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春秋战国的纷争与变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1 道试题
1 . 在先秦时期,“中国”一词用于指称周朝的施政范围及春秋战国时期诸夏各政权,用于区分不同的人群以及华夏政权。春秋时期,秦、楚不在“中国”之内,而战国时期,秦、楚、吴、越则逐渐被囊括在“中国”的范畴中。这种现象说明先秦时期(       
A.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形成B.中央集权体制已经确立
C.已出现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D.华夷观念开始受到冲击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2 . 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2023-06-11更新 | 7686次组卷 | 38卷引用:江苏省无锡市南菁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3 .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B.提升周王权威
C.维护等级秩序D.强调文化差异
2023-06-10更新 | 9407次组卷 | 64卷引用: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之孔子和老子·随堂练习B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齐国管仲变法中,按照地形将人口划分为由中央政府直辖的各级单位,建立了统一的税收体系,还实施了主动型的经济政策,如力图控制市价(平准)、规定度量衡和鼓励发展贸易等。由此可知,齐国(       
A.建立起完备的税收系统B.实现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C.实行工商业的官府垄断D.强化集权统治提升国力
5 . 商鞅认为“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因此,他第二次变法时只向农夫普遍授田,对于从事商贾技艺者不授田,这些人需要靠购买粮食解决吃饭问题。商鞅推行的授田法(     
A.旨在维护宗法分封制度B.保护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C.导致商人操纵粮食价格D.突破“工商食官”局面
6 . 荀子认为如果“上好礼义,尚贤使能,无贪利之心,则下亦将綦辞让,致忠信,而谨于臣了矣”,就会“赏不用而民劝,罚不用而民服,故令不烦而俗美”。《韩非子·难三》指出“明主之道,赏必出平公利。赏普向轨……重罚者必有恶名”。两者的思想主张意在强调(     
A.道德自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B.统治者对实现社会公正具有重要影响
C.礼法结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D.血缘是维护社会等级秩序的政治工具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如表为战国时期思想家荀子对于礼与法关系的论述。这反映出(        
论述出处
隆礼重法,则国有常《荀子·君道》
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荀子·强国》
礼者,法之大分,类之纲纪也《荀子·劝学》
A.调和思想界的争论B.寻求合理的治国途径
C.糅合儒法两家思想D.削弱法家的社会地位
8 . 西周时期“田里不鬻,墓地不请”,没有土地买卖。到了战国时期,土地买卖的记载已较多,如《史记》载赵括之母言:“今括一旦为将……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这一变化说明(     
A.土地兼并现象趋向激烈B.商品货币经济日益发展
C.封建小农经济尚未确立D.铁器工具得到普遍使用
2023-05-24更新 | 1123次组卷 | 2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先秦时期的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周礼》中记载“大司徒”负责实行荒政和救济孤寡等;“遗人”具体负责日常及灾荒时的救济与施舍;《周礼•地官司徒》中记载了“一曰散利,二曰薄征,三曰缓刑,四曰弛力……十有二曰除盗贼”等荒政措施.还规定了“令五家为比.使之相保……五族为党,使之相救;五党为州,使之相购(救济)”的救助措施;在为齐宣王解说周文王如何治理国家时.孟子说:'•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文王发政施仁,必先斯四者",强调“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墨子主张通过利他和利我从而达到“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世界。

(1)根据材料概括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说明先秦时期社会保障思想的特点。
2023-05-21更新 | 294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衡水市河北饶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当梁惠王产生“天下恶乎定”的疑问时,孟子回答说:“定于一。”在《荀子》一书中,“一天下”、“天下为一”之语更是一再出现。《吕氏春秋》亦云“天下必有天子,所以一之也……一则治,两则乱”。这些观点反映了战国时期(     
A.诸子百家思想基本雷同B.大一统的局面初步形成
C.重建天下秩序民心所向D.文化背离社会发展方向
2023-05-19更新 | 465次组卷 | 7卷引用:辽宁省鞍山市一般高中协作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