有中夏,必行汉法”,但又指出“万世国俗,累朝勋贵,一旦驱之从臣仆之谋,改就亡国之俗,其势有甚难者”。如果能“渐之摩之,待以岁月,心坚而确,事易而常”,则“未有不可变者”。由此可知,许衡强调(       
A.学习汉法应该循序渐进B.注重保留蒙古民族传统
C.制度改革关注贵族利益D.中原制度文化优于蒙古
2023-11-13更新 | 8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五代时期,天子“兵强马壮者为之”,中原王朝更迭频繁。这一现象(       
A.起源于晚唐的朋党之争B.加强了中原的军事实力
C.影响了宋初的政治格局D.推动了北宋政权的建立
2023-11-1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唐朝中后期,唐朝政府每年向回约定购大批马匹。回纥将换来的大部分丝绸转贩至东罗马,从中可获得巨额利润。关于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A.民族交往推动了中西交流
B.东罗马对中国丝绸需求量巨大
C.马匹成为中华文明的物质象征
D.回纥于商业贸易最为擅长
2023-11-13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东汉初期,刘秀封功臣为列侯,并且要求列侯全部就国。侯国置国相一人,不归列侯管辖。列侯在封国内但食租税,无治民权,还要受到郡守、国相的监督。这些措施(       
A.削弱了同姓诸侯势力B.扩大了地方郡守权力
C.加剧了土地兼并D.强化了中央集权
2023-11-13更新 | 5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司马迁在记录春秋时期历史时,将秦、楚、吴、越等国称为“夷狄”;而记录秦统一六国时,则称秦“并中国,外攘四夷”。这可以用来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华夏族群范围扩大B.统一趋势逐渐明显
C.华夷之别日趋淡化D.中国版图最终奠定
2023-11-13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