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石器时代的文明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20 道试题
1 . 新石器时代晚期及铜石并用时期,长江流域的石家河文化、黄河上游的齐家文化、辽河流域的红山文化等存在突然“中断”的现象,而同一时期的中原地区却持续向政治集中化、社会阶序化发展,最后出现商王朝这样的庞大政治体与复杂社会。这种现象(     
A.凸显出商朝的政治核心地位B.可用于解释早期文明的特征
C.说明了地理环境的决定作用D.可实证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牛河梁遗址位于辽西朝阳市,属红山文化。遗址中发现大规模的宫殿建筑、祭坛和神庙,其最大建筑面积可能超过了3万平方米。据此可以推断当时(     
A.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形态B.中华文明多元化的特点
C.国家组织能力不断增强D.神权与王权已紧密相连
2024-01-13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校2024届高三1月月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良渚古城遗址的古城内仅池中寺一地,就埋藏有10万千克炭化稻谷,但古城内却并未发现稻田遗存。这些稻谷,极有可能是在古城外种植,并通过“税收”的方式集中至此。由此可推知,良渚文明(       
A.贫富分化阶级矛盾尖锐B.已具备早期国家形态
C.社会生产分工较为明确D.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
2023·吉林·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考古发现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些遗迹中,部分墓葬出土了象征权力的斧钺以及用于祭祀的琮、璧等。陶寺遗址中,大型墓葬只占1%;中等墓葬占10%左右;小型墓葬则占有80%以上。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社会成员贫富差距较严重B.王权与神权已经紧密结合
C.出现了较明显的社会分化D.阶级矛盾与对立十分突出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良渚古国文化辐射及扩张能力可以说是出乎想象的。从陕西延安芦山峁、山西襄汾陶寺到长江中下游的湖北石家河、安徽江淮地区、江西筑卫城以至广东石峡、海丰等处都发现了良渚文化因素。这表明,良渚文明(     
A.促进早期社会发展B.推动各地区独立发展
C.统治范围比较广大D.长期领先于黄河流域
2024-01-08更新 | 185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第四高级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考试(三)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6 . 据下表可知,新石器时代陇东地区(     

文化遗址

考古发现

甘肃大地湾早期文化(距今约 7800年)

发现黍、粟

甘肃西山坪大地湾一期文化层(距今约7800—7300年)

出土了中国最早的家鸡遗骨

甘肃马家窑文化林家遗址(距今约5000年)

出土了多达1.8立方米的黍等粮食作物

A.与其他区域文化交流较频繁B.文明发展多元一体的特色明显
C.饱受黄河流域农耕文明冲击D.是中国原始农业的重要发源地
2023-12-30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考古研究发现,在距今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明中存有数千里之外的红山文化特征的玉器,更与江淮地区凌家滩文化有着一定的渊源;距今4300年前,龙山时代文化间的交流在其中心或都邑性遗址中的表现出现高峰,甚至形成一波浪潮。由此可见,早期中华文明(     
A.逐渐趋向于一致性B.渐次迈入文明社会
C.萌生华夏认同观念D.呈现出交融性特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山西吉县旧石器遗址群发现的人面形筒状器,陶质疏松,不宜搬挪,应是长期固定安放于房内的;多处镂孔、无底,出土时顶部盖一块石板,不具备使用功能。据此可知,该物品(     
A.缺乏史学研究价值B.体现了中华文明的独立性
C.证明宗教开始形成D.具备较强的文化艺术属性
9 . 下图为中华文化遗址出土的玉器(上排依次出自浙江良渚遗址、山西陶寺遗址、河南殷墟遗址,下排依次出自四川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这可以印证中华早期文明(       

A.审美观念趋同B.多元一体C.南北交流频繁D.领先世界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青浦崧泽遗址是上海地区最早的人类居住地之一,距今约5800年—5300年,对研究中国早期文明起源、长江下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具有重要意义。在遗址中出土了一只古朴可爱的陶塑家猪,据此判断该地区(     
A.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较明显
B.当时人们大量使用陶器、饲养家畜
C.在一定地域范围内过着迁徙的生活
D.初步改变了对自然资源的纯粹依赖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