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文化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作为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文化的创造主体——刚刚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知识分子,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担当起拯救苍生的历史重任,重新构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摘编自周金华《从“百家争鸣”看春秋战国知识分子的个性解放》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废先王之教”“以法为教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材料三   “百家争鸣”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
(2)概括材料二涉及思想家所包含的主要思想。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百家争鸣”的意义。
(4)结合你的回答过程,请你说明该如何分析材料?
2023-10-14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从两千多年前墨子和学生做成小孔成像实验,到今天“墨子号”系列成果引领“第二次量子革命”,量子科学领域有望成为中国对外的新名片,闪耀世界。下列属于墨子的思想主张的是(     
A.“寄治乱于法术”B.“无为而治”C.“兼爱”“非攻”D.“为政以德”
4 . 李悝变法提出“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的名言;墨家提出“不党父兄,不偏贵富,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的思想;名家邓析提出“无厚”主张,他说“君有三累……惟亲所信”。这反映出战国时期(     
A.主要思想流派阶级属性相同B.思想领域趋同色彩明显加强
C.时局变动促进思想领域多元化D.新兴阶层要求变革现实政治
5 . 孔子反对弟子学习生产劳动技术,认为“君子谋道不谋食”:墨子本人就直接参加生产劳动,认为“故圣人作,诲男耕稼树艺,以为民食”。这种差别主要是基于两者(     
A.人生经历的迥异B.阶级立场的不同
C.劳动观念的分歧D.所处时代的差异
6 . 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他在位期间,重视农业生产,对农民轻徭薄赋,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唐太宗的执行措施体现了(     
A.道家的“自然无为”B.儒家的“仁政德治”
C.墨家的“兼爱非攻”D.法家的“以法治国”
7 . 墨子认为“无自下正上者,必自上正下”。一里之人必须“尚同”于里长,以此层层上推,天下之人必须“尚同”于天子,甚至要做到“天子之所是,皆是之;天子之所非,皆非之”。这表明墨子(     
A.背弃了农民阶层的利益B.支持君主的独裁统治
C.吸收了法家的学说理论D.具有浓厚的集权偏向
8 . 孔子认为“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提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这反映了儒家学派(       
A.把富民安民作为终极目标B.发家致富的功利思想
C.民富才能国安的民本思想D.重视经济基础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战国时期“诸子十家……皆起于王道既微,诸侯力政”,各学派针对当时的社会现实问题提出了各自的政治社会主张和要求,试图影响现实政治。这一历史现象(     
A.确立儒学正统地位B.源于诸侯争霸的政治局势
C.增强华夏认同观念D.成为中华文明的文化源头
10 . 孔子认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墨子强调“万事莫贵于义”,“夫义,天下之大器也”;孟子指出“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三人强调“义”都旨在(     
A.追求政治重建B.强调以法治国
C.宣扬为政以德D.主张仁义并举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