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中国古代史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7 道试题
1 . 西周铜器最简单的铭文中,通常只刻画有作器者的名、其祖先之名,或者只有一族徽(如图1)。较长的铭文中,作器者常记载自己或祖先的功绩,以及因此受赏的荣耀,铭文经常以“子子孙孙永宝用”结尾(如图2)。据此可知,西周贵族(     

A.铸器的目的在于保持家族地位B.通过铜器铭文来传承家族记忆
C.利用铜器强化与周天子的联系D.致力于维护周文化的独特地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逸周书》记载:“汤放(放逐)桀而归于毫,三千诸侯大会。”《帝王世纪》记载:“诸侯有不义者,汤从而征之,诛其君,吊(慰问)其民,天下成悦。”上述文献记载可以说明,商代(     
A.强化了中央集权体制B.构建了贵族宗法制度
C.推动了早期国家发展D.遵循了儒家仁政理念
3 . 史书记载:汉文帝时,河阳侯陈信“坐不偿人责(债)过六月,夺侯,国除”;汉武帝时,旁光侯刘殷“坐贷子钱不占租(交纳租税),取息过律,会赦,免”;汉成帝时,陵乡侯刘诉“贷谷息过律,免”。上述记载反映出汉朝(     
A.高利贷成为严重社会问题B.朝廷打击地方豪强地主势力
C.国家插手并经营商业贸易D.朝廷重视规范社会借贷行为
2024-04-09更新 | 36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4 . 在西安出土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形成于唐代,由波斯人撰述,以中文楷书和古叙利亚文刻写而成。碑文记载波斯僧人阿罗本来中国长安及其他多地宣讲教义、设立景教寺院等事。该碑作为证据可以印证当时(     
A.唐朝主流思想变化B.楷书成为主要书体
C.中外经济往来频繁D.文明之间交流密切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明史·刘大夏传》记载,成化年间,车驾郎中刘大夏因反对征讨安南而藏匿安南故牒。而成书于万历二年(1574年)的《殊域周咨录》却记载为刘大夏销毁了郑和下西洋的档案,刘大夏认为:“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旧案虽有,亦当毁之,以拔其根。”这说明(     
A.明朝拓展疆土和海洋意识的欠缺B.政府档案管理缺乏科学监督机制
C.海禁政策影响对郑和航海的评价D.正史相对于杂书更加具有可信力
2024-03-30更新 | 381次组卷 | 6卷引用:历史(广东卷)-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考前押题密卷
6 . 《魏书》记载,太和改制以前,“钱货无所周流”。孝文帝太和十九年(495年)铸行太和五铢,“虽利于京邑之肆,而不入徐、扬之市”“不行于天下”、黄河流域的河北诸州“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河南诸州也是各种货币和谷帛杂用。这说明当时(     
A.北方商品经济一度严重衰退B.南方政权的整体实力占优
C.实物税取代货币税成为主体D.物物交换是主要交换形式
2024-04-18更新 | 69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常平中学等三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下表为不同史料有关孔子思想主张的史料记载。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史料史料出处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鲁哀公曾就救火一事向孔子请教,孔子对曰:“救火者尽赏之,则国不足以赏。于人,请徒行罚。”并下令曰:“不救火者,比降北之罪,逐兽者,比入禁之罪。”结果,令下未遍而火已救矣。《韩非子·内储说上》
A.韩非以法家形象塑造孔子B.孔子具有德法并重思想
C.儒家学说对法家产生影响D.史书记载带有主观倾向
2024-03-13更新 | 136次组卷 | 4卷引用:押广东卷第1题 先秦时期:中华文明探源与大变革-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临考题号押题(广东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宋高宗赐岳飞手札为我国重要文物之一,该手札约书于绍兴四年(1134年)前后,是宋高宗回复岳飞对边防的呈报,并加冕其恭忠体国。对此手札的解读正确的是(     
A.宋高宗选择“绍兴”作为评价自己的年号
B.以文献记载为依据的历史解释更具说服力
C.该手札可作为研究南宋边防的第二手史料
D.该手札对研究南宋抗金的失败有重要意义
2024-04-04更新 | 28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能力测试(二模)历史试题
9 . 朱熹虽然承认疫病有可能传染,但若因可能传染而躲避不照顾亲人,则“伤俗害理,莫此为甚”,故从恩义的角度,即便会感染也不当避。清朝出现了大量赞颂人们不避瘟疫照顾得病亲人而终无恙的记载。这反映了(     
A.朱熹不重视科学防疫措施B.主流价值观影响防疫行为
C.政府注重基层的防疫治理D.时人批判不顾病人的做法
2024-04-29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惠州市博罗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美洲作物之引种中国大多发生在明清时期,其中既有玉米、番薯、马铃薯等粮食作物,也有花生、向日葵一类油料作物;既有番茄、辣椒、菜豆、番石榴等蔬菜瓜果,也有烟草、陆地棉等经济作物,总数接近30种。

部分美洲作物传入中国简介

作物

简介

玉米

16世纪中后期,玉米的种植记载开始出现在甘肃《平凉府志》和云南《大理府志》等地方志中。早期“山间民只知种秋禾、玉米”,平原地区居民仅在地头屋角、田畔园圃“偶种一二”“以娱孩稚”;至清朝中后期,玉米种植已遍及大江南北绝大多数省区,各地有关玉米的称谓多达99个

番薯

明嘉靖《云南通志》指出云南六府州均种植“红薯”;福建《闽小记》记载:“万历中,闽人得之外国”;明人苏琰《朱蓣疏》亦载:万历年间泉州出现饥荒,“他谷皆贵,惟薯独稔,乡民活于薯者十之七八,由是名曰朱薯”。18世纪末至 19世纪初,番薯逐渐传至山东、河南、河北、陕西、江西、湖南、贵州、四川等地

番茄

1613年山西《猗氏县志》中已有番茄种植记载。番茄引种之初作为观赏植物,19世纪中后期才进入菜圃,20世纪初上海等大城市郊区开始栽培食用

烟草

烟草传入之初主要作为药用,后成为大众嗜好品,迅速发展;17世纪80年代,福建地区的烟草种植“与农夫争土而分物者已十之五”;到乾隆年间,已发展到“耕地十之六、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两则史料的类型及其研究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洲作物在中国传播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